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乡村振兴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一方面,要激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自然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须将传统的乡贤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为此,需要把各项资金切实用在乡民最渴望、最需要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展乡村教育,兴盛乡村文化,改变乡村学校的式微状态,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乡民,让乡民用科学思维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站在乡民立场上,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引导乡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
(摘编自王慧姝《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的一环。千村千面,其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各不相同的乡风与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植入了民淳俗厚的新风尚,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美丽乡村。
通州区仇庄村从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村,变成现如今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一变化,始于“以文化人”。曾经的仇庄有“三多”:矛盾多,吵架多,上访多。如今的仇庄早已变了模样,最直观的就是村庄环境的变化。柏油马路宽敞笔直,高耸的路灯上悬挂着各种孝道宣传标语,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绿植遍地。村民三两成群地聚在路边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唠家常,一片和谐温馨。在仇庄,每年腊月二十是“老人节”,这天,全村人都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每逢七一、国庆、重阳等重要节日,村里会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现场为村民讲述仇庄故事,每年开展活动20余次,村民参与达5800余人次。村里还成立了以“村贤”为主要力量的村民宣讲团,定期在孝道文化馆内与大家分享自家故事。此外,村里还创建了“家福学堂”夜间学校,聘请传统文化专家,每周六晚为村民集中授课,共同“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畅谈家庭之道、幸福之道,并通过“仇庄学习书院”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每天与村民分享传统文化小故事,提升了大家的文化水平。
与仇庄村相距70公里的密云区西邵渠村,同样是一派祥和景象。村民文化活动室里,太阳透过落地窗晒得满屋热气,几位身穿大红色棉袄的村民正在排练节目。临近元旦佳节,他们正在为演出做准备。“西邵渠,我爱你,我爱你这绿水青山……”,用高粱秆制成的荆笛乐声悠扬,几位村民激情满怀地唱起村歌《我爱我的西邵渠》。这首歌正是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这间屋子里创作出来的。自从村里建了这处文化中心,每天最热闹的就是这儿,扭秧歌、唱大戏、练模特步、学广场舞,每到冬季农闲时节,村民就扎根在这里不走了。村里还不定期邀请老师过来指导,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乐坏了。“每天都有文化活动,这日子可有盼头了。”76岁的老人戴德瑞说。西邵渠村党支部书记赵青山告诉记者,村子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村北原来有一处废弃坑塘,占地两千余平方米,如今改造一新,添了绿树红花和亭台楼阁,成了村民遛弯儿的好去处。
像仇庄村和西邵渠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人们欣喜地看到,乡村振兴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摘编自王可心《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助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要大力发展农业,还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B.将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赋予乡村以自治功能,就能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
C.乡风与文化决定了乡村之间的差异,因此乡村振兴应当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并进行文化创意升级。
D.西邵渠村村民在文化活动室彩排节目,农闲时节不愿离开,这表明该村村委正视乡民的文化需求,并得到大家支持。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体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是论述文,首先提出总观点,然后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乡村振兴的文化指向。
B.材料二是新闻,点面结合,反映了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表达了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C.材料一具体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意在增强人们积极投身这项事业的使命感。
D.材料二引用歌词和老人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也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五里界街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交给了村民。
B.十八洞村改善村居环境,打造特色山寨,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远近游客。
C.红寺堡区为乡村学校招聘一批高水平教师,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D.明月村大力发展晚红血橙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4.乡村文化振兴所造就的美丽乡村,美在何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仇庄村为例简要说明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驿站
夏坚勇
手头有本《中国文化史词典》,闲暇无事,随手翻翻,却见到这样一条辞目——驿站,诠释为: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住处。后面还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辞目:羽檄、军台、驿丞……林林总总,在惜墨如金的词典中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可见这词条的负载是相当沉重的。
词典上的解释似乎过于矜持。感觉深处的驿站,总是笼罩在一片紧迫仓皇的阴影之中,车辚辚,马萧萧,那急遽的马蹄声骤雨般地逼近,又旋风般地远去。轮值的驿官匆匆验过火牌,签署文书到达本站的时间,那边的驿卒已经换上了备用的快马,跃跃欲试地望着驿道的远方。驿道上滚滚的烟尘会惊扰得避让的行人惶惶不安。此刻,在田间劳作的农夫会望一眼那远去的快马,心头难免一阵猜测:那斜背在驿卒身后的夹板里,是升平的奏章,还是战乱的捷报?或许过不了几天,从相反方向驰来的快马,少不了要降下抽丁增税的圣旨哩。
若是在夜晚,马蹄在驿道上敲出的火花瑰丽而耀眼,于是在门前捣衣的村妇便停下手来,一直望着那火花渐去渐远。“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西风初至,砧声四起,为久去不归的征人赶制寒衣。自从班婕妤写出《捣素赋》以来,捣衣的情境便成为闺怨诗久吟不衰的重要母题,砧声总是在秋夜响起,而寒衣一般都要送往塞外,诗人们穷极才思,把女子捣素的动作描绘得舞蹈一般婀娜多姿,并对那划破静夜的砧声特别作了牵人心魂的渲染。但有谁曾把这月下的砧声和驿道上的马蹄声作过类比和联系,写出思妇目送驿马远去时的悲剧性感受呢?
驿卒的神色永远严峻而焦灼,那充满动感的扬鞭驰马的形象,已经成为一幅终结的定格。对于他们,这或许只是出于职业性的忠诚,他们大抵不会意识到,一个古老而庞大的王朝,正在这马蹄声中瑟瑟颤抖。请看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玉环爱吃荔枝,这种个人的小嗜好本来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她不是一般的女人,而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皇贵妃,于是,个人的小嗜好便演成了历史的大波澜,搅得天翻地覆。据说为了进荔枝,一路上驿马踏坏了无数良田,而驿站中的马匹也跑死殆尽,驿官无法应差,纷纷逃去。当杨贵妃远望着“一骑红尘”而展颜一笑时,那笑容背后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含义,她只是觉得挺开心,最多也不过有一种“第一夫人”的荣耀感,或许还会勾起一缕思乡之情,因为荔枝来自她的巴蜀老家。她绝对不会想到,在驿马经过的漫漫长途中,有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已为她准备了一座香冢。
其实,千里迢迢用驿马进献荔枝,唐明皇和杨贵妃都不是始作俑者。《后汉书·和帝纪》载:“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有唐羌其人,向朝廷冒死进谏:“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这位汉和帝倒不很固执,居然听进去了,下诏停止了这一暴政。汉和帝受用荔枝,大概只是为了延年益寿,没有多大意思,后人知道的也就不多。
一千多年以后,一位住在重庆的文化人有感于时事,操起讽刺诗作武器:
荒村细雨掩重霾,警报无声笑口开。日暮驰车三十里,夫人烫发进城来。
小诗在重庆《新民报》一经发表,立即不胫而走,各家报纸纷纷转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头,一边是最高当局高喊着“一滴汽油一滴血”,要国民勒紧裤带;一边却是高官政要们奢侈豪华,挥霍无度。比之于杜牧的《过华清宫》,这首小诗自然更带点打油的味道,但对权贵讽刺之辛辣,却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写诗的文化人其实是位小说家,他叫张恨水。
文本二:
有人说:什么是大散文?一九九二年我们办《美文》杂志时,散文界是沉寂的,充斥在文坛上的散文一部分是老人们的回忆文章,一部分是那些很琐碎很甜腻很矫揉造作的文章。我们的想法是一方面要鼓呼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另一方面鼓呼拓开散文题材的路子。我们杂志坚持我们的宗旨,所以十多年来,我们拒绝那些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拒绝那些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而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述、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留言也发表。没有发表过散文诗和议论缺斤短两一类的杂文。在争论中,有一种观点,叫“清理门户”,这是针对我们大而化之的散文观的。提出“清理门户”观点的是一位学者,也是研究散文的专家,是我所敬重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的观点是要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不是不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担心的是当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写作境界越来越小,如果仍在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能导致散文更加沦为浮华而柔靡的地步。要改变当时的散文状况,必须矫枉过正。现在看来,我们的“大散文”观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肯定。
(注)文本一《驿站》选自《湮没的辉煌》,后入选“东方文化大散文原创文库”。文本二为贾平凹对散文的一些看法,他早年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词典释义入手,随意而富有生活实感,“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则暗示了“驿站”文化意蕴的厚重。
B.文章从农夫、思妇等多角度展开叙写,“砧声”和驿站本无直接联系,是作者有意要将其与驿站马蹄声相类比。
C.杨贵妃的故事中,进献荔枝需途经驿站,她最后死去的地方“马嵬驿”恰好也是个驿站,如此行文十分巧妙,也发人深省。
D.文章从“驿站”切入,看似写驿站,实则重在“讽喻”,连写三个历史事件,意在说明杜牧、唐羌、张恨水的直言之勇。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车辚辚,马萧萧”是杜甫《兵车行》的开篇,借驿站旁络绎不绝的车马,直接表明了战况的激烈。
B.“捣衣”也称“捣素”,是古诗中思妇的典型动作,如“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污渍难以拂去体现了思妇的艰辛。
C.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唐宋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催生了《长恨歌》(白居易)、《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名篇。
D.张恨水的作品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左翼作家鲁迅也曾写过同一题材的作品,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的名句。
8.贾平凹呼吁要创作“大散文”。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贾平凹心目中“大散文”的特点。
9.如欲以“《驿站》的散文性”为题写一则《驿站》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曰:“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因复度呼沱河,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从平河北,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时赤眉暴乱三辅,乃遣异讨之。拜为征西大将军,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帝使以章示异。异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诏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赐以珍宝衣帛。异稽首谢曰: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从事,文中指官职,亦称“从事掾”,为汉刺史的佐吏;现代指干某项事业。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D.稽首,古代跪拜礼,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片刻,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他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认定此人值得托付,苗萌深表认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
B.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他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病死军中。
C.冯异为人谦让,不矜己功。路上遇到其他将领,他主动避让;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劳,他没有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D.冯异忠心为主,获得信任。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并且主动认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
(2)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
14.冯异是如何打败赤眉军的?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雕鹗在秋天
范仲淹
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
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①。
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
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
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
(注)①攀跻:攀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顶是( )
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
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调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
C.“群毛遁”“百鸟睽”写了走兽飞愈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
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
16.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琴,一种历史悠久及文化内涵丰富的丝弦乐器。从殷商甲骨文的“樂”字为“丝附木上”,说明早在甲骨文产生以前我国就已存在琴瑟之类的弦乐器弹奏了。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诗经》等文献。甚至许多古籍中有将琴的创制推至远古的伏羲、神农、尧、舜等说法。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又名累祖)开始制作蚕丝。( ),很有可能在黄帝时代已出现。
古琴音乐,作为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审美趣味的器乐,始终具有自己独立的音乐品格。古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唐乐中,绝不是取悦于喧闹的殿堂宴饮歌舞场合,而是企求在“简静”的意境中表现内在的情思和感受,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超越尘世的音乐境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弹丝得音,以丝为弦,并因而获得“乐”的概念
B.那么获得“乐”的概念,以丝为弦,弹之得音
C.那么以丝为弦,弹之得音,并因而获得“乐”的概念
D.那么获得“乐”的概念,弹丝得音,以丝为弦
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 ① ,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②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
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 ③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7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