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山东省山东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

山东省山东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 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 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 “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苟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鼉、鱼鳖、鰍鳝孕别之时,周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苟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甚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 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
    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
    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
    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
    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
    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 )(3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隐匿的光芒
    胡玲
    多年前,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头。
    老头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脸上细密蜿蜒的皱纹里,仿佛写满了沧桑的故 事。最显眼的是他的右手臂,光秃秃的,只剩一只空袖管在冷风中轻轻晃荡。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了。
    老头把村头一间废弃的破房子简单修整一番后,住了进去。他虽然没有右臂,但左手干起活来灵活自如。他在这里开荒种地、养鸡养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换来了鸡鸭成群,庄稼茂盛。
    我和小伙伴喜欢去老头家玩,因为无论我们在他家里怎么疯闹,他都不会责骂我们。有时候,他还会塞给我们一些零食,时而是一把香脆的炒瓜子,时而是几块甘甜的红薯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零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老头喜欢给我们讲故事。他讲的是清一色的打仗的故事,如八路军打日本鬼子,解放军打国民党反动派,等等。
    夜色如水,我们坐在柚子树下,听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调时而欢快时而悲伤。他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仿佛亲身经历一样;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仿佛亲眼目睹一般。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我们问。从书上看到的。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念书,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啊,他说。
    有一次,老头熬夜给我和小伙伴每人做了一把木头小手枪,那小手枪做得生动逼真,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握着小手枪,奔跑在绿油油的田埂上,饶有兴致地玩起打仗的游戏。他静静地坐在田埂上,出神地看着我们,若有所思,沧桑的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柔光。
    日子久了,我们都成了老头的小尾巴,他去哪儿,我们都紧跟着,他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玩。
    那时,村里办了个酒厂,村民们家里有多余的玉米,会卖给酒厂换些零钱。 老头家的玉米吃不完,也会卖一些给酒厂。村里人一般都是把玉米晒干后,直接装进袋子送进酒厂。老头和大家不一样,他每次晒玉米,会把晒玉米的空地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玉米晒干后,他还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再装进袋子里送去酒厂,这样,玉米称重自然会少很多。村民笑话他多此一举,他不恼,憨厚一笑说,这样出来的玉米干净,酿出的酒也干净。
    20世纪90年代,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在那个年代,五百块钱是个大数目。村干部说,你捐这么多,日子不过了?老头露出质朴的笑容,我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不了几个钱!
    老头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一个寒冬,老头几天没出现。大家推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躺在床上,神色安然,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已经离世。
    村民们把老头葬在了后山,时间久了,大家都快将他遗忘了。
    去年,在某电视台的一档寻人节目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八路向节目组寻求帮助,想要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战友小春子。老八路在节目中讲述了小春子的故事。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小春子的家乡沦陷。14岁那年,小春子的父母和许多乡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他因为在山上砍柴,才幸免于难。为了生活,他四处流浪。流浪到省城时,他听说附近有一个专门打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八路军队伍,就到处打听。找了半个多月,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部队。部队的首长见他可怜,把他留在了部队。于是,他成了部队里最小的“小鬼兵”。他从小就喜欢玩弹弓,到了部队,他没事便缠着老战士学习射击。每次部队和敌军交战,他都不怕危险,总爱往前沿阵地钻,看战友们如何开枪打敌人,时间长了,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后来,小春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撤离,他的右臂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截了肢。
    战争结束后,失去右臂的小春子知道自己不能再握枪打敌人了,就主动离开了部队。之后的岁月里,战友们到处打听小春子的消息,可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
    看着电视屏幕上那张被放大了的小春子的照片,大家突然想起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位独臂老头,实在太像了。
    村干部和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几天后,老八路来到了我们村。村干部领着老八路来到独臂老头生前住的房子前。老头去世后不久,这间房子就锁上了,再没人进去过。
    打开尘封已久的屋子,裂了缝的泥土墙壁上,独臂老头在遗像里朝大家微 笑。老八路颤巍巍地站在那张遗像前,老泪纵横。他轻轻拭去照片上的灰尘,抚摩着照片里那张笑脸,喃喃地说,小春子,好不....
    村干部从床底下取出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对老八路说,这是老人唯一的遗物,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现在交给您保管吧。
    老八路撬开箱子,箱子里放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军装胸前位置,别着几枚经过岁月洗礼的旧勋章,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选自 2021年 08月 27日《羊城晚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给“我”和小伙伴零食、做木手枪,看孩子们做游戏等情节,侧面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
    B.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同时教育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C.老人卖玉米给酒厂时的“较真”,捐钱修路建桥时的毫不犹豫,体现了 老人的善良无私与不凡。
    D.老人住在一间废弃的破房子里,唯一的遗物是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和补叙手法叙述老人的故事,结构严谨,避免了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小说在刻画老人时,多次写到他的笑,如“淡然一笑”“淡淡的微笑” 等,展现了老人平和的内心世界。
    C.小说除了老人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名字,这种次要人物模糊化处理的方式,使叙事简洁,利于突出老人的形象。
    D.小说中老人讲的故事都是打仗的故事这一细节,暗示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
    8.文章标题“隐匿的光芒”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9.文章富有传奇色彩,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十四年春正月,陕西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言:“祗畏变异,痛加修省。”劝上:“积金帛以备缓急。罢斋醮.以省浪费。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苏军民之困。”上嘉纳之。礼部.尚书傅瀚率九卿疏弭灾、时政三十一事,不报。瀚复言:“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属者所陈,当如拯救,犹恐不及。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疏.入,从之。时南北九卿上疏言事,俱报可。三月,保定抚臣献白鸠以为瑞,礼部尚书傅瀚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冬十月,改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已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丢,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 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上一日问:“诸卫所卒强勇可用否?”对曰:“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上曰:“在卫有粮,戍征有行粮,何乃穷也?”对曰:“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他困又不止此。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 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B. 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C. 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 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D. 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斋醮,为对道教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即供斋醮神,借此来求福免灾。
    B. 礼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祭祀、赋税、科举等。
    C. 疏是在朝官员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上疏是臣子规谏君主、参与政事的重要方式。
    D. 转漕,指转运粮饷,既可指为军队转运粮饷,也可指国家常规的粮食运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陕西发生地震后,马文升上疏言事,劝告朝廷,广积金帛,罢止斋戒,召回陕西监督织造的内宫官员,以缓解军民之困。
    B. 礼部尚书傅瀚等人上疏议政,皇帝未予理睬,傅瀚再次上疏,直陈朝廷未能拯救时弊、施恩于民的种种危害,皇帝才予以回复。
    C. 皇帝告诫马文升要查访处置,宽严有度,肃清吏治。马文升不辱使命,裁汰不称职 官员两千多人,个个都处置适当。
    D. 刘大夏在两广任职时,两次请辞。当皇帝问其原因时,刘大夏以体弱多病、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突发事件  由回复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
    (2)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
    14. 刘大夏认为造成国家民穷兵困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答刘季孙①
    王安石
    偶著儒冠敢陋今②,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③已任人前后,揭厉④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虚⑤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注]①刘季孙:北宋诗人。嘉祐年间任饶州酒务,但他很不满意,以酒解忧。后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不久病故。博通史传,禄赐尽于藏书之费,家中贫困。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雅士相知。②陋今:苛责现今。③轾轩[zhìxuān]: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④揭厉:谓高举而扬厉之。⑤虚:白白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题中“答”字点明本诗的写作原因和类别,“刘季孙”则表明了酬答的对象。
    B. 颔联后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
    C. 颈联情感深沉,用词贴切,一个“悲”字凸显诗人对刘季孙人生际遇的怜惜。
    D. 本诗尾联着眼于诗人与刘季孙的交往,写自己受到了其馈赠,但是无力回报。
    16. 请简要分析刘季孙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 中提出的儒家 待人接物之道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在《<老子>四章》中指出固执已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9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    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
    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
    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________,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
    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
    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
    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________。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 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 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 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这句 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