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人们一般都承认,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的体系,或者说是许多要素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基于此,结构分析的方法颇为风行,各种各样的结构模式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这种观点和方法不是依据于个别的、零散的事实,而是将事实整理为彼此关联的诸要素,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身完备的结构总体,显然具有合理性。任何在一定时限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系统都有自己的稳定机制,在这一定的时限内,时间的因素为研究的方便可以忽略掉,亦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共时态”的研究方法。但文化结构本质上是一种耗散结构,文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如果忘记了“共时态”研究方法的有条件性,否认文化系统稳定的相对性,把结构分析方法变成一种静态的方法,那就不可避免地要重新陷入英、美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把文化系统仅仅看成是既成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
    任何文化系统都包含若干要素,可称为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关系有种种复杂的情况,其中有两种特别值得注意的情况:一个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有些是不能脱离原系统而存在的,有些则可以经过改造而容纳到别的文化系统中。前者意味着一个文化系统所包含的一些文化要素间,具有不可离的关系,例如中国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井田制、贵族制,就具有“三者相扶以行,孤行则踬”的不可离关系,它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并与原系统同终始。后者意味着一个文化系统所包含的一些文化要素之间具有可离的关系,例如,科学和宗教、艺术、风俗是可离的。文化要素之间除了上述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外,还有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例如,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君主专制、封建道德与近代科学的发展是不相容的。
    认识到文化要素之间的相容与不相容、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十分重要,是把文化当作一个动态系统来把握的关键。
    同一个文化系统中,有相容并且不可离的许多要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这个文化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机制,它们稳定的联系是这个文化系统的结构;同一个文化系统中,也有不相容或者可离的许多要素,前者隐伏着导致系统崩溃的契机,后者则可以成为代之而起的新系统的要素。这也就是说,在时间,上相继而起的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既有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关系,也有一个继承另一个的关系。因为有一个继承另一个的关系,所以二者之间包含一些共同的文化要素。
    在空间上并存的不同文化系统包含一些共同的文化要素,也各自包含一些不同的文化要素。前者表现了文化的普遍性,后者表现了文化的特殊性。这些不同文化系统的要素之间,也存在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
    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这既是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根据,也是它们可以互相吸收、相互融合的根据。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导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的体系,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其开展研究具有合理性。
    B.文化系统包括科学宗教、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等若干要素,它们与系统要么相容与不相容,要么可离与不可离。
    C.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如果具有很多相容或不可离的文化要素,那么这个文化系统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结构。
    D.在空间上并存的不同文化系统之所以存在差异,有特殊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要素有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运用了很多限定语,如“相对”“在一定条件下”等,使得论述科学、严谨。
    B.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把抽象的文化系统问题讲得具体、易懂。
    C.文章从概念、原因、影响三个角度,层层推进,论述了“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的话题。
    D.文章最后两段是并列关系,分别从时间上与空间上谈文化要素的关系对文化系统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不能仅仅看成是既成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所以是不能采取“共时态”的研究方法的。
    B.一个文化系统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有些不能从原系统中独立出来,有些经过改造可以容纳到别的文化系统中。
    C.如果一个文化系统中的文化要素是不相容或者可离的,那么这些要素可能会导致该系统崩溃,也可能成为新系统的要素。
    D.空间上并存的不同文化系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当今不同文化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吸收、相互融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乌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技术负责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事业部总工程师刘悦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为何使用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前的奥运火炬都是熊熊大火,能源消耗量巨大,北京冬奥会将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
    “从技术角度来说,微火的实现并不容易。”刘悦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须长时间燃烧,对环境适应性、稳燃性以及抗低温、火焰显色等方面均提出很高要求。而且,氢气的供给需要达到安全、稳定,刘悦团队将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使储存、减压、输送、控制集成起来。“由于特定的使用场景突破了氢气使用规范的现有要求,最终,我们的撬装结构作为航天专有产品提供给了北京冬奥组委。”刘悦说。
    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技术方案。刘悦表示,视频显示技术成熟,但是用在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屏”技术,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都存在诸多挑战。“我们将结构高度集成并实现轻量化,结构变得不显眼,屏显做到轻薄,让大家只关注到唯美的火炬,感受主火炬晶莹剔透的效果。”刘悦说。
    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这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一保证各个环节万无一失!刘悦团队不光在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空中姿态方面为主火炬找到最优方案,还在供电、信号、燃烧、机电、播控等方面都进行了冗余设计,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美轮美奂地呈现。
    (摘编自《科技创新奏响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冰与火”之歌》,“中国科技网”2022年2月5日)
    材料二: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节选自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卷人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走入了画家王希孟的内心,探寻出《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创意舞蹈《金面》,是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新灵感、提取创意元素的作品。《金面》以爱情双人舞蹈的形式,通过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带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游览数千年前的古蜀国,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浪漫、神秘、唯美的视觉盛宴。
    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将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合璧团圆。节目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运用多种特效手段,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在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融入歌舞等演出形式,以清雅洗练的笔墨描绘初秋时节富春江一代的山川景色,带给观众“一卷在手,江山无限”的沉浸式美感体验,更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张力和无限魅力。
    (摘编自《传承千年文脉独具中华韵味》,“ 人民网”2022年2月1日)
    材料三:
    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获得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灵感。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火、屏显、当空舞动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出来的方式,其中最难实现的是当空舞动。
    B.撬装结构解决了氢气在供给方面的安全、稳定问题,冬奥会采用此结构体现了航天科技为冬奥会做出的贡献。
    C.创意节目《金面》《忆江南》演出成功不只因为取材于传统文化,也在于穿越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D.当一位科学家拥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或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灵感,就可以实现科技“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突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大量引用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技术负责人刘悦的话,介绍了奥运主火炬的创新之处,既富有专业性,又有说服力。
    B.材料二通过介绍节目《只此青绿》《金面》《忆江南》的灵感来源及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彰显了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可以作为材料三的论据,论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这一观点。
    D.材料三虽然反复强调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这--观点,但侧重在促进科学发展与创新上,根据材料三最后几句就可看出。
    6.冬奥会主火炬设计是如何体现“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理念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考工记(节选)
    王安忆
    ①陈书玉引汪同志上楼梯,指给他看漏水处。那汪同志的眼睛却兀自四下游走,最终停在后排窗上,走过去一推,没推动。陈书玉过去帮一把,还是不成,焊死的一般。两人合力,喊“一二三”,“哗”一下,灰尘与木屑纷纷而下,地板都仿佛摇了一摇。汪同志说:房子变形了!陈书玉听出他有些常识,说一句:你可以的!两人就都笑了。
    ②后天井里不知什么时候盖半边顶,搭出披屋,将地方塞得很满。汪同志皱皱眉:你这古建筑不怎么样嘛!听他大剌剌的口气,陈书玉难免上来些情绪:这是正宗清代建筑,原房主官至尚书,主事修撰《四库全书》,隐退来到沪上,造这宅子,按宫内形制,非皇帝特赐哪里能够?汪同志禁不住哈哈大笑,伸出一个手指点着他:你就吹吧!当我小孩子!他心里嘀咕;你不就是小孩子!“小孩子”笑道:我是来看房子,不是听故事!他说:这不是故事,是历史。汪同志煞住笑,正色说:这算什么历史?井底之蛙,不晓得天大,我们家乡,三步一牌坊,五步一祠堂,全是皇上封诰,都不敢说“古建筑”,上海人有胆量,说话大!
    ③听这一番话,陈书玉不得不收口了。汪同志继续说:单我们家房子,土改时候分的,天井中央一方池子,接雨水沉淀,吃用都在里面;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围水池而建;四角楠木立柱,终年不生虫子,不出霉斑!见陈书玉出神模样,又一阵大笑:傻眼了吧!告诉你,天外有天!陈书玉再被激将,也笑了一声:是的,天外有天,你没读出这房子的学问,小朋友,看房子是要“读”的!“小朋友”一怔,不笑了,看他指了窗棂和墙板上的镂刻:读出来了吗?好比读文章,老师有没有教过,一篇文章的主题。这幢房子的主题是——是什么?“小朋友”问。他得意地发现,对方老实了—八仙!他说,然后将祖父和大伯说给他的全兜售出去,逢到“小朋友”傻眼了。
    ④这一大一小好比武林里比武,一招过一招,就这么走遍整座宅院,连屋顶都爬上去了。从顶阁上下来,陈书玉替汪同志掸身上的灰,抱歉说:糟蹋了新衣服!汪同志又露出羞赧,脸红红的,抬手挡住掸子。陈书玉问:什么时候来补瓦呢?台风季一到,更不好收拾,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汪同志说,先回去汇报,研究以后,才能给到答复。
    ⑤经这段时间与政府部门交道,他算是受过历练,有了耐心。-旦涉及“汇报”和“研究”,时间就不好说了。但汪同志上门一趟,到底给他鼓舞,生出一些盼头。当街道通知他维修房屋,既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⑥事先请好一天假,与同事调了课,候在家中。直到午后,方有两个人,提一桶水泥,一捆竹篾,晃晃悠悠进门。站在二楼过廊里,仰头看一下破漏处。只见其中一个先跃.上木栏杆,脚一点到了车间玻璃钢边缘,再一点就上了瓦顶。紧接着,第二人也上去了。随之,吊桶、竹篾、瓦刀,一一上去,原来,早已用细麻绳系在腰间。两位上去屋顶,便换了个人似的,稀松慵懒全没了,工装帽转半圈,反戴着,帽檐底下的脸露出来,看见了年纪,一老一少。老的与他差不多,少的则明显低一辈,眉眼轮廓很有些相似,猜度大约是一个家门,父
    和子。他问尊姓为何,也没人搭理,自此不再多嘴,只是仰头看。
    ⑦看他们揭去瓦爿,将原先的破绽扩大些,铺排篾条,敷上水泥。心想有些像牙医补蛀齿,钻头修齐蛀洞边缘,再施补料。原理如出一辙,工程则不可同日而语。听见老的叫小的,“小把戏”,苏北口音,不能全懂,意思总是让学着点。大约有七八爿瓦碎得厉害,左右拼不成形,老的嘱小的,回去取瓦,自己就坐在屋顶仰头看天。陈书玉拿一包烟,也是预先准备下的,叫一声:接!向上一抛,老的一低头接住。再抛上一盒火柴,也接住了。点上烟吸着,依然不说话。一支烟的工夫,小的回来了,竹筐里装一叠瓦,用绳子系了吊上去,人再三级跳地上屋顶。那瓦没有一片对得上的,原先的瓦不知什么年头的烧制,如今早已经断档。只能凑凑合合,相拼对接,这一道工序最耗人力,足有两个钟点,太阳就向西了。终于完事,收拾起工具和材料的残余,老的按原路下来,小的则直接跳到地面,一个蹲式,然后起身。二人从陈书玉前面走过,老的将烟与火柴朝他递递,他说:师傅留着!老的收回手,径直走去。他紧随着,走到门外。父子二人又回到早先的状态,仿佛没睡醒,又仿佛不情愿,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看出内藏一种轩昂,手艺人的骄傲,走遍天下不怕。
    ⑧汪同志调到所属街道任副主任。再次邂逅,两人都有喜色,但汪同志即刻收起,显然自恃领导干部,上下有别,端起些架子来。陈书玉心想,比你大的干部也不是没见过,转身走开。身后传来一声:有什么事吗?回一声:办完了!身后人跟进一句:人民政府就是为人民办事的!他不禁好笑,好笑他新做官,还不顶像,到底是个天真的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借助陈书玉和汪同志关于古建筑的争论,交代了老宅的来历和特点,为下文找人修缮老宅以及老宅难修作了铺垫。
    B.小说突出描写了两位匠人的动作和神态,又将他们上屋顶前后状态进行了对比,加以不多的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传神。
    C.小说把修缮老宅的工作比喻为“牙医补蛀齿”,一方面写出了老宅年久失修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写出修补工序的复杂。
    D.本文围绕修缮老宅的故事展开,照应了题目“考工记”,体现了时代大潮中民间传统文化的命运,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8.小说对话多使用“自由直接引语”,即不加引导句(“某某说”之类)及引号的直接引语,请结合小说②③段分析这种方式的表达效果。(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是否同意本文结尾画线句子陈书玉对汪同志的评价?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秦既结好①,使者数往来。燕散骑侍郎郝晷、给事黄门侍郎梁琛相继如秦。晷与王猛有旧,猛接以平生,问晷东方之事。晷见燕政不修,而秦大治,知燕将亡,阴欲自托于猛,颇泄其实。冬十月,琛至长安,秦王坚方畋于万年,欲引见琛。琛曰:“秦使至燕,燕之君臣朝服备礼,洒扫宫庭,然后敢见。今秦主欲野见之,使臣不敢闻命。”尚书郎辛劲谓琛曰:“宾客入境,惟主人所以处之,君焉得专制其礼。”琛曰:“晋室不纲,灵祚归德,二方承运,俱受明命。而桓温猖狂,窥我王略,燕危秦孤,势不独立,是以秦主同恤时患,要结好援。今强寇既退,交聘方始,谓宜崇礼笃义,以固二国之欢。若忽慢使臣,是卑燕也,岂修好之义乎?”坚乃为之设行宫,百僚陪位,然后延客,如燕朝之仪。事毕,坚与之私宴,问:“东朝名臣为谁?”琛曰:“太傅上庸王慕容评,明德茂亲,光辅王室。车骑大将军吴王慕容垂,雄略冠世,折冲御侮。其余或以文进,或以武用,官皆称职,野无遗贤。”琛从兄奕为秦尚书郎,坚使典客,馆琛于奕舍。琛曰:“昔诸葛瑾为吴聘蜀,与诸葛亮惟公朝相见,退无私面,余窃慕之。今使之即安私室,所不敢也。”乃不果馆。奕数来就邸舍,与琛卧起,间问琛东国事。琛日“今二方分据,兄弟并蒙荣宠,论其本心,各有所在。兄何用问为?”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杰何以是乎琛曰:“天子之子视元士,欲其由贱以登贵也。尚不敢臣其父之臣,况他国之臣乎?苟无纯敬,则礼有往来,情岂忘恭,但恐降屈为烦耳。”乃不果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苻秦灭燕》
    [注]①燕、秦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燕与前秦。前秦国主即下文的苻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日/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B.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C.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曰/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D.坚使太子延琛相见/秦人欲使琛拜太子先/讽之日/邻国之君/犹其君也/邻国之储君亦何以/异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野见,指君主在郊外接见臣下。野,指野外,郊外,与“朝”相对。
    B.交聘,两个国家互派使节问候,互访。聘,文中指诸侯间的邦交礼仪。
    C.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意思是击退敌方的军队。冲,古代战车的一种。
    D.元士,元,头,引申表示首要的地位。文中指太子地位高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同为前燕使臣,郝晷了解两国国情,审时度势,在旧交王猛提问时,给自己留下退路,与梁琛的行为举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苻坚因在外打猎,想就地接见使臣,梁琛先摆燕国对待秦使的事实,又细说燕秦盟友关系,最终让苻坚以前燕礼仪迎接客人。
    C.苻坚私下宴饮时问梁琛前燕的名臣,梁琛回答前燕有太傅慕容评与大将军慕容垂,两人一文一武,重用国内人才,辅佐皇室,抗击外敌。
    D.从兄梁奕多次来到梁琛下榻之处,偶尔询问前燕的情况,梁琛以两人各有本心和自己效忠的国家为由,拒绝回答兄长的提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晷见燕政不修,而秦大治,知燕将亡,阴欲自托于猛,颇泄其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琛从兄奕为秦尚书郎,坚使典客,馆琛于奕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谒金门·示知命弟①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当时黄庭坚身在贬所黔州(今四川彭水)。知命,名叔达,庭坚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首两句“又”“尽”极言路途坎坷,遥远难行,记叙弟弟不远万里前来看望自己。
    B.上片末句,借一“梦”字,想象兄弟两人秉烛相对的重逢场景,表现出内心的惊喜。
    C.下片的“气味”,语意双关,既指植物的生机和芳香,又喻情趣和情调,表明心境。
    D.全词质朴淳厚,语短情深,抒发了同胞兄弟的深挚情谊,蕴涵着人生沧桑之感。
    15.“君似成蹊桃李,人我草堂松桂”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与乐自古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唐代许多诗词文赋中有民族乐器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妙用叠词,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怆。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
    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________________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由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袁隆平、屠呦心系黎民苍生的生计,呕心沥血地钻研;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只为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____________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________________作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先辈的功勋与祖国的山河、我们的美好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现在,连续剧《功勋》已经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体现        声名鹊起           郑重        亲密无间
    B.体现        声誉卓著           庄重        密不可分
    C.再现        声誉卓著           慎重        密不可分
    D.再现        声名鹊起           庄重        亲密无间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
    B.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人物的“高光时刻”。
    C.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 ,着力挖掘人物的“高光时刻”。
    D.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①_________________。学生只有掌握好书面语才能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书面语的素养与能力,目前出现的种种语言文字问题也都出在书面语上。因此在中小学,要引导学生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小养成在作文中、作业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现在有部分学生只顾着学外语,不重视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但是须知,外语教学的实践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__,外语能力、外语水平的提高也会受限。
    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好书,有的名篇名段需要适度背诵。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有益经验。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开启人生的一条新路,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视窗方面,外语可能有用
    B.因为学外语可以开启人生的一条新路,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视窗,所以说是非常好的
    C.学外语并不错,可以开启人生的一条新路,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视窗
    D.学外语没有那么好,并不能开启人生的一条新路,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视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冰壶(Curling)又称为“冰上溜石”,是一项限制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冰壶比赛每队由队长和3名队员组成。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即有两次掷球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主力队员的顺序交替掷球,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冰壶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或击走对方“石壶”,或准确到达圆心营垒,或两者兼得。最终营垒中哪一方冰壶数量多,更靠近中心点,哪一方得分就高。
    冰壶被喻为冰上“国际象棋”,它动静结合,注重技巧。虽然对参赛者体能没有过多要求,但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控制性要求很高。同时也要求参赛者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对战略战术的判断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能力。
    所以说,冰壶是一项蕴含“智慧”的运动,它考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也展现动静之美与取舍之道,更体现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校“地平线”文学社征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专栏文章。如果你是一名冰壶运动爱好者,你从冰壶运动中获得了哪些启发?请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写成文章,向文学社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