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2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分页标题#e
答案以及解析
1.B
2.C
3.D
4.①“网络反腐”具有广场效应,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中国的腐败现象。②“网络反腐”尚未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③“网络反腐”利用不好,有可能成为别有用心之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④对于举报不实或恶意诬陷的行为,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追责措施来控制。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最大弊端”错误,表述夸大其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对于举报不实或诬陷的现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追责措施”只是我国目前在“网络反腐”方面的弊端之一,文中也没有说是最大弊端。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不能否认”错误,原文第三段只是说“不能完全否认”,选项表述绝对。
B.“让他们积极主动反映发现的问题,并去解决”错误,应该是调动“网络反腐”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反腐败机构反映问题,然后反腐败机构进入正式立案调查程序,由反腐败机构进行处理,发现并且解决问题。
D.“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错误,原文第六段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念含义并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D.童某怒而摔狗,网络上掀起了声讨他的巨浪,要求他“抵命”等,谈论的是“网络暴力”,不属于“网络反腐”。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第三段“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反腐倡廉具有广场效应,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中国的腐败现象”分析,得出答案①。
结合第四段“互联网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充其量只能扮演‘线索提供者’的角色,而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分析,得出答案②。
结合第三段“‘网络反腐’要是没有利用好,很可能就会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很多地方发生过”分析,得出答案③。
结合第七段“反腐倡廉走向制度化、法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包括‘网络反腐’,我们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和进步”,第八段“什么样的问题,给出什么样的机制来组织调查研究,应该把它制度化;如果是诬陷,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两方面都给予规范,既保护监督人的权益,也对监督人本身发帖行为进行规范”分析,得出答案④。
5.D
6.B
7.(1)深明大义,有家国情怀;(2)倾心培育人才,有远见卓识;(3)不吝钱财,慷慨大方;(4)嫉恶如仇,有正义感。
8.(1)丰富并突出了朱夫子的儒者文人形象。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说话都能引经据典。(2)充实小说内容。故事情节展开的同时,引经据典紧随其后,避免了平铺直叙。(3)增添文采,使小说更具文化韵味。文中引用诗句典故,也增强了可读性。(4)深化主旨,使小说更有思想深度。引用的诗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A.“质家取意,据原初之意立后出生的为兄;文家尚实,据所见立先出生的为兄”错误。由原文“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可知,质家立先出生的为兄,而文家立后出生的为兄。
B.“小说对这种教养方式极力赞扬”错误。因为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儿子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所以小说对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所批判的。
C.“这表现出朱夫子对贫困人家品格的不信任”错误。朱夫子的这种做法表现出他对贫困人家的了解。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肖像”错误。由原文“夫子坚决地摇头:‘不行,给了钱,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有动作和语言描写。但没有对朱夫子的肖像描写。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由原文“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分析可知,朱夫子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在对日战争中牺牲,他在夫人悲痛之余,却说“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且“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把另个儿子也送上了战场。当村人质疑时,她慷慨激昂地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由此可见,朱夫子深明大义,富有家国情怀。
由“在朱夫子送子参军的影响下,更多青壮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可知,朱夫子颇具影响力,村里人纷纷“投身抗日洪流”,只剩下未成年的孩子,她认识到“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于是决定开办义学,教村里孩子认字读书,鼓励孩子读书成才、报效国家,撑起民族的希望。由此可见,朱夫子倾心培育人才,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由“他希望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自习读书,买来煤油和书籍、纸笔一起分给每个孩子”“时间一长,给众多学生买书和‘加油’成了大开销,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夫子嘿嘿一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分析可知,他散尽钱财,为学生“加油”,极好地激励了学生用心读书:他不置办家产,不留祖业,主张子孙自己奋斗。由此可见,朱夫子淡泊名利,有远见卓识。
由“夫子分开众人,气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阳穴连击三拳”“你个浑蛋,偷走买灯油纸笔的钱,就是偷走了孩子们的未来,偷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学习不好,你会毁掉一批国家的栋梁啊!天杀的,老子打你是轻的,不弄死你,就已经便宜了你的狗命!”分析可知,朱夫子惩治偷走买灯油纸笔的蟊贼,触及其皮肉又触动其灵魂,彰显正义,大快人心。由此可见,朱夫子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等,在村人的眼中,朱夫子是“能连中三元”的大才,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说话都能引经据典,丰富并突出了朱夫子的儒者文人形象。
从情节的安排上看,引经据典不仅能使人物形象饱满,而且情节的发展与引经据典相随,每一次情节的波折,都有朱夫子引经据典的补充,避免了平铺直叙。
从小说的效果来看,引经据典增添了小说的文学色彩,使小说增添了文化韵味,如对“加油”一段的引述,不仅增强了可读性,而且让读者增长了见识。
从主旨的表达来看,引用的诗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兵荒马乱总会过去,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使小说的主旨得以深化,更具思想深度,所引的诗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C
10.A
11.D
12.(1)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请教他。
(2)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同‘耻’”错误,应解释为“并列、同列”,句意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他们并列。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B.介词结构后置,“学于师”正常语序为“于师学”。
C.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
D.“不拘于时”被动句,“于”表被动;“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错误。文中并不是说不如他们聪明,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导致学习结果不同。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出”,超出;“犹且”,尚且;“从”,跟从;“焉”,他,代老师。
(2)“其”,自己;“则”,却;“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惑”,糊涂。
参考译文: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13.C
14.B
15.C
16.(1)送信的人采用欺诈的手段求见陈蕃,陈蕃非常恼怒,用鞭子打死了他,因而获罪被降职为修武县令。
(2)陈蕃性格方正严厉,不(随便)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青州下属郡县的官吏听闻李膺的消息后都自行辞官离去,唯独陈蕃因为清廉有政绩而留下。郡中人周缪是高尚纯洁之人,历任郡守征召他,他都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把他请来,陈蕃称呼他的字号而不叫他的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
“皆自引去”的主语是“属城”,“独以清绩留”的主语是“蕃”,所以“蕃”应放后一句,据此排除A、D;
“焉”是代词,代指“周璆”,作“致”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字”放后一句,与“不名”对应,组合成一句话“字而不名”,据此排除B。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陈蕃因与刺史周景意见不合而转投他人”错误。“投传”,指弃官、辞职。原文为“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意思是:剌史周景征召他任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合,辞官离开。“转投他人”没有依据。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陈蕃上书营救,李云最终被罢职,回到了家乡”错误。据原文“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可知,是陈蕃因营救李云而被罢职。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诈”,欺诈;“求谒”,请求拜见;“笞”,名词作状语,用鞭子或竹板;“坐”,因……获罪,触犯法律;“左转”,被降职。
(2)“方峻”,方正严厉;“接”,接待;“高”,清高。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后来遭遇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征召他任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合,辞官离开。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陈蕃)升迁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严苛著称。青州下属郡县的官吏听闻李膺的消息后都自行辞官离去,唯独陈蕃因为清廉有政绩而留下。郡中人周璆是高尚纯洁之人,历任郡守征召他,他都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把他请来,陈蕃称呼他的字号而不叫他的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托陈蕃办理私事,陈蕃根本不与送信的人见面。送信的人采用欺诈的手段求见陈蕃,陈蕃非常恼怒,用竹鞭打死了他,因而获罪被降职为修武县令。(陈蕃)逐渐升迁,担任尚书。当时零陵、桂阳一带山贼作乱,大臣们商议要派军队去征讨。陈蕃上疏说:“从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也是皇上的赤子。导致赤子们作乱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暗中考核州牧太守县令等官员,其中如有执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奉公守法的人去取代他们,这样就可以不必烦劳朝廷的军队了,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外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陈蕃性格方正严厉,不(随便)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抗旨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极刑,陈蕃上书救李云,因此事获罪被罢免回到家乡。永康元年,汉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灵帝即位,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辞让,最终没有受封。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治理,天下人士没有不伸长脖子期盼国家太平的。然而皇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在一起,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陈蕃常常痛恨这帮人,立志诛杀这些宦官。恰逢窦武也有此类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已年过七十,听说变乱发生后,率领属官和生员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陈蕃当天即被杀害。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些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够用来引导扶持民心。东汉大乱,但没有很快灭亡,一百多年之内,依靠的就是陈蕃等人的力量(在支撑)。
17.D
18.B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D.“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错误。据“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飞射在漆黑的地上”等诗句可知,这首诗意在表达对铁匠的歌颂和赞美,立意指向光明,而非“沉重与苦难”“压抑与痛苦”。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B.“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错误。诗歌描写作者从铁匠门前经过又走远,应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故选B。
19.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错误。该诗歌意象是“醉酒”“沸血”“家信”“母亲”,选择这些意象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故选D。
20.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如“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这句中,“怯怯地”“呼喊”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选B。
2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廓”“茫”“砺”“受”“匪”“女”“贻”等。
22.B
23.C
24.D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坐失良机,观望等待,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根据文意,“他始终坚守使命,追逐飞天梦想”等可知此处应该选用“失之交臂”。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根据文意,这里的表述对象是“面貌”,应该选用“焕然一新”。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这里是说“国家民族的事业”,应该选用“蒸蒸日上”。掷地有声,扔在地上能发出声响,形容话语豪迈有力;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此句是用来表述“誓言”的,应该选用“掷地有声”。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与前后语句的衔接、语义的侧重点以及转折关系复句的主句位置,应该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放在后面,排除答案B、D两项;因为上句的表述中心为“航天人”,那么下一句应该承应上文用“他们”等词语来照应,A句与上一句的衔接显然不够紧密,排除答案A。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主语残缺,根据后一句“不仅有……还有……”的提示,可在“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后加上“的”,作为“不仅有……”与“还有……”的主语;“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并列不当,可将其改为“科研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故选D。
25.例文:
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奋斗的机会最终来源于经济发展本身。个人奋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而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打破制约企业积极性的制度壁垒,释放行业发展空间,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平等地进入创新领域、把握创新机遇、收获创新成果。
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作为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人生有意义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深刻认识到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到能够发挥自身能力和干一番事业的地方去。青年们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有关网络词语“躺平”的,所谓的“躺平”,并且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并且这已经成为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本题的任务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关于“躺平”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比如这是一种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等等。但是通过“躺平”的表现可以看出“躺平”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和压力的一种躲避和逃脱,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写作过程中必须体现出正能量,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和心态。
【立意】
1、美好生活来源于奋斗
2、拒绝“躺平”,雄起奋斗
3、拒绝“躺平”,远离“佛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