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②一、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③二、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显著,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更加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很多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④三、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理性深刻地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摘编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材料二:
    ①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以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
    ②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后,如今人们渐渐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严重忽略了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忽略了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以致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
    ③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在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方面具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身姿。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
    材料三:
    ①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②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③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与历史、政治等因素仍有关系。
    C.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肆意鞭挞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让生态文学作家更加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
    B.生态文学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与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整体进行观照有关。
    C.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这种文学形式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
    D.中国生态文学应立足于中国化表达,反映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以及主客联欢图,抒发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呼唤了人类天性的回归。
    C.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D.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却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试分条陈述。(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
    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既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也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很好地烘托了老牛的形象。
    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C.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D.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8.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9.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 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C.“服除”亦称“除丧”。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三个月。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知古才能出众。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魏知古正直仁爱。他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赏赐,恩意优渥。开元三年去世,宋璟赞其为正直仁爱的典范。赠其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C.魏知古忠君爱国。他秘密揭发窦怀贞等人的乱国阴谋,窦怀贞被杀,玄宗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的节操。
    D.魏知古耿直敢言。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停止了修建道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小题。
    南乡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①。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①相传蓝桥有仙息,为唐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前两句描写了由雨转晴的景象,“暗”字从光线着笔,“报”字则将风人格化。
    B.上片第三句描绘云出山明的景象,“明”与首句“暗”相呼应,写出了词人的心境的变化。
    C.上片尾句由景及人,描写了词人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勾勒出一幅明丽轻快的画面。
    D.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梦不成”意指归乡梦难成,故下句有“何处觅云英”的感叹。
    15. 本词末句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都有水的意象,两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雨霖铃》(柳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临别之际,分别之人泪眼朦胧,本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宽广胸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中,表现激战中苍凉悲壮之氛围、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迥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摘出许多字词的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________,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译者郝玉青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
    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________却又令人________。网上有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这对于当下的文学翻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正是_______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比比皆是 屡见不鲜  不忍卒读  基于  
    B.俯拾皆是 屡见不鲜  难以卒读  鉴于
    C.俯拾皆是 层出不穷  不忍卒读  鉴于  
    D.比比皆是 层出不穷  难以卒读  基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B.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C.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D.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B.“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C.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D.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1题。
    山楂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野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有许多品种。山楂在中国古代又称为猴楂、鼠楂,因为“猴、鼠喜食之”。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野生山楂可以食用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①       ,并没有加以人工培育而成为人类的主要果品。其原因可能在于它的酸味。其实,   ②      ,但为什么人们还是感觉山楂比苹果、梨酸很多,甚至经常被它“酸倒牙”呢?这是因为山楂果肉中含有的有机酸比苹果、梨的含量高出两到三倍,冲淡了糖的甜度,所以山楂吃起来酸多于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4分)
    21.请简要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的妙处。(4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