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C 2.B    3.D    4.①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②自然科学本身,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③历史学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④历史学关心人,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    5.①使沉睡三千载的商文明走入公众视野;②中国古史获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础;③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有了更为扎实的参照;④社会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再现了当年东亚最大都市的繁华盛景,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创作’历史事实”的不是“历史学”,而是“科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原文可知,第二句“因此”前后并没有因果关系,历史“与哲学达成了同一”,是柯林武德的看法。
    C.“不能够”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很难”;“它始终否认”错误,从“科学当然亦诞生于人类的自由,但它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出身”可推知。
    D.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不是殷墟,是“甲骨文”。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此例侧重于古建筑修复师用技艺去修复古建筑,为我们留下了对它的记忆,不属于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
    B.着重阐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C.克罗齐的话说的是历史对“现在”的认知,这一句话和他在材料一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一致。
    D.殷墟的这些考古发现和发掘,是“既存”的事实;“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是对“既存”的历史事实的认知。
    6.D 7.C    8.①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真实自然,让人更有代入感;
    ②运用插叙手法(回忆),使故事更加丰富完整;
    ③注重心理描写,用细致的笔触展现法海的心理活动,细腻动人。
    ④叙述语言冷静克制又暗含波涛,符合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身份。 9.①从人物上看,以法海为主角,使法海一改原传说冷酷无情的扁平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②从情节上看,以法海为主角的故事,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充满新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从主旨上看,借法海被迫入空门以及劝诫白蛇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何为真正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真挚情感的赞美。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这是其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错误,结尾写法海无地自容,最终选择躲进螃蟹的壳里沉寂千年,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谓修行不是拒绝红尘,而是身在红尘的济世慈悲心。并不是法海“逃避现实的懦弱表现”。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贪恋”“虚伪和自私”错误。文中多次写到法海高中状元、在朝为官,这种回忆表现的是法海对世俗情感的渴望,而非“贪恋”;法海强迫白蛇潜心修佛,表现了法海作为一名难忘世俗的出家人的复杂矛盾心情,表述成“虚伪自私”程度太重。
    10.C 11.D    12.D    13.①这三个人是我到死都还感到悔恨的。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
    ②我权衡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成功! 14.①谨遵父志
    ②勇毅果敢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初八,梁主对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们朱家的世仇,按照道理我不会向他投降,不能等着让他们来杀我。我没有勇气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
    “谓……曰”,对……说,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吾”作“不能自裁”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
    D.“与此不同”错误,二者用法相同。
    “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句意:用匣子装起来。
    “檠”,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句意: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用檠矫正弓弩。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错误。根据乙文最后一段描述可知,梁主被杀发生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之前。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式;“与”,给;“其”,表祈使,一定;“乃父”,你的父亲。
    ②“度”,权衡;“机”,关键;“若”,如果;“何由”,宾语前置句。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说“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用兵则告庙请矢,胜利后即纳之;材料二说“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十五年不栉沐不解甲。这些都表现出庄宗谨遵父志,励精图治的一面;
    材料一说“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征战时亲负其箭在前开路;材料二说“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决定进军。这些都表现出庄宗的勇毅果敢。
    参考译文:
    (甲)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乙)
    皇帝驻扎在朝城,召集诸位将领一起商议。李绍宏等人都认为郓州城门之外都是敌人的境地,路途遥远,难以坚守,有它不如没有它,建议用它与梁朝交换卫州和黎阳,和他们订约讲和,以黄河为界。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单独召见郭崇韬来征询他的意见。郭崇韬说:“陛下不梳洗,不解甲,已经有十五多年了,您的志向是要洗刷国仇家恨。现在已经名正言顺地继立尊位,现在才刚刚取得郓州这么一块小地方,就不能坚守而放弃它,将来又怎么能够拥有整个中原呢!臣担心将士们灰心丧气军队解体,将来粮食吃完了大家也要散伙了,虽然能够划河为界,又有谁替陛下防守呢?臣权衡着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就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告成?帝王奉天承运,都是天命的安排,关键在陛下不能再迟疑了。”皇帝说:“你说的这些正符合我的想法。大丈夫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已经决定行动了。”冬,十月,初一,皇帝送魏国夫人、皇子李继岌回兴唐府,和他们诀别说:“事情的成败,就在此一举;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就把我们全家聚集在魏宫举火自焚!”
    初二,皇帝率领大军从杨刘渡过黄河,初三,达到郓州,半夜的时候,又率军渡过汶水,任命李嗣源为前锋,初四清晨,与梁兵遭遇,一战就打败了对方,一直追到中都,并包围了中都城。不一会儿,梁兵冲出包围,唐军紧跟其后追击,把梁兵打得大败。这时,各位将领都向皇帝祝贺这次胜利。皇帝对各位将领说:“段凝目前还在黄河边上,下一步我们大军的行动,应该进军什么地方比较好呢?”康延孝坚决请求急速进攻大梁。李嗣源说:“兵贵神速。康延孝所讲的是对的,请陛下率领大军稳步推进,我愿率领一千名骑兵打前锋。”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天晚上,李嗣源率领前锋部队兼程直奔大梁。初五,皇帝从中都出发。初七,唐军到达曹州,梁军的守将投降了。初八,梁主对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们朱家的世仇,按照道理我不会向他投降,不能等着让他们来杀我。我没有勇气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皇甫麟于是就杀了梁主,然后自杀。初九早晨,李嗣源的大军到了大梁,攻打封丘门,王瓒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当天,皇帝从梁门进入城内,用手拉着李嗣源的衣服,用头碰了一下说:“我能拥有天下,是你们父子二人的功劳,我要和你们共享天下。”皇帝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不一会儿,就有人拿着梁主的头来献上。初十,梁朝的文武百官到朝堂上请罪。十一日,皇帝下诏命令王瓒为朱友贞收尸,停灵在佛寺,把他的脑袋上涂上油漆,用盒子装起来,藏在太社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5.D 16.①“露叶风条积渐稀”“唯见横塘蛱蝶飞”营造了萧瑟清冷的氛围,突出景物之凄凉;②“三千艳质”埋在荒土之中,透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凄凉;③“春江如故锦帆非”写出物是人非、人事沧桑的凄凉。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前四句着重写眼前景象,后四句是对往昔的想象和追忆”错,本诗前四句中着重对往昔的想象和追忆,后四句着重写眼前情景。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露叶风条积渐稀”历经人世沧桑,绿杨城郭的枝枝叶叶也逐渐稀疏零落;“唯见横塘蛱蝶飞”隋炀帝寻欢作乐之处渺不可寻,惟见乡间蝴蝶翩翩飞舞。营造了萧瑟清冷的氛围,突出景物之凄凉。
    ②“三千艳质埋荒楚”三千艳丽的少女埋骨于荒凉的丛莽,是多么惊心动魄。歌舞已尽,歌舞之女亦玉殒香消,一种凄凉落寞之感便恻恻袭人。“艳质”“荒楚”对比强烈,透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凄凉。
    ③“春江如故锦帆非”邗江春水依旧碧波荡漾,而昔日隋炀帝巡游的如云锦帆早已不复存在。写出物是人非、人事沧桑的凄凉。
    17.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崇”“猱”“攀援”“作”等。
    18.①显而易见(不容小觑) ②孜孜不倦  ③束手就擒(甘拜下风)    19.C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指战争对物质、文化的毁耗,对生命的吞噬是明显的或者严重的,可填“显而易见”、“不容小觑”。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
    ②语境形容勤奋努力追求的状态,可填“孜孜不倦”。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③语境指使对手认输投降,可填“束手就擒”、“甘拜下风”。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甘拜下风:指真心佩服别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二处语病:
    一是“所以”不合逻辑,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改为“因为”;
    二是普通老百姓、敌方语序不当,己方对应敌方,应把“敌方”内容提到“普通老百姓”之前;
    故选C。
    20.C 21.①但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   ②没有这个骨干   ③盛唐气象不止有“骨”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和材料都是表解释说明;
    A表转折;
    B表声音的延长;
    D表总结上文。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下文围绕“这艰苦”论述,可见建安时代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而“艰苦”与“解放”是不同的时代特征,应用转折连词,应填:但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
    ②前文说建安风骨“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干”,后文“盛唐气象是不可能出现的”强调这个骨干的重要意义,应填:没有这个骨干。
    ③前文建安风骨对于盛唐气象的重要性,下文“还有丰实的肌肉”,说明盛唐气象的形成不止有风骨,应填:盛唐气象不止有“骨”。
    22.(1)晴雯
    (2)①貌若西子;②才能出众;③清高孤傲;④红颜薄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晴有林风”是说晴雯有林黛玉的风采,晴雯不仅眉眼有些像黛玉,而且在才华、品性、追求以及对宝玉的感情方面也神似黛玉。所以“晴”是“晴雯”。
    (2)貌若西子。林黛玉的美貌是有目共睹的,早在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里作者就借书中其他人物的眼光和话语以及作者的自叙语言一齐揭示了黛玉的稀世之美。例如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宝玉眼中的黛玉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柔又清新脱俗的美态,并且宝玉为黛玉无玉还动情砸了玉,边哭边说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脂批有云:“晴为黛影”。晴雯也是女仆群里甚至整个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美貌女子,她的美恰好也是黛玉那种类型的,即也是清新脱俗而不是俗世中的美。书中对晴雯类似黛玉的外貌揭示,间接可以看出晴雯模样类似黛玉,也具有西子之美。比如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王善保家的陷害晴雯:“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王夫人也因此对王熙凤说道:“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因此,当王夫人提审晴雯时,见她不十分修饰就“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于是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病西施了。”
    才能出众。黛玉和晴雯都才华出众,黛玉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晴雯则心灵手巧,女工在诸丫鬟中堪称第一。黛玉满腹诗书,才情颇高。她爱书,读《四书》,对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不仅熟知其作品,而且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大观园里,她远胜于诸群钗,尤其是诗歌方面,更是出类拔萃。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被众人推崇欣赏。她的诗能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客观景物之中,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痛苦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诗成为了她炽热感情的寄托,孤独心灵的呐喊。如《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整首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又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她的诗跟她的人一样,风流别致,比别人另是一段风情,堪称魁首。加之琴棋皆通,显得更加才华横溢。晴雯虽没有读过书,不通文墨,但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回中,也体现出她的心灵手巧,女工在诸丫鬟中堪称第一。她抱病为宝玉织补“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都问了,都不认得是什么,都不敢揽”的雀金裘,竟补得被宝玉称为同原先“真真一样了”。因此,贾母评价“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足见她女红的出众,为常人所不及。
    清高孤傲。黛玉依然带有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她本来出生于富贵的书香门第,但是不幸自幼失去双亲,又体弱多病,养成了她敏感的心情。当她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以她的早慧,很早便知道贾府平静和谐的表象之下的争权夺利和互相倾轧,还有势利的主仆们的行径都令她深深不安,为了自保她不得不作出清高孤傲的行径来。而且黛玉又饱读诗书,骨子里就浸染了文人的气节和清高,所以她作诗自云:“孤标傲世偕谁隐?”晴雯虽然身为奴仆,却并没有奴性和媚骨,反而一路成长为铮铮傲骨的人。当秋纹在夸夸其谈她的体面和恩宠时,晴雯不客气的地嘲笑了她:“一样这屋子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第三十七回)联想到宝玉将北静王赠他的御赐蕶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时,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遂掷还不取。
    红颜薄命。黛玉和晴雯都是因为宝玉而病逝的,黛玉在17岁的时候因为得知宝玉要娶薛宝钗的消息,伤心过度,于宝玉宝钗洞房当夜落寞病逝,成为《红楼梦》中一大遗憾。晴雯则死在黛玉之前,她在16岁的时候被王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赶出贾府,在于宝玉相见当夜痛苦病逝,下场凄凉。林黛玉和晴雯的死也比较相似,两人均因病不治而离开人世,都是在身边没有人守候的状态下独孤的离开了这个曾令她们向往,如今又毫无留恋的人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