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2)

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卢德运动。而到了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并创造出“Robot(机器人)”这个词后,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便上升为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矛盾。从此之后,西方主流科幻作品中塑造的智能机器,使几乎无一意外地被视为对人类具有威胁的存在。《2001 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沙丘》背景故事中的人权“巴特勒圣战”,再到《终结者》系列中的“天网”……
    人类为什么不能信任智能机器(机器人)?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与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恰佩克在《罗素姆万能权器人》中使用的“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中的“Robota(奴隶)”,究其原意,指的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人造生化人,而“Robot”后来在人们脑海中变成了铁皮机器怪物,则要拜20世纪初美国平民社区中“通俗杂志”的封面及插画所赐。所以,科幻作品中的智能机器从源买上看就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替代品”而存在的,如果再深入一步,在西方国家普遍的宗教文化氛围中,“造人”是上帝的特权,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源自神性的智慧。而人类如果也要“造人”,就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遭到造物的反噬,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天谴。
    但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在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提出了数学机械化的思想。英国数学家罗素在希尔伯特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三卷本(数学原理)。书名与牛顿的不朽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同名——如果说牛顿的《数学原理》把机械的世界转化为按物理定律运行的数学世界,罗素则把这个数学世界再转化回由算法控制的机械世界,并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世界,即今天我们追求的智能世界。换言之,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的“机械”系统,其智能只体现在通过算法的优化和设备的升级上,把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就如同阿尔法狗与人类棋手对弈时,完全不必理解围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精神内核,只要赢得比赛的最优解就可以了。至于比赛过程中人工智能给予人类棋手的压迫感,只不过是人类棋手个人的情绪投射而已,与人工智能本身无关。
    其实,在希尔伯特之前,作为直觉主义代表的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的数学思想体系,要更具影响力。庞加莱认为:除了逻辑、推理之外,人的作用,特别是人的直觉,在数学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希尔伯特却驱逐了庞加莱数学思想体系中这块神秘主义的领地,这也让人工智能拥有爱情、仇恨、野心之类的人类情感变得毫无必要,事实上,人工智能不需要有人情味,只要让人觉得“她”有人情味就可以了。毕竟,现实中的“她们”只是作为服务人类的工具而存在的,工具不会压迫人,只有人会压迫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道理恐怕依旧适用。
    (摘编自刘健(让电脑更有“人情味”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材料二:
    如何实现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重大挑战,2016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提出在美国的人工智能中长期发展策略中要着重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系统开发团队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提出朝着“创造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目标前进,微软在2017年成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众多感知、学习,推理、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科学家参与其中。
    借鉴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机混合智能旨在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人工智能系统中,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使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智能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人机协同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则和美国脑计划中,人机混合智能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深度学习,但是深度学习的局限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比如人工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人工设定应用场景、人工采集和标注大量训练数据、用户需要人工适配智能系统等,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减少人工干预的自主智能方法,提高机器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阿尔法狗系统的后续版本阿尔法元从零开始,通过自我对弈强化学习实现围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的“通用棋类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方面。2017年谷歌提出的自动化学习系统试图通过自动创建机器学习系统降低人员成本。
    (摘编自谭铁牛《人工智能技术拐点来临 未来将如何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智能机器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潮到19世纪,是由人与机器的矛盾发展而来的。
    B. 科幻作品中,智能机器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任务,都以铁皮机器怪物的形象出现。
    C. 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在实质上依然只是一个“机械”系统,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
    D. 通用人工智能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研发实践遍布大多数国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宗教文化认为,“造人”是上帝的特权,人类如果去“造人”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会遭到报应。
    B. 我们所追求的智能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世界,其理论基础就是牛顿与罗素的有关著作。
    C. 阿尔法向可以不理解围棋的历史和围棋所体现的精神,不能主动给予人类棋手压迫感。
    D. 人工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就能够真正出现科幻作品中有情感的“Robot”。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的一项是(   )
    A. SpaceX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其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技术获重大突破,他们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B. DeepMind公司的模型Gato:一套权重通吃的视觉文本决策任务,既能玩游戏,和人类聊天,又能看图写话,甚至还能在现实环境里控制机械臂。
    C. 我国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是国际上首个适应症覆盖脊柱全节段和骨盆髋臼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 Yann LeCun认为动物的大脑运行着一种对世界的模拟,他称之为世界模型,他已经建造了世界模型早期版本的机器,可以让它进行自主智能识别。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行文脉络。
    5. 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谭铁牛院士以“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为题做报告。你对人工智能持何态度?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1. C 2. D    3. C   
    4. ①首先,点出在科幻作品中人和智能机器的矛盾;②其次,指出人类不信任智能机器人是一个伪问题,并从命名、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③最后,从数学理论层面阐明: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   
    5. 人工智能是天使:①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威胁都是科幻作品中幻想出来的,没有现实和理论依据;②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是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的“机械”系统,能够降低人工干预的程度,从而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③希尔伯特的数学思想驱逐了庞加莱数学思想体系中的神秘主义,使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情感变得没有必要。④人工智能在多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并将迎来技术拐点,这些技术实现后,将大大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人与智能机器的矛盾”偷换概念,原文只是说“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而不是说“人与智能机器的矛盾”。
    B.“都以铁皮机器怪物的形象出现”不合文意,原文是说“‘Robot’后来在人们脑海中变成了铁皮机器怪物,则要拜20世纪初美国平民社区中‘通俗杂志’的封面及插画所赐”,并不是一直都以铁皮机器怪物的形象出现的。
    D.“研发实践遍布大多数国家”于文无据。原文“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提出在美国的人工智能中长期发展策略中要着重研究通用人工智能”“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则和美国脑计划中,人机混合智能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中只提到了我国和美国,并没有说研发实践遍布大多数国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就能够真正出现科幻作品中有情感的‘Robot’”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来看,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属于材料二第二段中的“人机协同”。
    B.属于材料二第一段中的“通用人工智能”。
    C.属于“专用人工智能”。
    D.属于材料二第三段中的“自主智能”。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首先,“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卢德运动……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使上升为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矛盾”点出在科幻作品中人和智能机器的矛盾;
    ②其次,“人类为什么不能信任智能机器(机器人)?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指出人类不信任智能机器人是一个伪问题,并通过“恰佩克在《罗素姆万能权器人》中……封面及插画所赐”和“科幻作品中的智能机器从源买上看就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替代品’而存在的,如果再深入一步,在西方国家普遍的宗教文化氛围中,……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源自神性的智慧”从命名、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③最后,“庞加莱认为:……只是作为服务人奥的工具而存在的,工具不会压迫人,只有人会压迫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道理恐怕依旧适用”从数学理论层面阐明: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人工智能是天使:
    ①依据“人工智能不需要有人情味,……只是作为服务人奥的工具而存在的,工具不会压迫人”可知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威胁都是科幻作品中幻想出来的,没有现实和理论依据;
    ②依据“即今天我们追求的智能世界,换言之,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为了达成设定目标……把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降到一个较低的本平,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可知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是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的“机械”系统,能够降低人工干预的程度,从而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
    ③依据“但希尔伯特却驱逐了庞加莱数学思想体系中这块神秘主义的领地,这也让人工智能拥有爱情、仇恨、野心之类的人类情感变得毫无必要,……有人情味就可以了”可知希尔伯特的数学思想驱逐了庞加莱数学思想体系中的神秘主义,使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情感变得没有必要。
    ④依据“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则和美国脑计划中,人机混合智能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减少人工干预的自主智能方法,提高机器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人工智能在多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并将迎来技术拐点,这些技术实现后,将大大减少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是魔鬼:
    ①依据“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为了……算法的优化和设备的升级上,把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可知智慧产业化是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也大力度推进了机器人换人,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潜在的失业威胁;
    ②依据“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深度学习,但是深度学习的局限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比如人工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人工设定应用场景、人工采集和标注大量训练数据、用户需要人工适配智能系统等,非常费时费力”可知人工智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新形式的监测和数据挖掘对隐私造成侵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驴 叫
    岑燮钧
    大将军骑高头大马,却喜欢听驴叫,他觉得那叫声好听,这真是无可奈何之事。程士成从来没觉得这驴叫有啥好听的,可是偏有人说,他的嗓音最像驴叫。
    有一次,大将军得了一匹上好的叫驴,叫门客们一起到后院去。众人簇拥着大将军,一路上赞美着还没见面的叫驴。更有人引经据典,说大将军这雅好直追魏晋,真是难得的性情中人。到了驴圈边,那驴果然长得一表人才。大将军让驴叫起来,可是驴就是不叫,只管踢蹄子。马夫很着急,正想打下去时,大将军阻止了他,说孤家的爱物,岂可以畜生论?他的小眼睛滴溜溜转,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忽地,他对着一个“长人”停住了,众人都以为是针对这个人,而大将军却招了招这人身后的程士成。程士成生得矮小,这是他的便利处,他可以躲在“长人”后,但这一回他却失算了。
    “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
    程士成微微向大将军躬了躬身:“小人不才,从未学得驴叫。”
    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不是你们说程主簿的声音最像驴叫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程士成的脸色不由得青了又白,白了又红,他瞥到了大将军紧蹙的眉心,那斜刺的眉毛,仿佛是将要射出的利箭。
    “程主簿,你看,大家都等着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程士成低着头,迟疑地说道:“那小人试试。”他先轻声叫了一下,大家面面相觑,然后朝向大将军,大将军无所表示,显然不能满足他的意思。程士成又叫了一声,比原来响亮了,但与驴的音色似乎尚有距离。大将军瞪着程士成看,程士成只得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他咳了一下,然后引吭长啸。这一声叫,端的是与众不同,声如裂帛,响遏行云,果然是十成的“驴色”。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又是一声驴叫,竟真的从那头一表人才的大驴口中传出。这引得大将军哈哈大笑,所有的人都爆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谁也没有在意程士成,因为大家都看向了那头叫驴。
    那年年末,叫驴死了。
    大将军很伤心,他带着门客去吊唁,对着空空的驴圈,他自言自语道:“别人都不死,老天为何让你死呢?!”然后回过头来,对门客们说:“大家都叫一声吧。”门客们也不含糊,个个叫得很卖力,不过,都没程士成叫得有“驴色”。突然,大将军像记起什么,问道:“程主簿呢?”
    在大将军追问的当口,程士成已经挂冠而去。
    母亲对于程士成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已到年末。可是,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程士成也没有动身的样子,母亲不由得问起他来。程士成说,他不打算再出去做幕僚了,他要著书立说。
    一日,母亲牵驴出去,回来却背着半袋糙米。程士成很是诧异,一问,才知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驴子卖了。家里没了驴子,什么活都得自己干,程士成很是苦恼。幸好有昔日同道到任地方,得知他时日艰难,送了一点银子,助他名山事业,才得勉强度日。不久,即有人牵着一只驴子,来到他家。驴子身上,对接着两只口袋,垂在两边。程士成一见驴子,觉得好生眼熟,一问,才知那人是来送还驴子的,还带来了两袋麦子。原来母亲把驴子卖给了他。他是镇上的财主。财主启口,颇有斯文:
    “得知先生回归故里,未得拜访,实是遗憾,听闻先生记述乡里,兹事体大,可谓不朽也矣。”
    “鄙人学识浅陋,还请多多赐教。”
    “先生乃当世名士,褒之则流芳百世,贬之则遗臭万年,若能录入先生笔下,此生足矣。”
    程士成听明白了,原来财主想让自己把他记到书中去。财主自夸,曾修桥铺路,泽被乡里。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财主很是尴尬,狼狈地跟了出去。程士成站在院门口,看着驴子远去,不由得长啸一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驴叫。远处的驴子也是一阵嘶鸣,似与他遥相呼应,却把两袋麦子给掀翻了。
    这时,母亲走了出来,“我以为驴子还在呢。”她叹息了一声。
    夜里,母亲陪着他做针黹。她有话没话地说:“你这驴叫怎么学来的,像是真的一样?”程士成见母亲颇有兴致,就又学叫了一声,直笑得母亲流出泪来。
    这一年秋天,长风万里,送来了他的老朋友“长人”。当日,同在大将军处谋食,相谈甚欢,是难得的可以秉烛夜游的同道。程士成常躲人后,而“长人”常作掩护。虽然,那一回还是当众学了驴叫,但事后,“长人”邀其共饮,虽未明言,宽慰尽在其中。原以为一别经年,再见无期,没想到,今日还能重聚山村,唯有痛饮,方解故人思慕之渴。酒过三巡,“长人”怒曰:“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
    “名曰将军,却又称寡道孤,是可忍孰不可忍?”程士成举起酒杯,与“长人”干杯,一饮而尽。
    “方今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将军气焰方炽,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人不知,你我洞若观火啊!”
    两人把当日羞愤,喷作了今日谈资。一时兴起,开窗长啸。夜色如漆,山影如兽。程士成一声驴叫,劈开群山,久久回荡。“长人”也作驴叫,仿佛是程士成的回声。两人大笑,随即大哭,然后相扶大笑,不知东方之将白。
    两人是醉了。
    天亮,母亲出门去,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
    (有删改)
    文本二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节选自《世说新语》)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士成的“驴叫”是被“门客们”相逼的,小说通过“试试”“比原来响亮”“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表现了他在众人面前学“驴叫”时内心的痛苦。
    B. 程士成挂冠而去后生活陷入困顿,但仍拒绝为财主立传,可见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情怀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C. 同样是学“驴叫”,只有在朋友面前,程士成才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所以,“长人”来访,他才尽情学“驴叫”,这样写意味深长。
    D. 小说用了“一表人才”修饰驴且重复出现,充满了反讽意味,暗含在统治者眼中,人的地位与尊严还不如一头驴,可以被肆意践踏。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既刻画了鲜明的个体形象,又塑造了群体形象“门客们”,突出了一些“门客”的阿谀奉承、冷漠、自私、庸俗、浅薄。
    B. 小说结尾写“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很有特点,联系上文可知,这头驴应是财主被程士成的高风亮节感动,幡然醒悟将驴送回来了。
    C. 小说通过对“大将军”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对眼睛与眉毛等处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飞扬跋扈、居高临下的权贵形象。
    D. 小说以白话文为主,部分段落和句子又带有一些文言色彩,比如财主语言、程士成与“长人”的对话及结尾处“不知东方之将白”。
    8. 小说多次写到“驴叫”这一细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小说取材于《世说新语》中的相关文字,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现实性的角度概括本文处理材料的特点。
    【答案】6. A 7. B   
    8.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由于被迫学驴叫,程士成不堪受辱,回家自守;“长人”来访,一唱一和,通过驴叫,来宣泄内心对大将军的厌恶。②塑造人物形象。程士成不愿屈服、攀附权贵,有文人风骨;大将军飞扬跋扈,操持权柄,居高临下,肆意践踏普通民众的人格尊严;“长人”重情知义,心怀仁义。③烘托小说主旨。对强权之下固节守操、不随波逐流的文人傲岸风骨的赞美与肯定。   
    9. ①小说取材于古代笔记体小说中的一段材料,以基本真实的历史事件“学驴叫”为原型,符合生活的真实性。②作者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设计了文人幕僚程士成、大将军、“长人”等形象,并对他们的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等进行想象和描写,体现了小说艺术合理的虚构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程士成的‘驴叫’是被‘门客们’相逼的”错,结合原文“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不是你们说程主簿的声音最像驴叫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可见是大将军个人的意志,并非门客们相逼。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这头驴应是财主被程士成的高风亮节感动,幡然醒悟将驴送回来了”错,是传奇式结尾,并不能断定是财主将驴送回。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推动情节的发展。大将军好听驴叫,但那头驴就是不叫,大将军逼迫程士成学驴叫,“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大将军瞪着程士成看,程士成只得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他咳了一下,然后引吭长啸……这引得大将军不由哈哈大笑,所有的人都爆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谁也没有在意程士成,因为大家都看向了那头叫驴”,后来程士成“挂冠而去”。由于被迫学驴叫,程士成不堪受辱,回家自守。文章结尾处“长人”来访,俩人谈起了大将军,“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两人把当日羞愤,喷作了今日谈资。一时兴起,开窗长啸。夜色如漆,山影如兽。程士成一声驴叫,劈开群山,久久回荡。‘长人’也作驴叫,仿佛是程士成的回声。两人大笑,随即大哭,然后相扶大笑,不知东方之将白”,两人一唱一和,通过驴叫,来宣泄内心对大将军的厌恶。
    塑造人物形象。程士成被迫学驴叫,羞愤交加,挂冠而去,这“驴叫” 表现了程士成不愿屈服、攀附权贵,有文人风骨;大将军逼迫程士成学驴叫,“程主簿,听说你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还让门客们用驴叫为自己的驴送行,“大将军很伤心,他带着门客去吊唁,对着空空的驴圈,他自言自语道:‘别人都不死,老天为何让你死呢?!’然后回过头来,对门客们说:‘大家都叫一声吧。’”,驴叫表现了大将军飞扬跋扈,操持权柄,居高临下,肆意践踏普通民众的人格尊严;“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文章末尾“长人”和程士成一起学驴叫,体现了“长人”重情知义,心怀仁义。
    烘托小说主旨。程士成因为被逼学驴叫而挂冠归家,“长人”通过大将军好听驴叫而认识到他“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的可笑,以及“方今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将军气焰方炽,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通过驴叫表现对强权之下固节守操、不随波逐流的文人傲岸风骨的赞美与肯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体裁特色和写作特点的能力。
    分析时要扣住“真实性”和“虚构性”。
    先看真实性,《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真实的“学驴叫”的故事:“王仲宣好驴鸣”,小说的大将军“喜欢听驴叫,他觉得那叫声好听”;《世》中文帝让同游者学驴叫送别王仲宣,“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小说中大将军也让门客们学驴叫送别驴子,“大将军很伤心,他带着门客去吊唁,对着空空的驴圈,他自言自语道:‘别人都不死,老天为何让你死呢?!’然后回过头来,对门客们说:‘大家都叫一声吧。’”。可见小说取材于古代笔记体小说中的一段材料,以基本真实的历史事件“学驴叫”为原型,符合生活的真实性。
    再看虚构性,作者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设计了文人幕僚程士成、大将军、“长人”等形象,并对他们的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等进行想象和描写,如把程士成塑造成一个有骨气的文人,因为被逼学驴叫而辞了幕僚回家,文中对他的描写很多,如“程士成低着头,迟疑地说道:‘那小人试试。’”“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嗒地走了”,通过这些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塑造了程士成的形象;而大将军是一个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而且还不能洞察世事的粗鄙之人,文中写他神态、动作、语言等也很生动,如“他的小眼睛滴溜溜转,目光在人群中逡巡”“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而“长人”则是一个重情重义、洞察世事的人,如写他宽慰程士成,“‘长人’邀其共饮,虽未明言,宽慰尽在其中”,写他来看程士成,“酒过三巡,‘长人’怒曰:‘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方今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将军气焰方炽,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人不知,你我洞若观火啊!”这些体现了小说艺术合理的虚构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过翟黄①,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季成子为相。”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成子为相。”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鲋。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迮然②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翟黄,即翟触。②迮(zé)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B. 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C. 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D. 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则齐无管仲”与“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两句中的“然则”意义和用法相同。
    B. “以是知季成子为相”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两句中“是”含义不同。
    C. 千钟,指优厚的俸禄。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也有以八斛或十斛为一钟的。
    D. 什九,“什”同“十”,文中指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跟现代汉语中的“十九”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向孔子请教当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只列举以前齐国的鲍叔、郑国的子皮两人,然后给贤人确定的标准是能够引进贤人。
    B. 魏文侯准备选拔国相,就召来李克想听听他的看法,李克认为要考察被选者在显贵、富有、贫贱、不得志时的表现,魏文侯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C. 李克出宫后前去拜访国相候选人之一的翟黄,翟黄因听说国君询问过李克,便打听谁将担任国相,听李克说是季成子,翟黄表示对李克很失望。
    D. 翟黄认为他也有资格担任国相,因为他向国君推荐了西河郡守、计事内史、攻打中山国的将领,还推荐了治理国家的大臣和辅导国君之子的老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2)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
    14. 李克为什么认为翟黄比不上季成子?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我将要设置国相,在季成子与翟触二人之间选择,我安排谁才合适呢?
    (2)您曾经向您的国君进言推荐我,难道是想与我勾结而谋求大官吗?
    14. ①季成子虽然享受很高的俸禄,但绝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京城之外。
    ②季成子举荐的人成了国君的老师,而翟黄举荐的人只是国君的臣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能为尊贵的人谋划,外臣不能为君主谋划内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能为关系亲近的人谋划,我是个被疏远而卑贱的人,不敢接受您的旨意。”魏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我希望与先生共同面对,请不要推辞。”
    “命”在句中是“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文侯”则是后一句“曰”的主语,故应在“文侯”前断开,排除AB;
    “此国事也”中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故应在“也”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然则”:连词,如此,那么。句意:那么齐国管仲就不算贤人吗?/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可见,两句中的“然则”意义和用法相同。
    B.“含义不同”错误。“是”,都是“这”的意思,含义相同。句意:凭借这个知道季成子将要成为国相。/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魏文侯没有采纳这一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寡人之相定矣”可知,魏文侯是依照李克制定的标准来确定谁担任国相的,“先生出矣”,是李克已经完成了任务,可以离开了,而不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置”,设置;“置于季成子与翟触”,状语后置,“于季成子与翟触置”;“孰置”,即“置孰”,宾语前置,安排谁。
    (2)“言我于子之君”,状语后置,“于子之君言我”;“岂”,难道;“比周”,勾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从“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可知,李克对季成子品德的高度赞赏,季成子虽然享受很高的俸禄,但绝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京城之外。
    从“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可知,李克对季成子和翟黄的政治才能做了高下的比较,季成子举荐的人成了国君的老师,而翟黄举荐的人只是国君的臣子。
    参考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如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俩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管仲就不算贤人,郑国子产就不算贤人吗?”孔子说:“赐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是引进贤人的为贤呢,还是出力的为贤呢?”子贡说:“引进贤人的为贤。”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引进了管仲,子皮引进了子产,没有听说管仲、子产引进过什么贤人。”魏文侯将要设置国相,召见李克向他询问这件事,说:“我将要设置国相,在季成子与翟触二人之间选择,我安排谁才合适呢?”李克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能为尊贵的人谋划,外臣不能为君主谋划内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能为关系亲近的人谋划,我是个被疏远而卑贱的人,不敢接受您的旨意。”魏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我希望与先生共同面对,请不要推辞。”李克说:“可知这是因为您没能详察,显贵时要看他所推举的人,富有时要看他所结交的人,贫贱时要看他不拿取什么,穷困潦倒时要看他不做什么,从这些方面观察他就可以知道了。”魏文侯说:“先生您出去吧,我的国相已经确定了。”李克出宫后,便去拜访翟黄,翟黄问他:“我听说国君向先生询问国相的事,不知道结果谁做国相?”李克说:“季成子做国相。”翟黄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我对先生您很失望。”李克说:“您怎么就对我失望呢?您曾经向您的国君进言推荐我,难道是想与我勾结而谋求大官吗?国君向我询问国相的事,我回答说:‘这是因为您没能详察,显贵时要看他所推举的人,富有时要看他所结交的人,贫贱时要看他不拿取什么,穷困潦倒时要看他不做什么,从这些方面观察他就可以知道了。’国君说:‘您出去吧,我的国相已经确定了。’我因此知道季成子将做国相。”翟黄不高兴地说:“我为何就不能做国相呢?西河郡守,是我推荐而任命的;计事内史,是我推荐而任命的;国君想要攻打中山国,我就举荐了乐羊;没有能使国家得到治理的大臣,我就引荐了先生您;没有师傅能辅导国君的儿子,我就引荐了屈侯鲋。我怎么就不如季成子呢?”李克说:“您不如季成子。季成子俸禄千钟,可他十分之九的时间在外,十分之一的时间居住在京城中,因此从东方得到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他所推举的这些人,是国君的老师;您所推举的人,只是做臣子的人才。”翟黄局促不安并惭愧地说:“我应对先生的方式不当,请让我修养自己的德性后向先生学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
    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闻日自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踏莎行·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注】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诗首联前句写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繁花似锦景色,后句写绿草春池与山居之所相接,自然环境与屋舍完美融合。
    B. 徐诗尾联写小鸟忽然停止鸣叫,飞离而去,一会儿又相随人后,饶有情趣,衬托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和颔联相呼应。
    C. 张词上片“物情潇洒”,写出景物之情,又可见词人潇洒的笔意。景中有我,我在景中,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
    D. 张词下片以乐景衬哀情。先写中秋佳节,词人望着一轮明月高挂林梢,接着笔锋一转,引出下文对借酒消愁的叙写。
    16. 这两首诗词都是写山居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共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这两首诗歌都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欢愉之情。
    ①徐诗通过对幽静清雅的山居景物、屋檐下受惊飞起的燕子、池塘汲水的鱼儿和停住啼唱忽而飞起的小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以及人与自然相得之乐的欢愉。
    ②张词上片写秋山之美,下片写中秋夜月之美。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抒发了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以及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D.“以乐景衬哀情”“引出下文对借酒消愁的叙写”错误,张词下片“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写仲秋夜月之美,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是借乐景抒乐情,且“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没有“对借酒消愁的叙写”。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徐诗:“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写幽静清雅的山居景物,“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写燕子、鱼儿、小鸟的活动,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以及人与自然相得之乐的欢愉。
    张词:上片写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写出秋山之美。下片前三句,写仲秋夜月之美。仲秋,是一年一度的佳节,人人欢度,故而曰“已喜”。又逢天气爽朗,夜空碧清如洗,因而格外高兴,故曰“更怜”。下面由写意转而写景,点出“一轮明月”。月圆如轮,高挂林梢,银辉流洒,清光烛地,正是赏月的大好时刻。故而末结两句云:“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淡泊的心境与清幽的月色交融在一起,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这两首诗歌都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欢愉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了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自比,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一往情深。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写沦陷区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现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周公吐哺   ②. 天下归心    ③. 羁鸟恋旧林    ④.池鱼思故渊    ⑤. 佛狸祠下   ⑥.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哺,羁,恋,渊,佛,狸,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过去几年里,一个名叫“公共事业管理”①的专业,从83所大学的名单上消失了,高校专业的撤销和新增,实际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大学的专业设置确实要(1),结合时代发展,该新增的新增,该撤销的撤销,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
    但是,一个专业因何而撤,因何而增,却应该被严肃对待。有高校教师在谈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撤销的原因时指出:“主要是这个专业大而全,空泛,主干课程核心竞争力不强……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特的专业技能,就业难。”②此番解释不难看出,一些专业的设置,主要不是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就是因其好“糊弄”,这才成了一些高校追求专业扩张的优选。这显然是一种(2),同样的,撤销某个专业,一些学校也可能更多是基于自己的小九九。比如,从就业率来考虑某个专业的去留,似乎成了一条“(3)”。但其实,一个专业的就业率低,并不一定是说社会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也可能是专业培养能力不够,未能真正向社会输送出符合专业要求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对专业的撤销,显然也应该有更周全的“专业”③考虑。
    公共事业管理成为一种“短命”④专业,本质上还是高校扩招背景下学科建设盲目跃进的一个缩影。从这个角度讲,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专业处境,也是一个有力的警醒:高校的专业设五,理应慎之又慎。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添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简要说明文中标序号处的引号的作用。
    【答案】18. (1)与时俱进
    (2)本末倒置
    (3)金科玉律
    19. 从此番解释不难看出,一些专业的设置,主要不是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而是因其好“糊弄”,这才成了一些高校追求专业扩张的优选。   
    20. ①特定称谓
    ②直接引用
    ③强调
    ④特殊含义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结合时代发展,该新增的新增,该撤销的撤销”可知,此处是说大学的专业设置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减,故填写“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
    第二空,根据“主要不是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而是因其好‘糊弄’,这才成了一些高校追求专业扩张的优选”可知,“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本,“因其好‘糊弄’”是末,此处是说一些专业的设置把“因其好‘糊弄’”当作本,而把“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当作末,故应天写“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形容把事物的主次、轻重颠倒了。
    第三空,此处是说从就业率来考虑某个专业的去留,已经成为高校不变更的信条,故应填写“金科玉律”。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
    第一处,“此番解释不难看出”错误,成分残缺(介词缺失),因为“此番解释”不是整句话的主语,应在句首加介词“从”,使“从此番解释不难看出”成为状语;
    第二处,“不是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考量,就是因其好‘糊弄’”错,关联词搭配不当,从语境推断前后构成并列关系,应将“就是”改成“而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题,第①处,“公共事业管理”上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第②处,“主要是这个专业大而全,空泛,主干课程核心竞争力不强……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特的专业技能,就业难”上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第③处,“专业”上的引号表示强调。
    第④处,“短命”上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当下的成年人,小人书是童年时代形影不离、至亲至爱的伙伴。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手捧小人书,不吃饭、不念书、不听课,而挨说受骂的往事。记得有两个同学看剑侠小人书走火入魔,离家远走,声称要上峨眉山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结果刚出城市就吓哭了。那时的孩子多么单纯!可如果孩子不单纯,①?
    ②。鼎盛时期藏书五百余种,全家人都是借阅者。逢到他们借书时,连平时威严似虎的父亲也和颜悦色起来。除了小人书,谁也无法使父亲的面孔变个季节。我便把零钱、压岁钱、卖破烂的小钱,全拿去买小人书,努力补充货源,好保住自己这特殊的地位。人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原是要费很大的力气呵!
    如今在书店几乎找不到一本那种巴掌大小的小人书了。一如童年,去而不见。难道时代一定要把它捆在旧报纸里?到底是生活淘汰了这种方式,③?
    21.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C. 你怎么见了他就拘谨起来,说话时舌头像短了半截。
    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B 22. ①不是更可怕吗(那还是孩子吗)②我曾经还是小人书收藏家(我曾经收藏过不少小人书)③还是我们放弃了这种方式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是比拟中的拟物手法,把“父亲的面孔”物化为“季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小人书的独特魅力。
    A.使用了拟人、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芦苇和竹笋,被赋予了人的特征,“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是拟人;用芦苇和竹笋比喻那些没有学问只会自吹自擂的人,是比喻;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是对偶。
    B.运用了拟物的手法,把“恶霸”拟物成“夹着尾巴”的动物。
    C.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舌头像短了半截”是夸张,表现他“拘谨”的状态。
    D.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青鸟殷勤为探看”是拟人。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如果孩子不单纯”可推断,第①处与前文构成假设关系,可以填“不是更可怕吗”或“那还是孩子吗”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根据后文“鼎盛时期藏书五百余种,全家人都是借阅者”“我便把零钱、压岁钱、卖破烂的小钱,全拿去买小人书,努力补充货源,好保住自己这特殊的地位”可推断,第②处是说“我”曾经收藏了许多小人书,并因此在家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可以填“我曾经还是小人书收藏家”或“我曾经收藏过不少小人书”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根据前文“到底是生活淘汰了这种方式”可推断,第③处与前文构成了选择问句,可以填“还是我们放弃了这种方式”之类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史铁生说:“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要复杂些才好。……从复杂的过程看生命艰巨的处境,以享隆重与壮美。”
    材料二:现代社会有不少人主张极简主义,即在生活中拥有尽量少的东西,只保留我们真正不可或缺的东西,让我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或有意义的东西。与此类似理念,还有“断舍离”: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质的执念。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以“复杂与简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在当下的社会风气中,思考生活或生命本真。审题时我们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史铁生先生说的“复杂”具体指的是什么?和他人指的“简单”有什么样的矛盾?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本质在材料中到底指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不可或缺和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该怎么定义?史铁生的观点是,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惧过程的复杂,从复杂中体会生命艰巨,享受隆重壮美。“极简主义”和“断舍离”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我们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上面,删繁就简。
    有人主张复杂,有人主张简单,看似矛盾,实则可兼容:复杂不一定是物质的丰厚、形式的繁杂,它可能是情感的寄托,是习俗的传承;极简也不一定是什么都不要,它更强调的是在物质丰厚的时代里的那种拨开迷障见本质的识见和能力,以物质之简得精神之盈。也就是说:复杂也好,简单也好,不同的只是表象,其实都通向精神之富有。
    考生可从单一角度立意,更倾向于“复杂”或“简单”都可以;也可以通过表象直达本质,取其共同点立意。
    写作时可以先分析史铁生关于“复杂”的看法,明确有些东西确实不能怕复杂,应该通过复杂体现隆重,如接回第九批抗美援朝战士的遗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些仪式应该复杂而不能简化;然后分析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本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如果过于沉迷与物质享受,会消耗我们的经历,颓废我们的志气,因而他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很有意义,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先贤孔子、老子的观点强调物质享受对于精神追求有时候确实是有碍的;最后探讨这两种生活态度的本质,都是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丰富,这就启发我们,什么是必须复杂的,什么是应该简约的。
    立意:
    1.复杂以享隆重,感悟生命壮美。
    2.物质极简成就精神丰盈。
    3.各有其用,生命兼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