初中升入高中,不仅面临着学习方法、内容的巨大改变,也面临着心智的成熟和早做打算,不如就从这个暑假提前预习开始,小编为你的暑假提别准备了一份新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考知识点梳理,快收下吧! ![]()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一词多义 ①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②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③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④鄙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4、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5、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②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③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④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 ,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⑤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⑥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⑦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省略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荆轲刺秦王 1、字词 荆轲 拜谒 督亢 谬误 偏袒 扼腕 厄运 濡染 怯懦 淬火 猝然 忤逆 铁杵 创伤 创办 目眩 鲰生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戮没:杀戮和没收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2、成语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3、文学常识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鸿门宴 1、字词 樊哙 目眦 卮酒 参乘 啖肉 刀俎 彘肩 瞋目 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2、成语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3、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