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新版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根据教育部文件,2020年秋季,部分准备上高一的同学将会首先使用高一新版课本——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版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起来夯实基础,学习掌握。
    
    课程标准: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重、难点:
    1.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
    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掌握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百家争鸣”是大变革的思想反映。
    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
    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革时期,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0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背景: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2.表现
    (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称“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①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②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3.结果: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4.影响
    (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0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
    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②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农业生产率提高。
    (2)工商业
    ①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
    ②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③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2.变法运动
    (1)背景:兼并战争日趋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代表: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④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03
    孔子和老子
    1.孔子
    (1)生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
    (2)主张
    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适时改良。
    (3)成就
    ①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②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古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2.老子
    (1)生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2)主张
    ①万物本原为抽象的“道”。
    ②包含朴素的辩证法。
    ③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04
    百家争鸣
    1.社会变革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
    (2)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争相招揽人才。
    (3)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2.百家争鸣
    (1)内涵: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代表
    ①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②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③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⑤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3)影响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