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末考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等4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语文                  2023.01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文人书写,是以功能实用为侧重的书写方式,有别于书法艺术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范式。这种自然书写的表达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修身状态。古代的书法家首先是文人,在传统意义上,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是基于文字本身的自然书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古代乃至民国文人的书法状态。
    文人书写以书文俱佳、艺文兼备为审美追求。在古代,文人与书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区分,近百年间才有了“书法家”的称谓。文人书写是古代书法的重要存在方式,坚持和奉行书法本体内涵,做到书文俱佳、艺文兼备。历史上的经典书法遗存,无论碑刻还是墨迹,都是以文章为书写的根本,流传至今的大都是千古文章。
    这些文章自然是古代文人思想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书俱佳,堪称“双璧”,其中“惠风和畅”“群贤毕至”“游目骋怀”等成为千古佳词;苏东坡不仅诗词豪迈磅礴,流芳千古,其《黄州寒食诗帖》也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列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这些书法经典堪称文章与书法合璧的典范。所以,我们观看书法的前提是书法要有文章水准,不能就字论字,而应结合起来,成为二者兼备的整体。文与书的融合,古人已成典范,今人更当一以贯之,不能仅仅为了视觉上的审美需求而放弃文本内容的需要。坚持书文俱佳、艺文兼备,才会深刻体现文人书写过程中独立的思考、真实的语言以及审美的崇尚。
    文人书写以人书合一、书如其人为人格理想。书品与人品、书格与人格的关系是相分相合的,推己及人,应以书品和人品的双重规范要求自我,这是文人书写的人格理想。“书如其人”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言:“书,心画也。”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外化。扬雄这里所说的“书”不专指书法,也包括了语言文字和汉字书写,首次论及了书法与书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书法表情达性的特质。书如其人,人格决定其风格,主要在于气质禀赋。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的博学璞真、名士风度和遒劲天成的书风,被视为“书如其人”的典型。因此,《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得到后世尊崇。
    然而,随着书法专业的确立,书法的艺用功能几乎成为当今书法表现的全部。尤其是展览时代的推动,已经快速削弱了文人书写的表达。反观现在的绝大部分展厅书法,已经没有了“书如其人”的真实,没有了人书合一的统一,而是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真正有独立风格的作品寥若晨星。因此,不得不反思当下由于文人书写的缺失,而导致了艺术风格的缺失以及文化风骨的缺失。
    (摘编自百度“艺苑赏析”《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
    材料二:
    文人书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受到民族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一个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书家,比一个一味埋头写字的人不仅能更快、更深刻地领悟书法规律,而且文人具有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眼光,能看清楚时代的局限,在其书法中也反映出更深的内涵。
    其次,文人的思想在儒家入世精神的理想人生观,道家出世思想的清静无为观,佛门禅宗觉悟的净虚超脱观这些相互融和、相互对立的思想的影响下,必然会在作品中不经意地凸显出来。在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中特别强调书法艺术的“书卷气”,书卷气所呈现的是书写者日积月累的文化学养和审美追求,这“气”其实就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突显。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书写者的一种高雅清逸的气息和风度。
    最后,文人书写往往呈现着书家的生命意识、思想表述、情感流露,极大丰富了书法作品的感情色彩。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他为悼念堂兄颜杲卿幼子季明而作的祭文草稿。此稿是他在十分悲愤的情绪下,不顾笔墨工拙书写的。因此,字随书家情绪起伏,完全是他当时精神状态和平时功夫的自然流露。从满纸云烟、笔触厚实、顿挫郁勃的《祭侄文稿》,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真卿愤笔疾书、血泪交迸、情不自禁的神情。
    整体上看,当代书法缺少的是“书卷气”。现在的书法从业者,大多数都不读书、不做学问,文化素质低下。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展览这种最为实用与便捷的途径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展览机制的确立,使得书法展览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将每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紧紧系在一处。这种机制的出现使得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入展,作者们过度关注以往获奖作者的风格,追慕时风;参展书法突出形式而淡化其他的创作理念,大都注重在幅式、章法、字形、墨色乃至用纸用色等方面求新求异,以求出奇制胜的效果。
    (摘编自陈伟彬《文人书写传统的价值、 困惑及其应对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上的经典书法遗存,都是以文章为书写的根本,流传至今的大都是千古文章,其文章水准较书法更胜一筹。
    B.西汉文学家扬雄是历史上讨论“文人书写”特点的第一人,他提出的“书,心画也”与“书如其人”的观点一致。
    C.书法受到民族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一个一味埋头写字而没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是无法领悟书法规律的。
    D.在古代,文人的思想往往受儒家、道家、佛家这些相互融和、相互对立的思想的影响,并且能在其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文人与书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区分,所以,文人即书家,文人书写的艺术表达就是古代书法家坚持和秉承的书写表达。
    B.书法专业的确立尤其是展览机制的推动,导致艺术风格和文化风骨缺失,使当代书法成为伪装的堆砌、模仿秀的集合。
    C.文人书写中书家的生命意识、思想表述、情感流露,依然可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借鉴,丰富当代书法作品的感情色彩。
    D.有些人为经济利益急功近利,追慕时风,突出书法创作形式而淡化其他创作理念,使书法展览机制失去了承载传统文化的功能。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文人书写具有“书卷气”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李昭《乐静集》引用苏轼话:“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B.宋代黄庭坚《论书》中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C.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D.近代沈尹默《辑要释义》中说:“书法是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文人书写”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文人书写传统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极大地促进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们应怎样继承文人书写传统。(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回忆父亲 李汉荣
    ①等我闻讯赶回老家,父亲已经卧在简陋的灵堂里。我凝视着父亲的脸,父亲的脸仍然令我震撼。额上、眼角的皱纹那么深,令我想起因干旱龟裂的土地和洪涝冲刷后的山坡。非涝即旱,却少有风调雨顺的日子,父亲和土地的命运,此时重叠闪回在这张脸上。
    ②我握起父亲冰凉的手,这是一双一生中几乎不曾被人相握过的手、无人问候过的手,甚至他的儿女们都不曾注视和抚慰过这双手。这大约是世上最辛苦也最寂寞的手了。与这双手终生厮守的就是那些锄头、镢头、镐……我抬眼望见不远处的墙角仍然立着父亲生前用过的锄头、扁担,它们也似乎在望着父亲的手,这是它们最熟悉的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大拇指向外扭曲,中指向下勾着,小指稍微端正一些——这是手指里的小弟弟,只有它没有完全变形,其余的手指,全都变得不像是手指了。这双手一出生就没有停止过劳动。劳动改变了这双手,也摧残了这双手。我不知道这双手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但可以想象,这双手不曾厌恶过劳动,但也许怀疑和拒绝过劳役般的生活,最终认命于自己的苦命,一生一世出没于劳苦的深水里。我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在心里说了一声:父亲,你辛苦了。这是迟到的相握,惟一一次的相握,可是我们已不能彼此交换手温,交换问候。握在我手里的,是老茧,是艰辛,是寂寞,是已经远去的父亲。
    ③最后我的目光又返回到父亲的脸上,我注视着他紧闭的眼睛,可是已不能看见他的目光,只从他眼角的鱼尾纹,回想他的神情。可是记忆里储存的只是他模糊的神情。我记得父亲晚年很少说话,眼睛里似乎藏着很多心事,目光总是笼罩着忧伤。也许风烛残年的老人,心情大都是忧伤的,但父亲的忧伤似乎比较复杂,不单是垂暮的感受,更有着对生活的怀疑和失败感、对自己一生的哀怜和不满意。那目光里到底藏着什么,我已经不可能知道了。但是我从父亲忧寂多于安详的面容上,感到父亲在生命渐渐离开自己的日子里,一直在哀悼自己,哀悼自己艰难的一生。
    ④其实,我们的哀悼更像是一种寄托,一种仪式。父亲,在他生前,早已对自己做了最沉痛的哀悼……
    ⑤父亲五岁下田插秧,七岁上山割柴,从此,双腿再没有拔出水深火热。偶尔在向阳的地方坐一会儿,就用手捶打疼痛的关节,捶打自己的命运。父亲,你用疼痛为自己止痛。这也许是你惟一掌握的,祖传的秘方。我寄回的风湿止痛膏,你都认真贴了,每当阴雨时节,你的骨头还是痛得钻心。父亲,一片小小的膏药,怎么能止住,你浑身的痛,你一生的痛……
    ⑥他和他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也争吵了一辈子。他们的婚姻,更像是在激流里搭桥:木头始终在手里横横竖竖扛着,桥,始终没有搭好。他们就举着木头,站在激流里,与对方争吵,也与激流争吵。也许太苦了,又不能像鱼那样,相濡以沫,极少的水分,都化作唾液,但不是用于润湿干燥的生活,而主要用来弄脏对方打着补丁的性格,顺便报复一下门外喜怒无常的天空。但他们毕竟是夫妻,他们生育并养大了我们,也养大了我的疑惑。我遗憾,但我无法指责什么。那月下老人,一定是在月全蚀的夜晚,把足够多的阴影,领进了他们足够小的房间……
    ⑦父亲 42 岁至 45 岁,在煤矿当挖煤工人。在几百米深的矿井下,在至少几千万年深的深夜,父亲,一头扎进去,把最黑的往事,运往头顶。你往返于总是潮湿的生活,一次次让自己下沉到死亡的那边。你并不懂得地质的变迁,以及煤的生平,挖煤的那一刻,你已经触到了时间最惨烈的秘密。瓦斯一直在附近等待,地质的穴位,如同命运的穴位,总是游走不定。你能准确触摸到的,只能是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上最疼痛的某根骨头。带着一生的夜色和斑驳的伤痕,父亲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深夜,而且不会再出来。父亲,你终于成为传说中的夜晚。从此,儿子的夜越来越深,越来越深……
    ⑧那年夏天,父亲为村里打井。他下到很深的地方,去寻找水脉。饥渴的村庄,因他而充满期待。暂时离开干燥的生活,他回到了祖先的位置,回到很久以前,一筐一筐取出民国的瓦砾,乾隆的土,唐朝的泥沙,汉朝的陶罐,战国的盔甲……过去的时光陆续来到地面,铜钱、玉镯、生锈的刀剑……远去的生活突然转身回来,那么多秘密细节令我们吃惊。他肯定已经到达公元前,孔夫子的河水正在回流,他感到脚底缓缓涌起一股温热。七天七夜里,父亲一直在下沉,七天七夜里,我的父亲打通了一部中国通史。但是,父亲在低处对蹲在井沿上说话的民办教师李保元老师说:保娃子,我只是打井,我可不懂那么多呀。
    ⑨比起父亲,我又懂什么呢?  我不过是地面上浮动的尘埃,我从没有到达土地的三米之下,一棵庄稼对土地的了解,都比我深刻得多。
    ⑩所以,我从不敢轻慢我识字不多的父亲。
    ⑪父亲是一口深井,而我,只在他源远流长的一生里,舀了几小碗水……
    (摘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1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段中“风调雨顺”原用来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文中用来形容父亲的人生。
    B.第⑤段写父亲“用疼痛为自己止痛”,看似矛盾,恰恰突出了劳疾给父亲带来的巨大痛苦。
    C.没有文化的父亲在打井的时候挖到了玉镯等文物,让他真正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
    D.作者在文中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勤劳、善良、隐忍、坚强的父亲形象。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三段运用特写镜头的方法,对父亲的脸、手、眼睛进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我目光停留之久,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
    B.第②段中“它们也似乎在望着父亲的手,这是它们最熟悉的手”,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了父亲一生都在劳动。
    C.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作者在文中用对父亲的复杂感情为线索,串连起父亲的婚姻、挖煤、打井等事件,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8.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9.在回忆父亲一生的过程中,大部分篇幅用“我的父亲”,而在介绍父亲婚姻的时候,人称突然变为“他”,回忆父亲挖煤的时候,人称变为“你”,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个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 题。
    太元八年八月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今大敌垂.至,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①矣!”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
    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 ”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退,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退,朱序②在秦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③之.折。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左衽:衣襟开在左边,这是古时少数民族的习俗;②朱序:原为晋军将领,后来战败被俘,被苻坚任命为度支尚书;③屐齿:古代木鞋上装的齿状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安遂游陟.    陟:登
    B.今大敌垂.至   垂:将要
    C.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  趣:前往
    D.君悬.军.深入   悬军:孤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乃.令张玄重请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B.吾其.左衽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此亦勍敌,何.谓弱也  何.其衰也
    D.不觉屐齿之.折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吾也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B.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C.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D.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敌当前,谢安镇定自若,到ft林别墅游玩,并且用别墅作赌注与张玄下围棋取乐。
    B.洛涧之战,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打败梁成军队,斩杀梁成,并分兵阻断其回去的渡口。
    C.淝水之战,前秦军大败,逃兵昼夜不停地逃跑,加之又冷又饿,有十七八万人死亡。
    D.东晋胜利,谢安表面上镇静自若但内心激动,以致过门槛时步履不稳,折断了屐齿。
    14.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4 分)
    (2)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5 分)
    15.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请结合文本,从前秦的角度简要分析失败的原因。(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16~17 题。
    和王中丞闻琴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②,蹉跎江海心。
    [注]①蕙:香草;②容与:徘徊犹疑。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两句写凉夜景物,“吹”和“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凸显了夜晚的静谧。
    B.第三句不说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用比拟手法把风写得极有灵性与感情。
    C.末两句写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
    D.“闻琴”的环境凄清,琴声清雅,全诗在“清”的意境中达到和谐统一。
    17.诗的五、六两句“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8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和“-------------- ”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2)贾谊《过秦论》中,“-------------- ,--------------”两句写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酷刑奴役天下百姓。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得出“ -------------- ,--------------”的结论,可以用励精图治、居安思危两个成语来概括。
    (4)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了塞外黄昏雄奇壮阔的景象;而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描写了塞外黄昏凄凉与悲壮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让全国古籍从业者深受鼓舞。(以下简称《意见》)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蕴藏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无穷的智慧,这是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据。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传承,讲求“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早在 1981 年 9 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文件,指出“整理古籍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从新中国成立后,推动了一系列古籍整理、研究、利用工程,取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成就。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约有 1800 种左右。③截至到2021 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 270 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 385 万部。④古籍工作不仅是学者为之皓首穷经的研究领域,更是一项事关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事业。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蔚.为.大.观.,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又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做好整理、保护古籍等工作的基础上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
    19.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卷帙浩繁      B.浩如烟海    C.薪火相传   D.蔚为大观
    20.文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让全国古籍从业者深受鼓舞。(以下简称《意见》)
    B.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早在1981年 9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文件,指出“整理古籍是一项关系到子孙4后代的工作”。
    D.我们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做好整理、保护古籍等工作的基础上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
    21.文中四处画横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① B.  ②     C.  ③   D.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7 分)
    22.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李凭箜篌引》中的“引”与“歌”“行”同为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常统称为“歌行”。
    C.“约从连横”是一种军事、外交策略,“合纵”指的是联合强国共同抵制第三国,“连横”指的是联合弱国共同制横强国。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3.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栩栩如生的小人物,书中写到她曾三进荣国府。曹雪芹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时,为什么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4分)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这一乘组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一直保持“青春状态”。其中,56岁的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坚守近25年终于梦圆九天。他曾4次入选备份乘组,4次和“飞天”失之交臂,但他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他曾说:“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