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重要思想,影响很大。 182、清末大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新式军事工业和福建海军,还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 183、1876年,左宗棠率军队进入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保卫了祖国领土。 184、19世纪70、80年代,清朝廷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5、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186、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民办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较著名的有1869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海战图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械厂。 187、1872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丝工厂——继昌隆丝厂。 188、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1862年正式开学,主要教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和外交官员。 189、清末官员郭嵩焘是中国的第一位驻外国公使。先后任驻英、法公使,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出国华侨。 190、1878年8月15日,清朝发行了第一套蟠龙图邮票,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在北京开办,标志着中国国家邮政的正式开始。 191、中法战争爆发于1884——1885年期间,是法国侵略越南时和中国发生的战争。1885年,清朝军队获胜后反与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 192、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的爱国将领,他以年迈退职,1885年初被重新起用,率部队及两个儿子在广西边境奋勇抗法,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迫使法国内阁倒台。 193、1894年,由于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进行挑衅,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又叫甲午中日战争。 194、《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廷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在日本马关签订。此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95、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96、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在弹尽舰伤情况下,他指挥致远舰快速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250人一起壮烈牺牲。 197、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占旅顺后,对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实行野蛮屠杀,全城死难者达18000多人,称为“旅顺大屠杀”。现旅顺有“万忠墓”。 198、1895年订立的《马关条约》中,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条款,俄国出于进一步侵略中国的目的,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干涉此事。中国被迫向日本增加赔款白银3000万两以“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远辽。随后三国以此为机,强迫清朝廷给予许多侵略特权。 199、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无比愤慨,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抗日,著名首领徐骧和刘永福所率清军在台南奋战四个多月,毙伤日军3万多人;柯铁所率民众武装在台中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 200、1898年,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以山东半岛为其势力范围。 201、1898年,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将长城以北和新疆据为其势力范围。 202、1898年,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及云南据为其势力范围。 203、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岛屿(统称新界),并将长江流域10个省据为其势力范围。 204、日本在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之后,又于1898年强据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205、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为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权益,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侵略政策,此后,美国在中国虽然没有强占、“租借”中国领土和划分势力范围,但却以更狡猾的方式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06、《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英国强迫清朝廷订立的关于“租借”九龙的条约,于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九龙(不包括九龙城)租给英国,租期99年。 207、1898年英国强迫清朝廷“租借”九龙半岛,激起九龙人民的义愤。1898年4月15日16日,九龙民众武装数千人在大埔墟阻击英国侵略军。后在英军和清军的镇压下,斗争失败。 208、中美华工条约是美国强迫清廷订立的关于限制旅美华工的条约,1894年3月在华盛顿订立。主要内容有不准华人入美国国籍等。 209、《中葡北京条约》是葡萄牙在英国支持下强迫清廷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7年12月1日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中国准许葡萄牙永驻和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等。 210、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迁都抗日,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试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到京城考试的举人的代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