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第33个教师节|青春少年时,感谢有你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33个教师节,小编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将几篇与老师的故事整理如下。
    
    纲纲有理
    ◎蔚新敏
    苗给每届学生的留言内容一样,“上帝常常调皮捣蛋,给你关了门窗,还放把火,房间里有灭火器,在哪儿?怎么使?全凭你。”
    高一的第一节课他就把我们耍吧圆了。
    龙飞凤舞板书了“苗繁荣”仨字,问我这词组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我回答,商业繁荣,苗怎么繁荣?他瞪着眼说,改成“商”,可以不?同学们拉着长声说“可——以”。他说,可以个egg,这是我的名儿,我爹起的,动不得,改不得。我们笑喷。继而他说原谅爹没文化,但你们写东西,一定要掌握词语正确搭配,这是大纲要求的。我们明知大纲是教学大纲,还故意问大纲是什么东东。他答,大刚是你们师兄,省电视台主持人,好好学习啊,赛过他。后来听说那叫大刚的主持人,真是老苗的学生。自此明白老苗的插科打诨,天下第一。
    彼时老苗28岁,已婚,经历传奇。理科上到大四说什么都不读了,回母校读高四,来年攻读文科,四年后分配到重点中学,成了全能老师,啥课都能上,替课常事,好脾气,好人缘,还好厉害。坊间关于他的退学传得邪乎,说他看上了小学老师的女儿,非要跟人家上一个学校,就退了学复读,终于考在了一起,毕业后俩人迅速结婚。他父母对他意见大,不走寻常路,白花三年钱,他有理:人要是不错在大纲上,就是对。彼时大纲他说是宪法。他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让我们叫他苗哥,他爱人,让我们叫师母。总觉得辈分儿别扭,他说,别上纲上线。
    他作业留得狠,每天一个小作文400字,周日一篇800字。文章怎么写得好看,他打过一比喻:文章像糖尿病人,要管住嘴,甩开腿。管住嘴就是少用形容词,甩开腿就是多用动词,文字要跟校服一样朴素美。为了和我们一样朴素,他整天运动服,其实是偶尔也代体育课,单杠双杠自如翻飞,正儿八经的体育老师都不愿意他出现操场上,怕比下去。学生揶揄他,大纲(大杠)不错。
    那次裕华路的大旗杆被一酒驾车撞歪了,他让即兴写感想。大旗杆是有二百多年历史了,但我没见过,不知道长啥样,没写,他当着全班同学表扬我有骨气,可是,又说要是考试,你就是哭也得把作文格哭满喽,那是大纲里的,跟分、跟毕业挂钩的。还插播了段谣言,说等我们毕业,办结婚登记和准生证得出示高中毕业证,所以,成绩关系到传宗接代,国泰民安,别不当回事。吧啦吧啦,把我们忽悠脸红了。多年后知识跟职称、跟家庭安定团结挂钩了,才知道他说的对。
    老苗不会骑自行车,小时学过,下坡没刹车差点冲进护城河,从此就十一路,或者公交。那天他非要学我的大二八,骑上去,老看车把,不看前面,操场那么辽阔好道不走,拐进了跳远的沙坑。我们把他拯救出来,批评他错在大纲上了,要走光明大道,他说,不,我错在大梁上了,都是大梁绊的我。他到底没学会骑自行车,可摩托和汽车开得蛮好,从没跟交警打过交道,他说这叫人在纲上走,从来不湿鞋。
    是,他总在纲上,常有理。高三的一个星期一,我们班一半同学没参加升旗仪式,教导主任按迟到算,罚全班同学扫校园一周,包括操场。老苗第一次脸上挂霜雪,对教导主任的惩罚提出质疑,天天磨叽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没办法,给我们上了一下午班会,最后一句,你们老苗太护犊子。那班会老苗没参加,他请了半天假,跟媳妇去狼牙山走玻璃栈道,庆祝相识十八年去了。他说,马上要进入总复习,先把后院哄满意了,学校的活儿以后都是小case。明白了,老苗的纲都是学生。
    毕业,老苗给每届学生的留言内容一样,“上帝常常调皮捣蛋,给你关了门窗,还放把火,房间里有灭火器,在哪儿?怎么使?全凭你。”老苗料想我们不会看,这不属于大纲上的东西。我们告诉他,不但看了,还常常泪流满面。他说好东西让人哈哈笑,或让人心暖暖。按这要求,老苗写的不是好文章。
    今年暑假,老苗去陕西参加民歌比赛,赛完留宿旅馆,洪灾发生,老苗加入到赈灾队伍,还去榆林买了500斤粉条和50箱方便面发给灾民,帮着清理了两天淤泥,回来时人晒成黑老包了。网上关于志愿者赈灾当地有些人却袖手旁观,问老苗是否属实?老苗说,管好自己,莫论人非。这是老苗的宽容纲。他的车被泡了,报废,保险公司给了四万八,老苗觉得比旧车市场给的多。哎,老苗的知足纲。
    老苗的纲有无形魔力,他的随性,幽默,快乐,向上,一直感染着我们,潜进我们的血液里,存在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更幸福的是,老苗说我们也存在他的梦里心里和歌声里。嘿嘿。
    没有他我会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王奋斗
    他老人家要是留上胡子,一袭长衫,指间香烟袅袅,那横眉冷对的范儿,简直就是活生生的鲁迅先生。
    想了好久,想给这篇小文起个夺目的名字,让人能联想到爱,温暖,情怀,最好一看到名字,眼眶就湿润了的那种。然而并没有。我想是因为,单老师实在是太平凡不过的缘故吧。
    单老师和我爸差不多大。好多年不见了,在我脑海里,他一直是当年的模样。上次同学聚会,我和同学去接他,明明知道他已经是位老人了,可看到他衰老的模样,还是心里一酸,无来由地想起了我爸。
    单老师是南方人,说一口有口音的普通话,个儿不高,两道浓眉,眼不大,眼神很犀利,抽着烟眯眯笑的时候,又很温暖。这么说吧,他老人家要是留上胡子,一袭长衫,指间香烟袅袅,那横眉冷对的范儿,简直就是活生生的鲁迅先生。
    单老师的语文课教得极好,在全校首屈一指。他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几分钟到,点根烟,在教室门前踱步,沉吟。铃声一响,他登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用漂亮的板书写下课文,转身看遍鸦雀无声的同学,缓缓说话,声音不大却有魔力,至少对于我来说,每堂课都像一次奇妙的旅程,听得我如痴如醉。
    我最爱听单老师讲鲁迅。我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孩子不喜欢鲁迅,可能是他们没遇上单老师吧。那些少年闰土,藤野先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多好玩呀。我到现在还记得,单老师领读课文时,告诉我们,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教鲁迅学古诗文时,可不是现在这个读法,那是有韵的。然后单老师闭上眼,晃着头,唱歌一样吟道:“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呵。”那情景,现在闭上眼,还感觉那堂课还在上呢。
    遥想当年,我对单老师是又爱又怕。爱是爱上他的语文课,怕是因为他还是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对付捣蛋鬼,常规武器无非是写检查,请家长。写检查是我的强项,基本上每周一篇,写得沉郁顿挫,格局雄阔。看得单老师暗暗点头,恨不得立马拿起红笔,加密加圈。
    请家长我是害怕的。不过我了解单老师的弱点,有一次忘了犯啥错了,单老师脸都气青了,拈笔铺纸,笔力遒劲,言简意赅,给我爸修短札一通。现在我还记得用词很讲究,有的我还第一次见,比如“令郎”、“拔兀”、“商榷”,有没有“会猎”,我记不清了。
    单老师让我把信交给我爸。我拿着信,感觉此番在劫难逃,只好使出最后一招,一边号啕大哭,一边极力阐述我爸的凶残。单老师看看我身上的伤痕,不禁对我爸的身手惺惺相惜,怕我惨遭不测,挥挥手,放了我一马。
    单老师那一代老师,也有不足之处,是违背现代教育理念的。比如体罚。那时老师打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没多少家长反对。有的老师打学生,打起来很不尊重对手,薅头发,踢膝盖,拧耳朵,扇耳光。单老师也打,不过打起来既专业,又敬业。首先是技术专业,手持一块长短适宜的光滑木板,以适当力度击打屁股三至五下,像我这样屡教不改的,原则上也不超过十下,而且打男不打女。再就是态度敬业,以我为例,单老师每次打我,都是怒不可遏,忍无可忍。打完后喘着粗气,看起来比我还伤心。打我时我当然恨他,甚至在心里咒骂他,就像我爸打我时那样。不过由此可知,他这是把我当自己儿子一样打啊。
    遗憾的是,上了高中以后,单老师调走了,在另一栋楼里,课上得依然精彩,只是比以前沉默了些,轻易不发脾气了。有时会在校园里看见他,夹着书,萧瑟的背影,穿过空旷的操场,渐渐走远。
    我常常会想,如果他一直教我到毕业,我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他培养了我对阅读和写作的爱好,让我终生受用。更重要的是,他在一个男孩成长最关键的时刻,潜移默化地在他心里,种下了正直、向善的种子,而这粒微小的种子,历经风雨,终于长成足以支撑人生的傲骨。
    说回那天去接单老师,他不在家,我们在门口等他。过了一会儿,看见他骑辆自行车过来了,后面驮了罐液化气,为了保持平衡倾斜着车身,骑得还挺快。我们赶紧上前帮他把气罐架进屋,问他还能认出我们俩吗?说实话他的反应让我挺失望的,不应该呀,别的同学认不出也就罢了,我们俩,那么杰出那么有成就,而且身材相貌基本没变,一个依然是一米六八的大美女,另一个,也依然是一米六八。
    走过31个教师节
    ◎张粉英
    有一天,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头陌生的人群里,突然听到一声“张老师你好”,我立即潸然泪下。
    这是我经历的第31个教师节了。很幸运,我工作第一年就遇到第二个教师节。那是1986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去了一所乡村中学。那一年9月10日下午,我们全体被召集到乡里开大会,领导慰问和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我认识没几天的一个新同事站到台上领奖,奖品是一床毛巾被,让我们羡慕得要命。我不是优秀教师,但也得到了一只茶缸,搪瓷的,上面印着“庆祝第二个教师节”。
    那是一只非常扛摔的茶缸,我用了两年之后,因为回城里生孩子,带到家里。有一天,一个亲戚来家玩,不小心将茶缸从窗口掉落下去,叮叮当当的声音惊醒了整栋楼的住户——正是午休时间。我下四楼找回来,发现磕掉了好几块瓷。这只遍体鳞伤的茶缸又继续用了十多年才寿终正寝,以至于那几个大红的“庆祝第二个教师节”早已颜色黯淡,笔画不全了。我至今感谢那个乡里的干部做事实诚,哪怕仅仅发个茶缸,也是双料的,结实耐用,让我久久难忘。
    五年后,我调到另一所乡村中学。那一年教师节的福利是一只电饭锅。我还记得是三角牌的,750瓦,我们一家三口烧饭煮粥煲汤都用它,它见证了我儿子的成长,陪伴着我们一家度过20年美好时光。直到几年前,我们搬家,那只电饭锅居然还没完全坏,只是底座已经锈蚀了。
    第二年,我先生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乡村百里行”活动,去乡村调查百姓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正是寒假期间,里下河地区有点冷。学校所有年轻男教师统一骑着自行车,穿着一样的羽绒服,拉风地一路从这个乡走到那个乡,吸引无数眼球。他们每人穿上一件定制的羽绒衫,自行车龙头上插着一面“都莎”小旗。这是一次教育调查,也是商家搭车做广告的大好时机。商家给每个教师定制了一件羽绒服,作为来年教师节礼物。
    先生学校所在地有一家羽绒厂,刚刚起步,羽绒服里装的是货真价实的鸭毛,走街串户收购来的。我记得当时羽绒重量是300克,连装饰用的帽子里也填得鼓鼓囊囊的,可能加工有点粗糙,鸭毛的根子经常从衣服内里钻出来,弄得我先生每次脱掉羽绒衫都像一只落毛鸡。那件羽绒服因为式样落伍很快没人穿了,但我收藏了很久,因为里面的羽绒。后来我找到一块防水布缝了个口袋,把羽绒拆下来装进去,做了只靠垫,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和先生常常抢着用。这靠垫如今还在我们家。
    31年里,我在教师节收到的礼物,最多的是杯子、笔、毛巾等小物件,还有各种花、水果、化妆品,有来自官方的,有来自民间的。虽然都不是什么贵重礼物,但每一次,它们都能带给我一些感动,哪怕有时仅仅是一个立在学校大门口的“老师,您辛苦了”的戕牌。我儿子离家后,会在这一天发给我们一个“节日快乐”的祝福。一想到我们比别的父母多一个节日,多收到一次孩子遥远的祝福,我们也因此骄傲。
    我骄傲,我是一个教师,走过31个教师节,收获了一路美好。虽不是桃李满天下,但有一天,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头陌生的人群里,突然听到一声“张老师你好”,我立即潸然泪下。
    我感谢学生记住了我,记住了他许多老师中的那个普普通通的我,尽管那时,我早已想不起他的名字。
    郑老师和王老师
    ◎Camille
    小时候每每看到有文章夸老师,说爱生如子,我心里就很迷惘,爱生如子?我宁愿我爸妈爱我如学生。
    从我懂点事儿起,就觉得天下很少有比我更倒霉的孩子了,举个例子,同学们碰到别的同学家长,一般都喊某某妈妈或某某爸爸,但碰到我妈,得喊郑老师;碰到我爸,要叫王老师。这下你可以想象我的人生有多悲催了吧,在学校里面对老师,回到家,面对的还是老师!
    郑老师和王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确实是对好搭档。当然,整起我来,更是一唱一和。说起来,在我们那个小城,两人都是有口皆碑的好老师,业务出色就不说了,对学生那可真的叫温柔可亲啊!
    譬如郑老师,不管接手的学生成绩再差,都有足够耐心,好声好气地掰开来揉碎了地讲解,绝不带一点不耐烦!放学后留差生补课就不说了,暑假寒假,还有一串学生排着队来我家补课,全是免费的。学习上也罢,生活上还照顾有加,那时江南冬天特冷,有些孩子手上长了冻疮,郑老师又是涂药又是送方便写字的断指手套。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家长们过意不去,经常送点小礼物来,那年代也没啥贵重的礼物,全是一些吃的用的,记得有位家长会做布鞋,竟然给我们家三个孩子,每人做了一双手工布鞋,我的是一双小红鞋,有根鞋攀,滚了白边,既漂亮又舒适。这些礼物郑老师推脱不掉,每次开学前,都会买一大堆文具和课外书,一份份送回去。
    可对我呢?记得我三四岁时,家里老保姆辞工了,新保姆一下子找不到,没人带我,郑老师就把我带到学校,我在办公室呆无聊了,就偷偷溜进教室里,她在上面上课,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郑老师叫学生站起来背诵,那首古诗的题目我至今记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结结巴巴背不下来,这可把我急坏了,直接站起来替他背,这下可把郑老师气坏了,一把把我拎到教室门外去!
    我小时候多病,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一次,学校人手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人代课,郑老师又不想让学生改自修,就不请假。一放学,才狂奔回去抱起我往医院冲,小保姆抱着我弟弟,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追。这一幕,是我童年里抹不去的画面。
    多年以后,我也有了孩子,有次郑老师给我家儿子辅导作业,我经过时听到她在跟我儿子说:“你妈妈小时候可聪明了,才三四岁吧,那些三年级的小朋友背不出的古诗,你妈妈就会背了!”
    天!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小时候在郑老师心里,竟然是个早慧的孩子!
    再说王老师,王老师是调皮学生的克星,这克当然不是靠严厉,对于那种高阶顽劣学生,严厉只会适得其反。但王老师有他的大杀招,他说顽劣学生好胜心好奇心一般都特强,要将他们的好胜心激发出来,用在学习上,那十之八九就能从顽劣学生突飞猛进地变身为优等生。果然,这一招王老师屡试不爽,很多顽劣学生谁都不服,就服他!不过王老师确实值得服,数学就不说了,带竞赛从来是拿大奖的,再刁钻古怪的题,都能迎刃而解。当然这些不过是数学老师的基本技能,远远不够服人,文艺汇演,人家舞台背景是美术老师画的,他们班是王老师画的;这还不够,伴奏也是王老师,拎着把小提琴站在舞台一侧;班里的励志条幅上龙飞凤舞的大字,也出自王老师之手……这样的全能老师,谁能不服?
    当然有人不服,那就是我!王老师对大多数学生都是春风化雨,但对一个学生例外,那个学生就是我。读书时,我一直祈祷,千万别分到郑老师或王老师的班里,不知道是天意更可能是故意吧,我偏偏分到了王老师这个班。小孩子的很多心理不是大人所能理解的,大概因为王老师在学习上一直对我非常严厉,所以,王老师成了我的数学老师,我非但没有半点优越感,反而一直提心吊胆。其它科目上课时我发言都很积极,只有数学课,我从来不举手,王老师也好像当我透明直接无视。有一次,他出了道难题,让我们判别一道题是个什么“式”?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举手,他就点名让我站起来回答,我也不会,嗫嚅了三个字:“不认识。”他轻哼一声:“不认识也是个式。”全班顿时哄堂大笑!然后他点名让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那个学生学聪明了,说:“不知道。”他温和地让那位学生坐下,然后开始认真讲解。
    同是不会回答,老师态度却是判若两人!再以后,他的课,我越发慎言,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说“不认识”三个字,而用“不知道”来代替。曾经有一次他问过我,为什么数学课我提的问题你都不会?我说我不是不会,是觉得不好意思,还有怕答错了你批评我,你对别的学生都不凶,对我特严。王老师没说话,沉默了很久。再后来,上课时对我的态度和颜悦色了不少。
    现在回想起来,王老师到底不是科班出身,当年是军队转业,虽然后来恶补了通教育心理学,可对自己孩子的心理,还是不甚了解,又或是望女成凤心切,反倒不能像对其他学生一样,一视同仁,举重若轻。
    所以小时候每每看到有文章夸老师,说爱生如子,我心里就很迷惘,爱生如子?我宁愿我爸妈爱我如学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