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2022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高二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1.B 解析:B.“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错误,由原文“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可知,是“有些女子”和“另一些女子”,选项范围扩大。
    故选B。
    2.D 解析:D.由材料二“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 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可知,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内容在材料二第四段。选项内容在材料二第二段“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与胡菊人先生的见解不同,可见,这种解释不是胡菊人先生的。
    故选D。
    3.B 解析:B.“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三段“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
    故选B。
    4.所选文段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这一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总起全文,然后分别在二、三段通过文本的分析,分开论述断言“其奸”不可取。最后总结曹雪芹恰是通过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增加人物的可读性。
    解析: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材料三第一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明确作者观点,中间两段“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采用并列结构分开论述;“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总结全文。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这是是典型的举例论证,论证了“有待商榷”这一观点,进而证明曹雪芹塑造宝钗这一形象的特点与成功。
    文章有破有立。“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属于作者要驳倒的观点,“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属于立论,先承认对方观点有道理,再转而阐述观点的不合理性,以退为进,说理严密。
    5.①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②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③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解析:材料一“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这是人物形象的真实塑造角度,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而是具有复杂性。
    材料二“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可见立场不同,评价不同。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材料三“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可见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影响了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A“自己曾经经常在她的职工食堂免费用餐”原因错;C“都是因为她由自己的遭遇而感慨人情淡薄,往事如烟”不准确,第二次是因为终于相认而激动;D不是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只是找个借口让洪玫愿意到自己家住)
    7.(3分)C(不是倒叙,是插叙)
    8.(4分)①乐善好施:对素不相识的司机也愿意免费招待;②知恩图报:借助洪玫的帮助兴办企业,以名字和股金的形式回报洪玫;③经营有道:公司红火,产销两旺。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第②点答“生前对子女叮嘱不能忘本”亦可。
    9.(6分)①洪玫找到两个孩子以后,小美和小满都没有相认,忧伤感慨地离村回去了,此处就是一个扣子:两人为什么不愿相认?洪玫的命运如何?在最关键处突然停顿,在读者心里创造了阅读期待。②小说结尾“小美说这话时,狠狠剜了小满一眼。小满没吭声”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留下了洪玫和小美小满姐弟相认后情节的空白。这种没有交代明确答案的情节处理方法,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使小说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评分建议:每点3分。第①点答“小满从门外踅回来,把小美给扯走了,却没有交待他俩的具体言行等情节,这是一处扣子。”亦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解答】(1)“仁宗”为主语,“即位”为动宾结构,“仁宗即位”主谓宾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言无枝叶”中“无枝叶”修饰“言”,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故在前后断开,排除BD。故选C。原句翻译为: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
    11.B.“……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错位。真宗和仁宗都是庙号,并非谥号。
    12.D
    A.“……即使自己因为焚烧了皇帝想册封刘氏为贵妃的手诏而犯了罪,也不愿意用秘密的方式上奏,坚持公事就公开说明”错误。“待罪”是谦词,表示自己担心因失职而获罪,并非真的有罪;
    B.“……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错误。由“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可知,李沆参加的是宰相组织的以起草诏书为试题的一场考试,而非实际起草诏书工作。
    C.“……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间会渐生奢侈之心,但参知政事王旦并不重视这些论断”错误。由“未即从沆言,灵州陷”可知,是皇帝没有立即采纳他的意见,不是王旦不重视。由“不以为然”可知,关于皇帝在太平年间生奢侈之心的论断,王旦不认为是正确的,而非不重视。
    故选D。
    13.B。A项,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C项,止,动词作名词,目标所在,要达到的“至善”境界。D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14①译文: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
    对,当着;附奏,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以为,认为;寝,停止。一字一分。
    ②译文:整个世界都污浊,我一个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个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举,整个;是以,因此;见,被;句意通顺,各一分。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上交后,宋太宗看后很高兴。雍熙三年,太宗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李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宋真宗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天晚上,真宗派人持他的手诏想册封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真宗因李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折,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受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当时李继迁反叛朝廷已很久,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皇帝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终将不是朝廷所能拥有的。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城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没有立即采纳李沆的建议,灵州陷落了。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平息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每日把各地发生的水、旱、盗贼等事件上真宗李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流推荐,李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总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景德元年七月,李流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赠李沆太尉。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有人说这太狭窄,李笑着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的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死后,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说:“李沆流曾说他不是君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虚实结合”错)
    16.(6分)①诗人以“病疮老马”自比,喟叹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②用“桑下三宿”典故,婉转表达对黄州的留恋与不舍;③用“盖瘿衣”表明自己已做好任职准备,也暗含对上任汝州的担忧;④用“不失江湖”含蓄表达日后还想回到黄州心愿;⑤全诗围绕“别黄州”的离情,多种情感的互相缠绕,感情真切。
    评分建议:每点2分。前4点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 D 解析:(1)不可估量:难以估计。不可限量:不可限定数量或止境。语境是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难以估计,故选“不可估量”。五花八门:变幻多端或比喻花样繁多。千变万化:形容变化纷繁。语境是书法的线条变化,故选“千变万化”。贯注:精神集中;(语意、语气)连贯;贯穿。灌注:浇进;流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注入。语境是把感情注入到作品中,故选“灌注”。青睐:形容重视,看得起。推崇:推重和敬佩。结合“蕴含着作者深厚感情的作品,深受喜爱,备受”可知,语境是作品备受推重,故选“推
    崇”。故选D。
    19.B 解析: 文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定称谓。
    20.参考示例一:①语序不当,“运用”与“巧妙”交换位置;②“结构混乱”或“句式杂糅”,去掉“依靠的”或者“由……决定的”;③成分残缺,“审美水平”前加“高超的”;若从“搭配不当”角度修改亦可。(5分。一条1分,二条3分,三条5分)
    参考示例二:①“不合逻辑”或“两面对一面”,在“巧妙”后加“与否”,同时去掉“娴熟”;②“结构混乱”或“句式杂糅”,去掉“依靠的”或者“由……决定的”。(5分。①处3分,②处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C
    22.①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 ②认为变异就是不安全 ③太空种子种出的作物是安全的(6分。每点2分)
    四.作文
    参考2022年高考阅卷标准,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老子的名言引入,引出了“利他”是老子推崇的一种情怀,接着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利利他、胸怀天下”是贤人的境界。第三句联系现实,用当前的不少人的错误观念与前面两句形成正反对比,由关键词“推崇”“贤人的境界”可知,材料的立意指向是:以天下为己任。
    从材料及后面要求来看,应该从当代青年人入手,意在引导青年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并为此努力奋斗。这体现的是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或者是“躺平”或“佛系”。青年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但是更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只有把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志向才是高远的,胸怀才是博大的。
    【作文素材】
    名言类
    1.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
    6.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泰戈尔
    7.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8. 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莎士比亚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时评类
    1.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奋斗和奉献是青年追求进步应具备的一种可贵品质。从把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到坚持在疫情中守护白衣天使的“生命摆渡人”汪勇;从以血肉之躯掩护战友失去双手双眼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到深情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烈士陈祥榕……正是由于广大青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以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才有了人民幸福、万家团圆、国家安全。
    2.选择奉献就选择了高尚。有怎样的选择,就有怎样的追求;有怎样的奉献,就有怎样的人生。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青年时为了国家战略主动调整研究方向,隐姓埋名30年,为研制氢弹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尊称为“氢弹之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袁隆平,23岁就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的问题,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被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实践反复证明,只有那些把小我融入大我、无私奉献自己青春的人,才会在人生路上留下充实、温暖且无悔的回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