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和国际化对媒体伦理传统假定带来进一步的冲击。首先,在线新闻,特别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传统的“验证新闻”及其严格的事实检查正在被非专业化的新闻形式取代。新闻专业人员把控信息流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传统媒体一直遵循的伦理价值,如客观公正、把关控制等,也被大量即时性用户生成的内容遮蔽。而全球化新闻业的出现,不仅导致文化价值的冲突,也产生了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设想和界定全球化新闻传播的相关责任。
    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多维度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智能推荐算法作为两者的集成,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主流的推荐算法有三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和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基于内容的算法,其主要逻辑是受众偏好与新闻内容特征的匹配。通过用户特征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分析,确立兴趣模型;利用分词技术等模式计算内容文本特征,选取两者之间相关度高的形成推荐列表。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加用户黏性,但对于个人信息的标签化分析,也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交友网站信息判定性取向,准确率高达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于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 
    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逻辑是人以群分,通过计算用户的特征数据将其编入一个用户群体,按照群体共享度较高的偏好推荐内容。这种做法将计算单位有效地下降为群体,减少了数据处理量。谷歌新闻最早采取的就是这类推荐算法。但是这种算法的伦理困境在于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且将人群分类可能产生潜在的算法歧视,不仅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
    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算法,将单位时间的瞬时点击率等动态特征作为考量因素,将特定时间窗口内流行度较高的新闻推荐给用户。这种算法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内容冷启动问题,但是对于“标题党”和“三俗”信息的免疫力相对较低。
    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新闻价值权重排序决策权)、信息自由(人的传播自主性)、信息触达(服务的普适性、信息的不当触达)、信息隐私权和数字身份及其保护的问题。目前有两种伦理风险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数据安全和算法偏见。
    (摘编自赵瑜《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
    材料二:
    探究人和技术的关系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和人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相互驯化,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不断更新“技术”思维,不过分依赖技术,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当前,媒体、公众、网络平台分别承担着交叉核实信息源、建立隐私保护意识和提高数据开放程度的责任。媒体既可以依靠传统的事实核查手段,也可以利用新兴的技术工具检验信息的真实性。公众需要学习保护隐私的方法,比如要在提供个人隐私信息之前仔细阅读隐私保护政策,明确不再使用该服务时个人信息的删除和退出机制等。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制定数据信托程序,设计信托程序的协议内容和框架流程来处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敏感问题,提高数据开放程度以满足新闻报道的需求。
    如今很多媒体认识到“信息茧房”的问题,推出了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例如,新闻APP“跨越分歧的阅读”创立了包含20个新闻品牌的图谱,图谱能够记录用户阅读新闻品牌的频率,并计算受众在每一个新闻品牌中花费的时长,当受众的阅读习惯偏向于一方时,程序会建议受众调整阅读内容。
    流量逻辑本质上就是“消费者导向”原则的变种,一味遵从这种逻辑将导致媒体背离核心价值。因此,为保证新闻的权威性,媒体需要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下的大数据技术还不具备透彻了解社会现状与发展进程的能力,也无法在新闻的生产与发布上体现大局意识。媒体有责任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与发布过程中,把回应公众的关切与政府当前的工作重心结合起来,把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公众、提高公众的素养结合起来。此外,受众也要带着质疑和批判精神看待基于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新闻信息,而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进行主体问责也是避免职业伦理失范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改变原有新闻信息的生产和发布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的职业伦理规制做出相应的调适。技术红利与技术缺陷是相伴相生的,因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当而引发的某些问题不是技术发展的失败,而是对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否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考验。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更新和变化,同时新闻传播业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做出限制,这是技术与人在大数据时代相互驯化的过程。因此,从职业伦理的层面规范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行为,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向东《大数据技术下新闻传播的伦理规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新闻在传播之前会由新闻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事实检查,新闻专业人员掌握着信息流的控制权。
    B.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中,只是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的形式,不会对传统新闻伦理产生影响。
    C.人类创造了技术,利用着技术,绝对控制着技术,在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中,人类永远处于主导地位。
    D.媒体根据流量逻辑向公众推送新闻讯息,既能满足公众需求,也能教育引导公众、提高公众的素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观念不同,某些新闻在国际传播中,可能会在某些地区引发争议,甚至引起冲突。
    B.智能推荐算法集成了算法和大数据,已运用于新闻传播中,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算法偏见等伦理风险。
    C.当算法和大数据技术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媒体会放弃传统手段而只利用新技术工具检验信息的真实性。
    D.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改变,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在新闻传播业中应受限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算法新闻时代,人工智能制定个性化的写作模板,完成新闻写作。
    B.新闻客户端根据用户过去的浏览记录来向用户精准推送相关的新闻。
    C.网站人工编辑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对信息进行审核,严格把关内容。
    D.互联网平台搜集用户信息,判断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推送商品信息。
    4.在新闻传播中,主流的推荐算法存在哪些弊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活着(节选)
    余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
    “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看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文本二:
    活着(节选)
    张先    许绿伦
    [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
    福贵    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
    福贵    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死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
    二喜    (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
    福贵    呱呱,呱呱!
    二喜    您怎么了,肚子疼?
    福贵    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
    二喜    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
    福贵    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
    [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
    二喜    没娘的娃娃哭了!
    福贵    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
    [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
    [苦根的声音:“那天晩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
    二喜    爹,别再伤心了。
    福贵    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
    二喜    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
    福贵    你把腰哭疼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
    B.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C.“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
    D.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
    B.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
    C.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
    8.结合文本一、二,请从语言和情节两方面概括分析剧本改编的特点。(4分)
    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薛渊,河东汾阴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本名道渊,避太祖①偏讳改。安都以彭城降虏②,亲族皆入北。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果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袁粲据石头,豫章王嶷夜登西门遥呼渊,渊惊起,率军赴难,先至石头焚门攻战。事平。城门开,渊方得入见太祖,且喜且泣。
    虏遣伪将薛道摽寇寿春,太祖以道摽渊之亲近,敕齐郡太守刘怀慰曰:“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初,渊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长安杨氏,渊私遣购赎,梁州刺史崔慧景报渊云:“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拔难。”渊表求解职至界上迎之,见许。渊母南归事竟无实。永明元年,渊上表解职送貂蝉。诏曰:“远隔殊方,声问难审。渊忧迫之深,固辞朝列。昔东关旧典,犹通婚宦;况母出有差。音息时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许,便可断表,速还章服。”后虏使至,上为渊致与母书。
    车驾幸安乐寺,渊从驾乘虏桥。先是敕羌虏桥不得入仗,为有司所奏,免官,见原。七年,以疾解职。归家,不能乘车,去车脚,使人舆之而去,为有司所纠,见原。八年,为右将军、大司马,领军讨巴东王子响。子响军主刘超之被捕急,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世祖崩,朝廷虑虏南寇,假渊节,军主、本官如故。延兴元年,进号平北将军,未拜,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列传第十一》)
    (注)①太祖,此指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②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文中指北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B.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C.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D.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子,旧指伯父、叔父之孙,或血缘更远的子侄辈;唐宋时始称亲兄弟之子为从子。
    B.偏讳,古代遇君主或尊长之名有两个字的,单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C.貂蝉,指貂尾和附蝉,是古代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为达官贵人的代称。
    D.崩,周代称诸侯之死为崩,后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亦称;后专用以指称皇帝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渊果断干练,深得重用。薛渊接受招抚,从北方潜逃来到南方,得到齐太祖赏识,受命带领部属在帐内警戒保卫,随同征战。
    B.薛渊骁勇善战,立下军功。袁粲发难,薛渊夜中听到豫章王呼叫,领兵抢先赶至石头城下,焚烧城门,奋力攻战,平定了事态。
    C.薛渊多方寻母,孝心可嘉。南投后,薛渊通过多种渠道想与母亲团聚而不得;后魏使到齐,皇上将他给母亲的信交由魏使带去。
    D.薛渊行为不当,屡犯过错。薛渊随驾过乘虏桥,坏了仪卫不能入的规矩;回家,不能乘车,就去掉车轮,让人用车厢抬着他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2)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14.薛渊曾三次自请解职,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东坡”是苏轼的号,这里是词人自称,点明了夜饮的人物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一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D.“夜阑风静縠纹平。”中纹,指水波细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16.“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
    《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
    18.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反映    浑然一体    震撼    揭示
    B.反映    浑然天成    震动    揭示
    C.反应    浑然一体    震撼    揭露
    D.反应    浑然天成    震动    揭露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虽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梦”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确切机制,但有证据显示这种大脑活动对免疫系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白日梦”也能让①             ,让右脑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善于语言思维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不过,很多时候“白日梦”并②             。研究结果显示,走神时候的情绪比专注的时候差,即便手头的工作并不有趣,或者走神想的是些开心的事,专心在任务上时情绪也会更好。“白日梦”与注意控制和无意识有关。从神经活动的角度,与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系统的活动有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发白日梦情况也相对稳定,容易走神的人在不同场合都容易走神。认知能力较低、冲动性强或者控制力较差的人,就更容易走神。另外,也有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也跟白日梦有关,比如③              ,而性格外向的人则较少做白日梦。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40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他在信中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汝其勿悲!
    材料二
    戍边英雄肖思远的战地日记中写到“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中国人的家书和日记,少有豪言壮语,平凡文字背后,却蕴含着切切深情。你学校举办“纸短情长,感悟人生”主题阅读交流,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阅读了上述材料后引发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