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科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
    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
    “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贏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
    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
    “潮”,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
    材料二:
    “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
    “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或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
    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皈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
    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有致有情,势不可挡。
    (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但人们对其定义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看法。 
    B.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不是舶来品。 
    C.中国制造行业虽然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仍然有高质量和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 
    D.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的附着而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国潮”产品涉及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复古型的,又可以是创新型的;既可以是中国新制造,又可以是中华老字号。 
    B.虽然“国潮”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但传统文化与这种时尚潮流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国潮”品牌产品中得到完美统一。 
    C.“国潮”热虽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历史性突破,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D.“国潮”不是来自国外,它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要做好“国潮”产品,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 
    B.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 
    C.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 
    D.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5.中国“国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文本一:
    藏
    孙犁
    清晨,高粱叶、黑豆叶滴落着夜里凝结的露水,田野看来是安静的。可是就在那高粱地里豆棵下面,掩藏着无数的妇女,睡着无数的孩子。他们的嘴干渴极了,吸着豆叶上的露水。如果是大风天,妇女们就把孩子藏到怀里,仄下身去叫自己的背遮着。风一停,大家相看,都成了土鬼。如果是在雨里,人们就把被子披起来,立在那里,身上流着水,打着冷颤,牙齿得得响,像一阵风声。
    浅花的肚子越发沉重了,她也得跟着人们奔跑,忍饥挨饿受惊吓。她担心自己的生命,还要处处留神肚里那个小生命。像这样整天逃难,连个炕席的边儿也摸不着,难道就把孩子添在这潮湿的大洼里吗?
    浅花心里明白,现在她不能去麻烦丈夫新卯,他现在正忙得连自己的命也不顾。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新卯藏在小菜园里,每天下午情况缓和了,浅花还得偷偷给他送饭去。
    和丈夫在一块儿的还有一个年轻人,浅花不认识。从浅花眼里看过去,丈夫和这个外路人很亲热。外路人说什么,丈夫很听从。
    这天,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在四外没有人走动的时候,跑进了对面的高粱地,从一人来高的密密的高粱里钻过去,走到自家的菜园。高粱地里是那样的闷热,一到了井边,她感觉到难得的舒畅和凉快。
    这小小的菜园,就做了新卯和那个陌生人退守的“山寨”。他们在井台上安好了辘辘,还带了一把锄头,将枪掖在背后的腰里,这样远远看去,他们是两个安分的农夫,大大的良民。虽然村子广大的土地都因为战争荒了,这小小的菜园却拾掇得异常出色。太阳光强烈地照着,园子里散发着黑豆花和泥土潮热的香甜味道。几畦甜瓜快熟了,懒懒地躺在太阳光下面。
    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新卯嘴唇动了动,不知道因为是喜爱还是心痛。
    “那边没事吗?”他问。
    浅花说:“没有。”
    新卯和那人吃着饭,浅花坐在一边用褂子襟扇着汗,那个人问:
    “这几天有人回家去睡觉了?”
    “家去的不少了,鬼子修了楼,不常出来,人们就不愿再在地里受罪了。”浅花说。
    “青年人有家去的吗?”那人着急地问。
    “没有。”新卯说,“我早下了通知。”
    那个人很快地吃完饭,站起身来,望望浅花的肚子笑着说:“大嫂子,快了吧,还差多少日子?”
    浅花红了脸,看着丈夫。那人又问新卯,新卯说:
    “谁闹清了她们那个!”
    “你这个丈夫!”那个人说,“要关心她们么!我考虑了这个问题,在家里生产不好,就到这洞里来吧,我们搬到上面来睡,保护着你,你说好不好?”
    浅花笑着说:“那不成了耗子吗?”
    “都是鬼子闹的么!”那个人忿忿地说。
    新卯吃完了饭,跑去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塞到浅花怀里。
    浅花回到家里,心里犹豫着,她不愿去扰乱丈夫,又在家里睡了。
    这一晚上,敌人包围了他们。满街红灯火杖,敌人把睡在家里的人都赶到街上去,男男女女哆里哆嗦走到街上,慌张地结着扣子提上鞋。
    敌人指名要新卯,人们都说他不在家,早跑了。敌人在人群里乱抽乱打,要人们指出新卯家的人,人们说他一家子都跑了。那些女人们,跌坐在地上,身子使劲往下缩,由前面的人把自己压在下面。在灯影里,她们尽量把脸转到暗处,用手摸着地下的泥土涂在脸上。
    敌人把能找到的东西放在人们的手里,把一张铁犁放在一个老头手里,把一块门扇放在一个老婆婆手里……命令高高举起,不准动摇。他们在周围散步、吸烟、详细观看。
    浅花托着一个石砘子,肚子里已经很难受,高举着这样沉重的东西,她觉得她的肠子快断了。脊背上流着冷汗,一阵头晕,她栽倒了。敌人用皮鞋踢她,叫她再高举起那东西来。
    夜深了,就是敌人也有些困乏,可是人们还得挣扎着高举着那些东西。灯光照着人们,照在敌人的刺刀上,也照在浅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流着冷汗。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眼里冒着金星。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
    谁来解救?
    一群青年人在新卯的小菜园集合了,由那外路人带领,潜入了村庄,趴在房上瞄准敌人脑袋射击。
    敌人一阵慌乱,撤离了村庄。他们把倒在地下的浅花抬到园子里去。
    不久,她就在洞里生产了。
    洞里是阴冷的、潮湿的,那是三丈深的地下,没有一点光,大地上的风也吹不到这里面来。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母亲给她取了个名,叫“藏”。
    在外面的大地里,风还是吹着,太阳还是照着,豆花谢了结了实,瓜儿熟了落了蒂。人们为了未来的光明,正在田野里进行着斗争。
    (有删改)
    文本二:
    所谓诗化生活,并不是对生活的粉饰和美化。诗化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过滤,一种融合了作家审美情感的对生活独特的提炼和概括过程。这既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也体现着作家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方法。孙犁为文,旨在发现美、表现美和歌颂美,他认为“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他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他明确指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对生活进行诗化的处理,把自己的审美情感自然天成地培铸于方法之中,是孙犁毕其一生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直到晚年,他还一再著文强调“小说属于美学范畴”“小说是美育的一种”。他说“人天生就是喜欢美的”“作家永远是现实生活的真美善的卫道士”。他怀着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以一颗火热的诗心感受着时代的风云,致力于表现生活的真善美。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出自美和善的愿望”,能给人以情操的净化陶冶和极丰富的美感享受。
    (摘自钟正平《诗化的现实主义》)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新卯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丈夫,但从他“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塞给浅花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妻子的关爱。
    B.文中怀有身孕的浅花,在敌人面前即使“眼里冒着金星”,也没有屈服,体现其强烈的自我觉醒和革命斗争意识。
    C.文中关于百姓有家不能回、忍饥挨饿,以及被赶到街上后遭受折磨等情节的描写,暗含作者对战争的憎恶之情。
    D.文章结尾处写“豆花谢了结了实”,与开头有关黑豆的描写形成呼应,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终将取得胜利的结果。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对高粱叶和黑豆叶的描写,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自然背景,田野的“安静”又与后面“藏”的紧张氛围形成反差。
    B.文章记叙小菜园里浅花与丈夫、外路人的对话,使用了很多口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凸显了人物的身份与品质。
    C.文章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外路人”这一智勇双全、关心百姓的革命领导者形象。
    D.钟正平从孙犁小说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的角度分析了孙犁的艺术追求,认为孙犁诗化小说是致力于表现生活的真善美。
    8.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题目“藏”是如何统摄全文的。(4分)
    9.请结合文本二,谈谈孙犁的艺术追求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大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颖搜吏弊,汰冗员,分月纲解,自是不复挪移。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卒于家,年七十八。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赵汝愚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B.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C.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D.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入对,古代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被质问,也可以向皇帝建议。
    B. 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财政、土木工程等事务。
    C.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有一君在位改用新年年号的。
    D. 丞相,最高国务长官。辅佐国君管理军政要务。历代设置、职权有所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颖为官刚强,处事严厉。刘颖的上司王佐盛气凌人,他予以约束,使王佐改变;有官员设立酿酒作坊获利,亏损后又有不当的行为,被刘颖罢免。
    B. 刘颖关注民生,体恤百姓。他治理淀山湖,设法保护堤坝,使百姓的农田获得依靠;他在江西任职,采取措施,缓解德化县的田租和荒地问题。
    C. 刘颖为政务实,力除弊端。他建议朝廷重赏将领,获得采纳;他发现官府存在二十年的弊端,设法予以革除;他革除挪用军费充当税款的弊端。
    D. 刘颖为人正直,善待贤人。刘颖认为士人要看重尊严,不可受辱;赵汝愚被贬返乡,与刘颖相遇,赵汝愚请刘颖善待官场的贤人,刘颖表示同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4分)
    (2)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4分)
    14. 宁宗时,刘颖上奏皇帝。请概括其上奏的背景和提出的解决办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           ”。
    (2)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               ”,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慨。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了全文主旨(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     )。的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_______的展现。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 900 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_______。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_______的大国气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酣畅淋漓    娓娓道来    生机盎然
    B.淋漓尽致    娓娓道来    生生不息
    C.酣畅淋漓    侃侃而谈    生生不息
    D.淋漓尽致    侃侃而谈    生机盎然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B.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隐入画中,利落甩袖
    C.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D.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隐入画中,利落甩袖超然客公众
    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   (1)   。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   (2)   。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坐时间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   (3)   ,可能是防止II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
    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推荐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
    1.(3分)A
    A项“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中“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和“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等可知,它不仅是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2.(3分)C
    C项“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二原文“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信息可知,中国“国潮”是“中国制造”历史性的突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里因果倒置,曲解文意。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3分)C
    材料二的观点是:“国潮”彰显了文化自信。A项表达的是中国本土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B项表达的是未来品牌的变化趋势以及商家采取的措施。C项表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于创新品牌之中,体现了文化自信。D项表达的是“国潮”销售平台抢占消费市场。因此,C项是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等。
    4.(4分)①对比论证。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指出前者具有独特文化元素,内涵丰富;而后者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内涵较窄。②举例论证。列举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证明“国潮”站位高,舞台广,给人们带来惊喜。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5.(6分)①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经济成功转型。②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③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升。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6.(3分)B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
    B项“强烈的自我觉醒和革命斗争意识”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是敌人逼迫她,不能体现强烈的自我觉醒和革命斗争意识。
    7.(3分)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项“文章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错误,文中并没有心理描写。
    8.(4分)①“藏”统摄了小说情节,“藏”是特定历史时期百姓生存及斗争的一种方式。文章写百姓躲藏在豆棵下、丈夫及陌生人掩藏在菜园里、百姓掩护浅花、女人们在人群中极力隐藏自己、浅花躲藏起来生孩子等情节,都与“藏”有关。②“藏”暗合了小说主旨,象征着人民群众蕴藏着必胜的信念。文章最后浅花给孩子取名“藏”,既呼应标题,又表达人们为了未来的光明继续潜藏斗争的决心,也表明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战斗力,深化了主题。(答对1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1)从小说情节上看:由“可是就在那高粱地里豆棵下面,掩藏着无数的妇女,睡着无数的孩子”“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新卯藏在小菜园里,每天下午情况缓和了,浅花还得偷偷给他送饭去”“那些女人们,跌坐在地上,身子使劲往下缩,由前面的人把自己压在下面”“洞里是阴冷的、潮湿的,那是三丈深的地下,没有一点光,大地上的风也吹不到这里面来。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可见,文章写的百姓躲藏在豆棵下、丈夫及陌生人掩藏在菜园里、百姓掩护浅花、女人们在人群中极力隐藏自己、浅花躲藏起来生孩子等内容都与“藏”有关,可见,“藏”统摄了小说情节,是特定历史时期百姓生存及斗争的一种方式。
    (2)从文章主旨来看:小说文末写道“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母亲给她取了个名,叫‘藏’”,呼应了标题,而百姓们在这“藏”的生存及斗争中,蕴藏着无穷的战斗力。文末还写道“豆花谢了结了实”,表达了人们为了未来的光明继续潜藏斗争的决心,象征着战争终将取得胜利的结果,深化了主题。
    9.(6分)①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文中有关田野、菜园等景物的描写,都充满了田园风味与诗情画意。②整体构思彰显诗化生活,小说题材虽写战争,但淡化正面描写战争,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尽显人们的善良与美好。③语言表达充满诗意诗韵,文中“风还是吹着,太阳还是照着,豆花谢了结了实,瓜儿熟了落了蒂”“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等语句,使小说具有诗歌的意境之美与音韵之美。④主旨表达彰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文中对浅花及百姓战时生活的真切描写,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及人性之美好,给人以情操的净化和陶冶。(答对1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1)由文本二“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一句可知,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之一为: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文中“清晨,高粱叶、黑豆叶滴落着夜里凝结的露水,田野看来是安静的”“太阳光强烈地照着,园子里散发着黑豆花和泥土潮热的香甜味道。几畦甜瓜快熟了,懒懒地躺在太阳光下面”这些有关田野、菜园中等景物的描写,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2)由文本二“这既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也体现着作家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方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出自美和善的愿望”可知:作家在构思文本时,在基于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整体构思也应坚持审美标准,富含诗情。小说的题材虽然写战争,但淡化正面描写,文中只用“一群青年人在新卯的小菜园集合了,由那外路人带领,潜入了村庄,趴在房上瞄准敌人脑袋射击”寥寥几句描写战争,使文章有了一种清新的诗风。
    (3)由文本二“从内容到形式,都出自美和善的愿望”可知,小说的语言也应充满诗意,文中“风还是吹着,太阳还是照着,豆花谢了结了实,瓜儿熟了落了蒂”“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等语句,富有音乐美和对称美,诗意无穷。
    (4)从文本二“他怀着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以一颗火热的诗心感受着时代的风云,致力于表现生活的真善美”一句可知,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之四为: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文中“如果是大风天,妇女们就把孩子藏到怀里,仄下身去叫自己的背遮着。风一停,大家相看,都成了土鬼。如果是在雨里,人们就把被子披起来,立在那里,身上流着水,打着冷颤,牙齿得得响,像一阵风声”“夜深了,就是敌人也有些困乏,可是人们还得挣扎着高举着那些东西。灯光照着人们,照在敌人的刺刀上,也照在浅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流着冷汗”等内容,对浅花及百姓战时生活进行了真切地描写,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及人性之美。
    10.A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张浚留在建康守卫,金国军队刚刚退走,官府索取百姓没有交纳的租税,刘颖对张浚说:“战争之后,应该先行安抚,应当把拖欠的租税全部免除。”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从此了解刘颖。
    “颖”指刘颖,作句子的主语,“颖白浚言”即刘颖对张浚说,句意完整,应在“颖”前断句。排除CD。“师旅之后”的意思是“战争之后”,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
    (十一)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户部……掌管……土木工程等事务”说法错误。土木工程是工部掌管的事务。
    (十二)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他建议朝廷重赏将领”说法错误,从文中“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可知,应是“他反对朝廷重赏将领”。
    13.(8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把平反冤案施惠于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该被关押的人就释放他们。
    (“任”,职责;“诣”,到……去;“系”,关押。共4分,每点1分,大意1分。)
    (2)韩佗胄以前和刘颖交往没有隔阂,韩侘胄正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和他往来。(“周旋”,交往;“无间”,没有隔阂;“用事”,掌握大权,执政。共4分,每点1分,大意1分。)  
    14. (3分)背景:学派争论刚刚禁止,朋党之争正在兴起。
    解决办法:用道德去驾驭,用德行去包容。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中“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可知,刘颖上奏的背景是“学禁初起,党论日兴”,也就是学派争论刚刚禁止,朋党之争正在兴起。而刘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也就是用道德去驾驭,用德行去包容。(背景2分,办法1分。)
    参考译文: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任溧阳主簿。当时张浚留在建康守卫,金国军队刚刚退走,官府索取百姓没有交纳的租税,刘颖对张浚说:“战争之后,应该先行安抚,应当把拖欠的租税全部免除。”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从此了解刘颖。刘颖签判潭州。王佐担任帅臣,自负有才能,对待下级官吏盛气凌人,刘颖用中庸之道去劝诫他,(他)大多能接受并改正。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原淀山湖,用来泄吴松江的水,这两个水域禁止百姓侵占筑堤,不让堵塞大的水流,百姓的田地依赖它们。就地升任提刑,把平反冤案施惠于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该被关押的人就释放他们。御史用耿介怪癖的名义弹劾罢免他。任命为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的民田主人逃亡迁徙大半,太守请求减免租税,朝廷没有答复。刘颖把现在耕种的田的租税平均到荒地上,百姓愿意耕种的逐渐减少租税,对上供应像原来一样,而主人逃走的田也全部复耕。任命为淮东转运副使。当初,大水冲坏楚州城墙,修补工程没有完成,刘超准备在别的地方重新修筑,刘颖入朝奏对说:“国家何苦拿出百万缗钱作为军帅的宠幸赏赐之用呢?”光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任命为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用定额钞票当赏钱,暗中耗费官饷,二十年没有人知道这个弊端,刘颖探求核实发现这个弊端,用他们所卖的数目计算赏钱,而总的官饷增加盈余。升任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任主管请求自己设立大的酿酒作坊,收取纯利息而且还能得到盈余的好处,后来逐渐亏损,反而用大军的钱去填补,到江、淮地区拦截买米,像肩挑背负的小贩一样以货换物。刘颖认为有失皇家官员的体统,就停止了这件事。内府给的期限很紧迫,常挪用军饷去应付每年的租税。刘颖搜集官吏的弊端,淘汰多余的人,按月输送上交,从此不再挪用。嘉定改年号,召赴皇帝所在地。请求退休,凭着宝谟阁直学士的身份退休。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宁宗的时候,学派禁令刚刚兴起,朋党之论日益兴起。刘颖上奏说:“希望陛下用道德去驾驭,用德行去包容,不这样的话,元祐、崇宁、大观的事就可以借鉴了。”刘颖在列于朝班的时候,韩侂胄以前和刘颖交往没有隔阂,韩侂胄正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和他往来。常常说:“士人要把不辱及自身作为重要原则。”他担任少宗正时,而丞相赵汝愚恰好被贬归乡,两人在破寺院相遇,赵汝愚说:“代我感谢余参政,我虽然走了,但人才还在朝廷,希望好好对待他们。”刘颖说:“相公的人才也就是参政的人才,假如他们真的贤能,是余参政的职责,不用宰相担忧。”余参政继任宰相,最终对于好人多有保护,是因为刘颖的帮助。
    15.(3分)B
    “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16.(6分)①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17.(9分)(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18.(3分)B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舒畅,痛快。强调文艺作品笔意流畅,情感饱满并得以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表达充分。语境强调“青绿”特点的表达展现,应选“淋漓尽致”。娓娓道来,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此处强调舞蹈生动地演绎画卷,故选“娓娓道来”。生机盎然,指充满生机和活力。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联系前文语境“有无相生”,应选“生生不息”。
    19.(3分)A 对应“青绿”,先说“青峰”,再说“绿水”;按照观察顺序,先说“发髻”,再说“眉眼”;按照逻辑顺序,先说“利落甩袖”,再说“隐入画中”。
    20.(5分)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只此青绿》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或: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被激活了)。(每句 1 分,语序 1 分)
    21.(6分)①静坐太久危害极大(久坐危害健康);②就会对健康有很大益处(就能减轻健康损害);③限制久坐行为(减少久坐)。(每句2分)
    22.(60分)本题为思辨型材料作文题目,开头点出作文应该着眼的具体情境使“当前世界”,“当前世界”需要我们结合具体实际的社会、生活等真实情境进行反映,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一直没有变,如生存和发展这一永恒的生命立足点,如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
    材料多重思辨并存。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等负面的影响,自成思辨关系。扣合材料要求中“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一问题,那么在确定性状态中,我们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止步。
    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同时也有机遇和惊喜,依旧自成思辨关系。那么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要能够庆幸地做出抉择,从各种变化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途径,不在乱花迷眼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参考立意】厘清上述关系后,审题立意上,可根据“联系当下社会生活”这一具体情境要求,从“在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立足确定,敢于‘不确定’”“风雨若磐自在行”;“破云而出的永远是光”等角度进行立意。
    高二语文命题细目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