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江苏省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参考答案
    1. C “屠格涅夫首创以狩猎为题材的‘笔记’体裁”错,原文说“《猎人笔记》并不是屠格涅夫的发明”,可知“笔记”体裁并不是屠格涅夫“首创”。
    2. B A.“散文化的《猎人笔记》称作‘短篇小说’或‘故事’都是可以的”错误。C.“作家就不必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物性格”错误。D.“就可以创作出成功的作品”错误。
    3. D 根据材料,作者认为《猎人笔记》是“随笔故事”而不是小说,关键在于:《猎人笔记》人物“性格塑造还只是处于一种‘自然形态’”“虽然其中也有某些典型化手法,但典型化还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即人物形象塑造较少运用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技巧一一虚构。
    A.是小说的特点;B.讲的是故事;C.是关于小说作品中人物刻画;D.讲的是“随笔故事”题材方面的特点。
    4. ①引用论证,引用法国作家德沃盖的话来证明屠格涅夫的作品既真实又不乏诗意;②举例论证,列举《猎人笔记》中的具体作品和人物,证明《猎人笔记》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
    5. ①采用“笔记”形式,打破了“随笔”单纯知识性、娱乐性的格局;②拓展了写作题材,融入了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③与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品不同,他极力再现生活原貌;④叙述细致,描写精确,既真实又充满了诗意。
    6. D“是因为小儿子一身戎装勾起了父亲的回忆”说法错误,父亲对孩子的亲热,既有“军旅情绪”这个原因,同时也是父亲拉近与孩子距离的表现。
    7. B “表现出父亲性格上的简单粗暴”说法错误,当兵时的口头禅体现出的更多是父亲作为军人的刚毅果决,不能简单理解为性格上的简单粗暴。
    8. ①激动:“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的话茬”“听得很认真”,反映出父亲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对孩子的归来显得相当期待与兴奋;②不安:不停地“照镜子”“梳理头发”“坐不住”,父亲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亲对与子女沟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忐忑不安;③高兴、满意:对小儿子感到“顺眼而亲切”,对女儿做的菜饶有兴趣,指示大儿子“关了手机”,这些都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给他带来的亲情表示满意与珍惜,“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现出普通父亲在年老后对亲情和天伦之乐的渴盼。
    9. ①“父亲”是军人,作者却选择了其作为“普通人”一面来组织材料,这样的选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本通过父亲叱咤风云无视孩子和家庭聚会拘谨亲和的对比,展现父亲身份转变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富。③“普通人”的角度使“我们该如何做好父亲角色”的主题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④“父亲”本来就是“普通人”,这样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适性,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发共鸣。⑤文章笔墨着力于展现“父亲”这一身份特点,选材更集中,故事情节的表达更加舒缓、自然。(任选其中三点回答即可)
    10. C “平地”:填平洼地。句意:比如填平洼地。
    11. D
    12. B A.正确。B.“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错误,应为“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山南水北为阳。C.正确。D.正确。“与”:亲附、亲近。“与国”:亲近的国家。/“与”:赞同。句意:我赞同曾点的看法。
    13. C “并派遣他出兵伐蜀”错误,由原文“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可知,文中并未说明派谁人出战;“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错误,原文“轻诸侯”意为“秦国更加轻视天下诸侯”。
    14. (1)孔子说:“看见贤能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改正。”
    (2)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参考译文:
    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我们跟楚、魏两国结盟,出兵到三川,堵住轘辕、缑氏两个出口山的关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让魏国断绝(韩国出兵)南阳的交通,让楚军逼近(韩国的都城)南郑,秦兵攻打新城、宜阳,这样兵临东、西二周的城外,惩罚二周国君的罪过,(进而)入侵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知道无法挽救(危局),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九鼎。我们据有九鼎,并掌握地图和户籍等,(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才是霸王之业啊。现在的蜀国,是西方边远之国,是野蛮人的领袖,(我们)使士兵疲敝百姓辛劳(前往攻打),也不足凭借此举建立称王称霸的名声,得到它的国土也不能够用它来获得利益。臣听人说:‘争名的人要去朝廷,争利的人要去市场。’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
    司马错说:“(事情)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强,一定扩张领土;要使军队强大,必须使人民富足;要想称王,一定要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那么王业自然成就了。’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臣想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乱政。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就好比派豺狼去驱逐羊群。(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用来扩大版图;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用来使百姓富足;这一仗不会伤亡多少人,蜀国就已经屈服了。所以秦灭亡了蜀国,天下的人不会认为秦暴虐;抢完蜀国的财宝,诸侯也不会认为秦贪婪。这样我们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还得到除暴止乱的美名。现在(如果我们)攻打韩国,劫持天子,劫持天子,这是恶名,而且不一定能获得利益,反而落得不仁义的坏名声。攻打天下人不愿(攻打的国家),危险啊!请让我禀告这其中的原因: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齐国是与韩国和周国亲近的国家。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那么两国必然协同力量合作谋划,来依靠齐、赵,去解楚、魏之困。(周、韩)会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大王不能够制止(这些)。这是臣所说的“危险”,(攻打周、韩国是失策)比不上伐蜀之策周全。”秦惠王说:“好的!寡人听您的。”
    最终秦国出兵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就占领了它,控制了蜀国的局势。蜀国君主更改名号为侯,并且(秦王)派秦臣陈庄去做蜀侯的国相。蜀地既已归属秦国(或:划归秦国版图),秦国越发强盛富足国力雄厚,轻视天下诸侯。
    15. A “赞美了梅花在寒冬腊月凛然绽放的形象”错误,陆诗写梅花在寒冬腊月绽放,由“雪虐风号”“耻向东君”可以看出;李诗写梅花在秋末冬初绽放,由“早梅”“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等可以看出。
    16. 相同点:两诗中都抒发了坚守高洁、顽强坚韧之情。陆诗以“雪虐风号”体现挫折的处境,以“愈凛然”“最高坚”抒发顽强坚韧、高风劲节的情感;李诗以“群木”的“叶叶空”来体现凄寒的环境,以梅花“吹不尽”“新白抱新红”来抒发坚守自我、高洁坚韧的情怀。
    不同点:陆诗还包含着怀才不遇的孤苦寂寞和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以“飘零去”体现内心的悲苦,以“耻向东君更乞怜”体现不向他人乞怜的情怀;而李诗则无这种情感。
    17. ①. 己所不欲 ②. 勿施于人 ③. 物格而后知至 ④. 知至而后意诚 ⑤. 九层之台 ⑥. 起于累土
    18.①.B.国色天香 ②. B.鸟语花香 ③. C.挥毫泼墨 第一空,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此处句子是形容牡丹花,应选用“国色天香”。第二空,燕语莺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鸟语花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前文句子描写鸟儿在三角梅丛中飞舞欢叫,有花有鸟,突出两者的和谐,应选用“鸟语花香”。
    19. C
    20. ①增文势:“一座”“一处”“一派”等排比结构词语,有短句的简洁,连续三句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②广文义:从“乡村”到“客厅”再到“氛围”,层层深入,由身到心,内容更加充实,具有突出强调作21. A
    22.①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口资源 ②还有老龄人口资源 ③就会产生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
    23.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共两句话。第一句简述王熙凤的为人和结局带来的反差,第二句是归因,说明凤姐悲惨结局是被其“聪明”所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第二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反问,承上启下。第二句推出观点,此处有两重意思:一是“聪明好,但不及智慧”,二是聪明若不能上升为智慧,则容易带来祸患。此处体现了思辨性。三四句既是对“聪明好,但若不能上升为智慧,则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原因分析,又是明确“聪明”和“智慧”这一组核心概念的区别,其主要区别体现在“能力与格局”“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这三个方面。
    由此可见,材料的核心词是一组,即“聪明和智慧”。写作的范围是对“聪明和智慧”这一组概念进行思辨。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如何从“能力与格局”“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这些角度切人,对核心概念“聪明和智慧”进行思辨,要搭建起前者与后者的逻辑关联,注意的是行文时这三个角度不一定要写全。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结合命题材料里的例子,也可以抛开命题材料不谈王熙凤。不过,最好的写法应该是从命题材料里引出立意,然后进行广泛的联系,做到心中有命题材料却又不囿于命题材料。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能抛开“聪明与智慧”这一组核心概念进行写作,否则视为偏题。立意必定要抓住如何做一个智慧的人这个核心,论证结构上,由于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可以有正反对比论证的结构安排。论证内容上“什么是真正的智慧”是难点,要有挖掘的层次和深度。此外,考生写作时必须联系实际,避免行文空洞,说理抽象。
    立意:
    1.大智慧真格局,小聪明反被累。
    2.清醒自知乃人生大智慧。
    3.聪明人自以为是,智慧者目光长远。
    4.智慧者不露相,聪明人爱张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