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5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卷(新高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C
4.①基于内容的算法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②协同过滤算法不仅会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③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算法难以过滤“标题党”和“三俗”信息。
5.①首先提出观点,人类在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时,既要利用技术,也要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②接着指出媒体、公众和网络平台各自的责任,重点论述了媒体要有大局意识,灵活地利用技术,克服技术弊端。③最后总结,人类要利用技术发展新闻传播业,也要根据需要,限制技术运用,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播业的健康发展。
6.C
7.B
8.①从语言看:剧本改编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同时也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而小说主要通过叙事性语言来讲述故事。②从情节来看: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而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②让“我”充当人生悲剧和不幸经历的讲述者,从而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③让“我”充当故事经历者,让作者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抒发,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
10.C
11.D
12.B
13.(1)命令伪造一封薛渊的书信给道摽,有套近乎的意思,虏方得到此信,果然追回道摽,改派别人代替他。
(2)用被褥杂物十几种东西贿赂薛渊以求自逃,薛渊把他藏匿在军中,又被有关部门弹劾,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14.①为到边境迎接母亲申请解职,被批准;②为寻母亲再次申请解职,未被批准;③因病解职,被批准。
【参考译文】
薛渊,河东汾阴人。宋朝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原名薛道渊,为避太祖(萧道成)的偏讳改成薛渊。当年薛安都献彭城投降魏,他的亲族人等都迁居到了北方。太祖(萧道成)镇守淮阴时,薛渊从北方逃来南方,主动投靠了太祖。作风果断干练有勇力。太祖命薛渊领部曲,在营帐内警戒保卫,跟从他去征伐。
袁粲占据石头城时,豫章王萧嶷连夜登上西门远远地呼叫薛渊,薛渊被惊起,率军队去解救,抢先赶到石头城下火烧城门奋力攻打。事态平定后,城门开,薛渊才得以入宫见太祖,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魏派伪将薛道摽侵犯寿春,太祖因道摽是薛渊的近亲,敕令齐郡太守刘怀慰说:“听闻道摽不日来侵,其妻儿都在都城,和诸弟不会再都活命,像这类人,不能不多方干扰他,虏方纵不全信,也足以使豺狼们疑心。”命令伪造一封薛渊的书信给道摽,有套近乎的意思,虏方得到此信,果然追回道摽,改派别人代替他。
当时,薛渊南投,其母索氏不能逃离,改嫁长安杨氏,薛渊暗中派人去赎她,梁州刺史崔慧景报薛渊道:“索氏在边界,我已传信接取,她就可脱离。”薛渊上表请求解职到边界上迎母被批准。薛渊母亲南归的事后来竟未落实。永明元年薛渊上表请求解职并送还貂蝉冠服。皇上下诏说:“远隔异地,音讯话语难以审辨。薛渊忧迫之深,坚决辞官。当年东关旧典,尚允许两国互通婚宦;况其母已获安定,时有消息传来,依照前例,不准申请,应将其上表压下,立即还他朝服。”后来魏来使,皇上替薛渊写信给母亲。
皇上驾幸安乐寺,薛渊随驾乘着虏桥。此前朝廷曾有规定:羌虏桥具不得列入仪仗。被有关部门劾奏,免了他的官,又被原谅了。永明七年,因病辞职。回家时,不能乘车,去掉车轮,让人担架抬着他离去,又被有关部门检举,又被宽恕了。永明八年,任右将军、大司马,领兵讨伐巴东王萧子响。子响的大将刘超之被追捕得很惶急,用被褥杂物十几种东西贿赂薛渊以求自逃,薛渊把他藏匿在军中,又被有关部门弹劾,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世祖驾崩,朝廷怕魏南侵,任命薛渊为假节,军主、本官如故。延兴元年,进号平北将军,还没拜授,就去世了。
15.A
16.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大自然中。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18.A
19.A
20.示例:(1)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2)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
21.①左脑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出来 ②不会让我们更开心 ③内向的人更容易做白日梦
22.“白日梦”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的产生跟注意控制和无意识有关。
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共有两则材料。材料一选材于林觉民的《与妻书》,背景是1911年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时期,所选材料内容,表现的情有对妻子的爱意,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有“为天下人谋永福”而不惜牺牲奋斗的家国情怀;材料二给出的是戍边英雄的日记,展现的是当代戍边军人的人生选择,日记里平实的语言,展现的是浓浓的爱国情。两则材料分别展现的是中国人的家书和日记,共同的主题是“少有豪言壮语”“平凡文字”“蕴含着切切深情”。
【立意】
① 从家书中体味中国人的纸短情长;
② 传承家书、家风,谱写使命担当;
③ 从家书中汲取力量,抛洒青春和热血
【参考例文】
重拾家书,收获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重拾家书,收获成长”。
“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这是一位丈夫写给妻子的“请战誓言”;“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这是一位戍边英雄的铮铮誓言……这些家书,隔着时间的长河,纸短情长,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从“临发又开封”到“家书抵万金”,见信如晤,见字如面。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的家书,少有豪言壮语,平凡文字背后,却蕴含着切切深情。战疫时刻,分秒必争,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之下,家书是最温馨的精神慰藉;疫情汹涌,“战士”逆行,前线战况让家人担忧牵挂,家书是最硬核的战斗宣言。一封封家书,激励着小家,感染着大家,激荡着磅礴的战疫力量。正如有论者所言,“家书的回归,让人们收获了真情和成长,也尽显中国传统书信文化的魅力,构成了一幕幕生动的抗疫生活史。”
曾经很长时间里,家书都是维系家庭的纽带、传承家风的桥梁。但经过电邮时代,来到即时通讯时代,我们正与书信渐行渐远。键盘的敲击和屏幕的点戳,取代了鱼笺尺素,很多人已不记得上次提笔写字是在何时,更不用说修书一封。只是,手段的丰富、沟通的便捷,似乎并未带来情感的升华。家族微信群里的消息轰炸,却难有细细品味的内容和心境;视频通话随时“面对面”,但聊来聊去话题却可能越来越少。儿女情长、天伦之爱、手足深情,这些中国传统的家庭情愫,反而少了可触可感的郑重依托。
有人将战疫家书形容为一次温暖的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说,抗疫家书展,不再是简单地回溯家书故事、重述家书情怀,以此为契机,引导更多人重拾家书,重拾家庭、家教、家风的力量,无疑是更温暖也更厚重的社会价值。
的确,今天的我们,固然无需再回到“从前慢”的时代,但也不能丢失情感的涵养、文化的传承、价值的赓续。今天,我们该怎样重写我们的家书、重塑我们的家风?
同学们,让我们重拾家书,在家书中收获亲情、收获力量、收获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