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答案以及解析
    1.B
    2.C
    3.D
    4.①美在村庄环境改善。②美在村民关系和谐。③美在村民文化生活丰富。④美在乡村敬老孝道等德治文化建设(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5.①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仇庄村注意改善乡村环境,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②弘扬优秀传统治理文化。仇庄村成立了以“村贤”为主的村民宣讲团,发挥乡贤文化优势。③推进乡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仇庄村聘请传统文化专家,通过网络平台,提升乡民的文化水平。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将……相结合,并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就能……”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为此,需要……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展……,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同时,还要站在乡民立场上,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引导乡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可见选项表述绝对,“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的条件和因素很多,选线信息不全。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材料文体特征进行分析的能力。
    C.“材料一……意在增强人们积极投身这项事业的使命感”错误,意在指明新时期乡村如何实现文化振兴,即明确怎么做。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要的是明确材料一的观点,即新时期如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ABC均为乡村精神文明民风文化方面振兴的具体举措,适合作为材料一的论据支撑观点。
    D.“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增长”属于经济层面,不属于材料一论证的内容,可结合材料一第1段“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可见D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如今的仇庄早已变了模样,最直观的就是村庄环境的变化”分析,得出答案①美在村庄环境改善。
    结合“村民三两成群地聚在路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唠家常,一片和谐温馨”分析,得出答案②美在村民关系和谐。
    结合“村里还不定期邀请老师过来指导,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乐坏了。‘每天都有文化活动,这日子可有盼头了’”分析,得出③美在村民文化生活丰富。
    结合“村里会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现场为村民讲述仇庄故事……。村里还成立了以‘村贤’为主要力量的村民宣讲团,定期在孝道文化馆内与大家分享自家故事”分析,得出答案④美在乡村敬老孝道等德治文化建设(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2段“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一方面,要激发……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和材料二第2段“柏油马路宽敞笔直,高耸的路灯上悬挂着各种孝道宣传标语,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得出答案①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仇庄村注意改善乡村环境,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
    由材料一第3段“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料二第2段“村里还成立了以‘村贤’为主要力量的村民宣讲团,定期在孝道文化馆内与大家分享自家故事。此外,村里还创建了……”,得出答案②弘扬优秀传统治理文化。仇庄村成立了以“村贤”为主的村民宣讲团,发挥乡贤文化优势。
    由材料一第4段“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材料二第2段“此外,村里还创建了‘家福学堂’夜间学校,聘请传统文化专家……共同‘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每天与村民分享传统文化小故事,提升了大家的文化水平”得出②弘扬优秀传统治理文化。仇庄村成立了以“村贤”为主的村民宣讲团,发挥乡贤文化优势。得出答案③推进乡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仇庄村聘请传统文化专家,通过网络平台,提升乡民的文化水平。
    6.D
    7.D
    8.①境界大,有时代性、生活实感,拒绝小感觉小感情;
    ②题材广泛,涉及别的艺术门类,拒绝政治概念性的作品;
    ③不排斥艺术抒情性,但情感不矫揉造作。
    9.①《驿站》从驿站切入,自由联想,行文流畅,兼有记叙、描写与抒情,属于散文;
    ②《驿站》描写细腻,文笔优美,情感充沛,富有艺术性和抒情性,符合传统散文的优点;
    ③《驿站》兼顾史实,视野广泛,境界高远,文化意蕴深厚,有“大散文”的特点。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连写三个历史事件,意在说明杜牧、唐羌、张恨水的直言之勇”分析不正确。文章以“驿站”为出发点,依次从杜牧、唐羌其事联想开去,在基本围绕“驿站”行文的情况下,丰富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不是以说明三人的直言之勇为目的。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借驿站旁络绎不绝的车马,直接表明了战况的激烈”说法不正确。《兵车行》的开头并未写明此事发生在驿站旁边,只是说明了行军的阵势和匆忙之感,并不能直接表明战况的激烈。
    B.“用污渍难以拂去体现了思妇的艰辛”说法不正确。“捣衣砧上拂还来”中“拂还来”的是月光,不是污渍。
    C.“催生了《长恨歌》(白居易)、《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名篇”的说法不正确。《鹊桥仙》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无关。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体裁特征能力。
    结合文本二,可以将“大散文”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境界,二是关于题材,三是关于“艺术抒情性”的讨论。
    关于境界:根据文本二“一方面要鼓呼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可知贾平凹心目中“大散文”境界要大,要有时代性、生活实感;根据文本二“拒绝那些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可知贾平凹心目中“大散文”拒绝“小感觉小感情”。
    关于题材:根据文本二“我们拒绝那些政治概念性的作品”,可知贾平凹心目中的“大散文”拒绝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根据文本二“而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述、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留言也发表”,可知贾平凹心目中的“大散文”题材广泛,涉及别的艺术门类。
    关于“艺术抒情性”的讨论:根据文本二“在争论中,有一种观点,叫‘清理门户’,这是针对我们大而化之的散文观的。提出‘清理门户’观点的是一位学者,也是研究散文的专家,是我所敬重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的观点是要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不是不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知贾平凹心目中的“大散文”不排斥艺术抒情性;根据文本二“一部分是那些很琐碎很甜腻很矫揉造作的文章”和“我们担心的是当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写作境界越来越小,如果仍在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能导致散文更加沦为浮华而柔靡的地步。要改变当时的散文状况,必须矫枉过正”,可知贾平凹心目中的“大散文”在不排斥艺术抒情性的同时,指出散文情感不能矫揉造作。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确定《驿站》的散文文体,再结合文本二,依次分析其作为散文的传统特点(艺术抒情性)和新特点。
    根据原文开头句“手头有本《中国文化史词典》,闲暇无事,随手翻翻,却见到这样一条辞目——驿站”,可得出《驿站》一文从驿站切入,根据文本一第2段“感觉深处的驿站,总是笼罩在一片紧迫仓皇的阴影之中,车辚辚,马萧萧,那急遽的马蹄声骤雨般地逼近,又旋风般地远去”,文本一第3段“若是在夜晚,马蹄在驿道上敲出的火花瑰丽而耀眼,于是在门前捣衣的村妇便停下手来,一直望着那火花渐去渐远”,文本一第6段记叙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和第7段记叙汉和帝受用荔枝等内容,可得出《驿站》自由联想,行文流畅,兼有记叙、描写与抒情,属于散文。
    根据文本一第2段“词典上的解释似乎过于矜持。感觉深处的驿站,总是笼罩在一片紧迫仓皇的阴影之中,车辚辚,马萧萧,那急遽的马蹄声骤雨般地逼近,又旋风般地远去。轮值的驿官匆匆验过火牌,签署文书到达本站的时间,那边的驿卒已经换上了备用的快马,跃跃欲试地望着驿道的远方”和第3段“西风初至,砧声四起,为久去不归的征人赶制寒衣。自从班婕妤写出《捣素赋》以来,捣衣的情境便成为闺怨诗久吟不衰的重要母题,砧声总是在秋夜响起,而寒衣一般都要送往塞外,诗人们穷极才思,把女子捣素的动作描绘得舞蹈一般婀娜多姿,并对那划破静夜的砧声特别作了牵人心魂的渲染”等内容,可得出《驿站》描写细腻,文笔优美,情感充沛;
    根据第3段“但有谁曾把这月下的砧声和驿道上的马蹄声作过类比和联系,写出思妇目送驿马远去时的悲剧性感受呢”可知《驿站》富有艺术性和抒情性,符合传统散文的优点。根据文本一第5段“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第6段记叙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第7段记叙汉和帝受用荔枝等内容,可得出《驿站》兼顾史实,境界高远,文化意蕴深厚,有贾平凹“大散文”的特点。
    10.B
    11.C
    12.D
    13.(1)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
    14.(1)派壮士穿上与赤眉军一样的服装;(2)埋伏在道路两旁,突然出击;(3)乘胜追击。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臣希望国家别忘了河北之难,为臣也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来多次被光武帝召见,宴请,商议平定蜀地。过了十多天,皇上让冯异的妻子儿女跟随冯异一起回到关中。
    采用排除法。第一分句,“无忘”的宾语是“河北之难”,在其后断开;小臣是自谦,做后句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D。第三分句,“宴见”是固定词组,意思是在皇帝公余时被召见,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刘秀自封尊号”有误。依“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得出不是自封,而是他封。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主动认罪”“皇帝宽恕了他”有误。因为冯异长期在外作战,小人乘隙构陷冯异,皇帝不信才把弹劾他的奏章示以冯异。所以,冯异并不是主动认罪,皇帝也不是因和他有旧情而宽恕他。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间”,从小路,偷偷地。“行”,巡察。“为……所”,表被动,被。“执”,抓住。“从兄”,堂兄弟。“因”,趁此。“荐”,举荐。
    (2)“久”,长时间的。“有章”,有奏章,或弹劾。“专制”,独断专行。“归”,归顺。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题干“如何打败赤眉”,强调的是作战技巧。依原文“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可知,冯异让士兵乔装成赤眉军,埋伏在路旁。两军交战时,混入赤眉军,衣服相乱,难以识别,制造混乱。最后穷追不舍,致使敌军溃败。为此可概括为三点①乔装埋伏②制造混乱③乘胜追击。
    参考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他爱好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初起时,冯异以郡掾的身份监察五个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共同守城,为王莽抵御汉军。光武攻击颍川时,攻打父城攻不下来后,就驻兵于巾车乡。冯异秘密地到所管辖的属县巡察,被汉军抓获。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跟随光武,于是举荐冯异,冯异得到了光武帝的召见。冯异说:“我的老母尚在父城之中,请允许我回去据守五个城邑,立功来报答您的恩德。”光武说:“很好。”冯异回去后,对苗萌说:“当今众将领大多暴虐专横,只有刘将军所到之处不抢掠。我看他的言谈举止,并非庸俗之人,可以归附他。”苗萌说:“我与您生死与共,一切都听从您的安排。”冯异等人随即打开城门奉上牛酒相迎。光武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光武从蓟城城东快速南下,来到饶阳的无蒌亭,当时天寒地冻,众人饥渴疲惫,冯异送来了豆粥。到了南宫县,遇上了大风雨,光武进入路旁的空房子里,冯异又送上麦饭。光武于是又渡过滹沱河,冯异又跟着光武击败王郎,被封为应侯。冯异为人谦让,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遇,总是让自己的车到路边避让。进退都做好标记,军中称为最有秩序。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冯异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攻破邯郸后,军中调整将领部署,并重新分配各自的归属。很多将士都愿意跟从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冯异跟从光武平定了河北,诸将领都劝光武即位,于是,冯异同诸将领议定“光武”为尊号。这时,赤眉扰乱三辅,于是派遣冯异讨伐赤眉,并授予征西大将军,与邓禹一同攻打赤眉。冯异让壮士换成赤眉军的衣服,埋伏在路旁。伏兵突然冲出,衣服相同,赤眉军难以相认,于是众人惊溃。冯异追击,打败了赤眉军。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光武派人将奏章拿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道:“臣在军队只是充数,受到皇上错爱,处于大将的位置,封为通侯,受命执掌一方大权,从而立下一点功劳,冯异见所示臣的奏章,我惶恐不安,”光武下诏回答曰:“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义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赐予冯异珍宝锦缎。冯异稽首道谢,说:“今天,臣希望国家别忘记河北之难,为臣也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来多次被光武帝召见,宴请,商议平定蜀地。过了十多天,皇上让冯异的妻子儿女跟随冯异一起回到关中。第二年夏天,冯异与诸将攻打落门,未成功,病发,死于军中,谥号曰:“节侯”。
    15.A
    16.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A.“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错。“肯”相当于“岂肯”,意为“哪里、怎么”,表反问语气;雕鹗不愿依木而栖,表现了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长河”指黄河,“太华”指西岳华山,本句的意思是雕鹗在空中盘旋的时候,黄河不过如匹练一样大小,华山就像一个拳头那么高。
    比喻手法的运用。把“黄河”比作“匹练”,把“太华”比作“拳头”,生动的写出了即使是壮阔的山河在雕鹗眼中也是如此的渺小。
    衬托手法的运用。以黄河小,华山低,来衬托突出雕鹗飞翔之高、气魄之大。
    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本诗借雕鹗在极开阔的天空中飞翔,睥睨山河,以“雕鹗”写人,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17.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缦,檐,啄,锱,铢,赂,劫。
    18.C
    19.B
    20.殷商甲骨文的“樂”字为“丝附木上”,说明早在甲骨文产生以前我国就已存在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上文“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又名累祖)开始制作蚕丝”,根据话题一致性原则,此处应该接着“丝”说下来;按照逻辑关系,先“以丝为弦”,然后才能“弹之得音”。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取悦”“企求”等体现拟人修辞。
    A.对偶,“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
    B.拟人,山“相看两不厌”。
    C.反衬,以动衬静。
    D.比喻,把“琵琶声”比喻成“宛转流畅的鸟鸣声”和“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去掉“从”;二是搭配不当,“存在”的宾语应是“弦乐器”,不是“弹奏”,去掉“弹奏了”。
    21.①后来虽然分了家;②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③其中的诗分两类。
    22.①诗歌与音乐最密切;②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③《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句①后面的句子“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以推知“诗”和“音乐”已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还有联系;再由句①前的内容“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可判断,句①处就填的句子为“后来虽然分了家”。
    从句②前的内容“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以捕捉到信息:有描写音乐的诗存在;句②后的内容“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意思是历朝历代描写音乐的诗歌就有很多,这是作为例证来证明前面观点的。所以推知句②处应填的内容为“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
    由句③前的内容“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推知,《音乐女神》是一部描写音乐的诗歌集;再从句③后的内容“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可推知句③应填的内容为“其中的诗分两类”。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
    第一段:根据相关句子“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可知,本段论说的是音乐与诗歌之间最密切的关系。故第一段意思强调为“诗歌与音乐最密切”。
    第二段:根据相关句子“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可知本段论说的是诗人更容易受到音乐的触发而写出诗。故第二段的意思强调为“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
    第三段:根据相关句子“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可知在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中,只有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中的诗与音乐结合的好。故第三段的意思强调为“《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
    23.例文:
    青年追梦须借“势”
    青年追梦奋斗的路上,往往不能只依靠单纯的苦干,正是“大鹏南徙依扶摇,青年追梦须借势”。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认识到平台、起点的重要,学会顺势而为,甚至自我造势,无疑是青年的一门必修课。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依赖于它所在的平台——青藏高原,而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失去自己的舞台后,只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两厢的巨大差别就在平台带给人的资源不同,结局自然是鸿泥之别。
    平台是智者眼中的“势”。放眼古今善于借势的人,往往能勇立时代的潮头。
    秦王扫六合,是承接六国纷争之势;诸葛定隆中,是借助民心归汉之势;马云创淘宝,是紧扣网络大兴之势……凡借势之人,莫不是善于运用平台之人。小米总裁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风口是什么?是平台,是“势”。
    话说回来,平台能助人成长,也易让人渐生膨胀之心,迷失自我。每一个人都应时刻保持谦卑情怀。
    法国作家雨果说:“骄傲是所有英雄人物都能受到伤害的处所。”骄傲之人往往夸大自己的功劳,忽视平台的作用。他们甚至认为地球离了自己就不会转了,正如《乔家大院》中孙茂才信心满满地离开乔家,投奔乔家的竞争对手钱家时所听到的那句话:“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不是珠峰巍峨衬托了高原,而是青藏高原成就了珠峰。
    所有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不是单单依靠平台。
    “青少年需借助平台成就自我,但更重要的是应伴随平台一起成长。”作家王蒙如是说。李子柒在微博上有2700多万粉丝,在Youtube有1000多万粉丝,表面看是平台成就了她。李子柒的火,源于她视频的取材,没有了城市快节奏生活,充满了日出而起,花香绕梁的乡村野趣,让人倍感惊喜。同时,李子柒的火,更是源于她的不慌不急,每一个作品都精耕细作,每一个作品都能让人静下心来。反观咪蒙原本在微信公号上有1000万粉丝,却因贩卖焦虑被各大平台永久封号。真正厉害的人都不是借助平台狐假虎威而是沉下心来苦练内功。
    愿大家都能在追梦之途中,像鹏鸟一样借助扶摇直上云天,更愿大家能苦练内功,成就自我,提升平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审材料:
    材料(1)突出了平台的重要性,可立意为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
    材料(2)以陈子昂的例子反面证明了平台的重要性,即没有平台英雄无用武之地,由此可知才华的施展需要平台。
    材料(3)张桂梅校长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张桂梅校长为大山里的女孩创建了读书的平台,借助平台很多大山里的女孩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可以立意为好平台成就真人才、平台需要人才搭建才可成好平台等。
    材料(4)是从时代的角度讲的,“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青年要把握国家与时代的机遇,可以立意为新时代处处皆平台。
    这属于常见的“A与B”关系型材料作文,考生必须写出“平台”与“人才”二者之间的关系,至于二者中谁更重要,考生可以畅谈自己的看法,不过,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最佳立意还是:平台成就人才。
    审任务:要求在某报社开设的“青年论坛”栏目发表看法,那么,也必须要考虑“青年”这一对象,自己(说话者)的身份也必须是青年。
    【立意】
    1.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
    2.是人才,可自搭平台,展现自己;
    3.平台需要人才搭建才可成好平台;
    4.好平台成就真人才;
    5.是人才则处处皆平台;
    6.平台再好,不善于定位也难以成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