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0月12日 上午07:50-10:20  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作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郁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书法史在书法批评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
    (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的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
    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予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让孩子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感情,并使孩子的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
    (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
    材料三:
    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法家的情感与气节。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
    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涛所言“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
    (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对材料一关于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有益的补充,并且指出了儿童书法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展开。
    B.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书法线条要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避免太甜。
    C.在书法教育上,儿童的自我的、自由的世界与家长和老师的规范的、强制的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D.材料三中论述的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以及书法艺术应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与材料一第2段论述的内容一致。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是具象的,欣赏书法,要欣赏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意趣。
    B.现代书法形成了让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与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不同。
    C.根据现代书法批评理论,书法和线条将从字形中走出来,汉字成为可拆解的部件,字形不复存在。
    D.在日复一日临摹的基础上,儿童书法教育给予儿童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多项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B.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C.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者,韵自胜焉。
    D.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写字与书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耕耘
    曹春雷
    宝山走进院里时,老奎正蹲在堂屋门前的石阶上,稀里呼噜喝面条,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爹,那事您考虑得咋样了?”宝山站在柿子树下,远远地问。
    “啥事?”老奎没抬头,鼓囊着嘴,专注于他的面条。
    “就是那块地的事啊。别人家都签了,就剩您没签。”
    “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老奎抬起头,停下忙碌的嘴,气气地抛出这么一句话。
    “爹,您干嘛非要种地呢?您看,现在咱们村发展得多好,引来好几个厂子,村里的男人妇女都进厂上班,一个月能拿不少钱。这些厂一年也给村里不少钱。村里有钱了,啥事都好办。”
    老奎将饭碗放在身旁的石阶上,抹了把嘴。儿子说的没错,如今村里人出了家门就能上班。就连他,也在一家厂子里看大门,工资不算低。村里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150元钱。宝山干村主任这几年,村子确实发展得挺不错。
    “爹啊,这次引来的是草帽厂,不污染,别的村子都抢这个项目,因为老板是我同学的同学,我抢来了。建成后,效益肯定不错,咱村的人都能跟着沾光。”
    看到老奎不言语,宝山又说:“我是村主任,咱村就您不支持工作。您说,下一届村主任选举,您还打算继续让我干不?”
    老奎还是不言语,掏出烟来,点上。吐出的烟圈,袅袅升起来。屋檐下的一只麻雀扑棱一下,穿越其中一个烟圈,飞出了院子。
    宝山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
    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我签。”
    宝山顿时喜眉笑眼起来。走近老奎,从怀里掏出软包烟,抽出一颗,给老奎。
    老奎不接,站起来,到牛栏前,看牛。牛卧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反刍。
    老奎对牛说:“老黑啊,好好吃,过了晌午,咱去西洼犁地。”
    老黑没搭腔。背后的宝山却说话了:“爹啊,您刚才都说答应签了,咋这会儿又说去犁地呢?”
    老奎扭过头来,梗着脖子:“我晚上签,没签之前,地还是我的。我愿咋样就咋样。”宝山知道爹的脾气,不敢再说,转过身,溜溜地山了院门。
    老奎进了牛栏,蹲下来,抚摸牛。牛毛不光滑,肋骨鲜明地凸着。老奎说:“老了,老黑啊,你和我一样老了。”停顿了一会儿,老奎又说:“老黑啊,可我心里觉着没老,你觉着呢?”
    老黑扭过头来,看他。从老黑的眼里,老奎看到了自己皱纹纵横的脸。
    相对无言,很长时间后,老奎拍拍老黑的背,说:“这事咱就这么定了啊,下午去犁地。”说完后,站起来,去库房,拾掇盖满了灰尘的犁具。
    老黑是村里最后一头牛了。好几年前,就是最后一头牛了。
    现在,他要带着这最后一头牛,披挂上阵。
    吃过饭后,老奎用推车推着犁具,牵着老黑,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老黑很久没出院门了,走得慢慢吞吞。
    一路上,很多人都和老奎打招呼,说:“您这是咋啦?都啥年代了,还牵着牛去犁地?再说,那地不是都租出去了么?”
    老奎却只是笑笑,并不答话。
    终于到了地边。老奎放下车,将犁具卸下来,放开老黑,让它自己找青草去。这时的太阳,已挪到西边去,将老奎和老黑的影子拉得很长。
    一袋烟后,终于要下地了。老黑套上了犁具,老奎扶着。“驾!”老奎喊了。老黑缓缓地迈开步子。
    两趟过后,老奎拄着犁具,喘粗气。老黑也张大了嘴,喘粗气。老奎说:“老伙计啊,再坚持一会儿。你知道吗,犁完这块地,咱俩就正式从田里退休了。”
    老黑轻轻地甩了甩尾巴,算是回应。
    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越来越红,像是缀上了个秤砣,斜斜地缓慢地往下坠。
    老奎的脸,和夕阳的脸差不多红。汗流浃背。他喘粗气的声音,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
    偌大的田野,一个人,一头牛,都披了夕阳的红。
    只剩下最后一趟了。
    老奎两股战战,老牛也是,有些站不稳了。老奎喊:“加把劲,老黑,最后一趟了。”终于到头了。老奎斜依着犁,摇晃了几下才站稳。老牛四条腿在打颤。
    老奎喊:“老黑——”老黑回过头来。老奎看见,老黑的眼角慢慢凝聚了一滴泪。这滴泪缓缓落下去,砸疼了大地。
    (选自《短篇小说》)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儿子对犁地表示奇怪,老奎梗着脖子驳斥,其他人表示奇怪,老奎则笑而不答,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B.儿子宝山从不同角度苦苦劝说父亲,最后老奎极不情愿地答应签字,这表明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
    C.文中写人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凸显了人和牛的疲惫衰老。
    D.小说中老奎老了、牛老了以及夕阳西下的画面共同写出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这也反映了农村人逐渐脱离农业生产的现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表现了老奎内心的悠然自得以及宝山内心的紧张,也为下文老奎爽快地答应签字做了铺垫。
    B.“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也越来越红,像是缀上了个秤砣,斜斜地慢慢地往下坠”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营造了氛围。
    C.小说结尾部分叙述老奎驾牛犁地时,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有力烘托了老人和老牛衰老的形象。
    D.口语化是本文语言的显著特点,如“稀里呼噜喝面条”“鼓囊着嘴”“我愿咋样就咋样”等,表现了一个纯朴耿直的农民形象。
    8.老牛“老黑”的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9.在小说主人公老奎身上,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时朝鲜王李公湎于酒,弛备,吉乃分遣其渠行长、清正等,率舟师数百艘,逼釜山镇。五月,潜渡临津,分陷丰、德诸郡。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朝鲜王仓卒弃王京,令次子珲摄国事,奔平壤。倭遂渡大同江,绕出平壤界。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请援之使,络绎于路,廷议以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遣行人薛潘谕其王以匡复大义,扬言大兵十万,已擐甲至。贼抵平壤,朝鲜君臣势益急,出避爱州。
    七月,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且霖雨,马奔逸不止,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主事袁黄赞画军前。
    八月,倭入丰、德等郡,我兵稍集。而行长等颇习兵,诈谓不敢与中国抗,以缓我师。兵部尚书石星亦谓诸将未得利,计无所出。议遣人探之。嘉兴人沈惟敬应募。惟敬者,市中无赖也。惟敬至,执礼甚卑。行长跪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亦不久当还。当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归朝鲜耳。”惟敬既还奏,廷议以倭多变诈,未可信。我师利速战,乃趣应昌等统兵进击。
    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上悯东征将士寒苦,特发帑金十万犒慰,且重悬赏格。羽檄征兵七万余,如松率军至辽阳。而惟敬归自倭,称行长愿退平壤迤西,以大同江为界。如松大会将吏,叱惟敬佥邪当斩。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应昌、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标营。
    二十五日,誓师东渡。我师无一不当百,是役凡得级千二百八十五,余死于火,及从城东跳溺无算。二十一年正月,平壤大捷。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六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
    B.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
    C.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
    D.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称为倭寇。
    B.经略,官名。唐太宗在边州置经略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
    C.兵部,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并称六部,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饷、车令等。
    D.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倭寇侵犯朝鲜,朝鲜是明朝属国,也是屏障,于是明朝决定派兵援助朝鲜,朝鲜于水火。
    B.五月,平秀吉的军队潜水渡过临津,分别攻陷丰、德等郡,朝鲜王仓促间出逃,让次子李珲监国。
    C.史儒带兵抵达平壤后,因诸多原因,战事不利而战死。祖承训带兵渡过鸭绿江援助,也遭惨败。
    D.倭寇为了延缓明朝出兵时间,谎称不与中国对抗,并向沈惟敬保证不久便会从平壤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
    ②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
    14.明军在援助朝鲜的平壤之战中为了争取胜利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注],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画面透着生机和希望;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
    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16.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但相比而言,李诗抒情直而白,高诗抒情曲而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回忆了当年求学期间同学们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情景。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永丰村三面环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过。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低地依次而建,()。整个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     ),由南向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设计(     )。目前,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不得建古建筑中心区域新房。如此一来,永丰村古宅、古河、古道、古桥(     ),浑然天成,可谓处处小桥流水人家。路边一片花海,迈步进入,总会惊起群群飞鸟。天一黑,灯光渐渐熄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星光和蛙声一片。闫峰放弃在上海从事的设计工作,在这里建设了融合民宿、染坊、酿酒、陶艺等功能的“山里研工社传统手艺研习基地”。他说,永丰村有一种潜藏的美丽,这里的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山水风光都深深吸引着他,这里有设计的源泉。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低错落     纷繁华美    独具匠心     相映成趣
    B.错落有致     纷繁华美    匠心巧运     彼此辉映
    C.错落有致     纷繁有序    独具匠心     相映成趣
    D.高低错落     纷繁有序    匠心巧运     彼此辉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永丰村古建筑中心区域不得建新房;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
    B.目前,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已经划定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古建筑中心区域不得建新房。
    C.目前,永丰村不得建古建筑中心区域新房;已经划定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
    D.目前,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不得建古建筑中心区域新房。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整合成整句,并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整句的表达效果。(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瑞典和新西兰研究人员对新西兰斯图尔特岛上的鸮鹦鹉进行基因组测序时发现,在经历了1万年的孤岛隔离和近亲繁殖后,鸮鹦鹉有害基因突变的数量比主岛上的同类少,降低了灭绝的可能性。虽然科学理论认为,在单一种群中,有害突变可能会累积,进而①    。但研究表明,通过近亲繁殖暴露出来的有害基因突变,(    ),这一过程被称为清除。清除的快慢跟近亲繁殖时有害基因突变在同一个个体中纯合的概率有关,个体淘汰的概率增加,有害基因消失的过程加快,那么,   ②    。
    对于此项研究的结果,研究人员似乎看到了关注单一物种对保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物种延续的新希望。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也可能通过自然选择消除          B.自然选择可能消除基因突变
    C.也逐步通过自然选择消除          D.自然选择逐步消除基因突变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郭沫若说:“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不经过困难、波折、轻而易举地成名,那是不长进的,没出息的幻想。”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勉励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请以“青春需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明确,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