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人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和美国开战?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8:01:33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Topic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和美国交战,这个原因人们众说纷纭。其实很简单一个道理,“能源问题”。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 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 1940年冬季,英国跨大西洋能源供给线遭到德国潜水艇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因此越发关注事态发展。1941年4月,德国攻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在克里特岛和北非重创英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延长美国在大西洋的中立区,并将巡航线进一步向东延伸,以防止希特勒进攻。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进一步增强该地区潜艇追踪和护航的力度,并调遣太平洋舰队增援大西洋舰队,美国因此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因此将支援英国置于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东京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四项原则:从中国和印支无条件撤军,放弃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实质性部分并恢复“门户开放”)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 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也一直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如果将日本逼**胡同,日军将会做出没有任何暗示的猛烈还击,因为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罗斯福总统依然坚持认为,尽管有些冒险,但这不会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总统认为战争依然十分遥远。即便日本攻打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安全。 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 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使节递交了对美日谈判方案的最终修改意见,即著名的“赫尔备忘录”,备忘录要求日军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陆、海军和警察部队;在中国除了重庆政府,不得支持任何其他政府或政权;实际上废除德意日同盟条约。同日,日本机动舰队主力向夏威夷进发 。12月1日下午,日本御前会议在对“赫尔备忘录”进行研究后,认为在外交方面几乎没有回旋余地了。于是准备对美、英、荷开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对于美国而言,万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日军偷袭时不在港内。然而对于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最终表明是一场更大的失败,它正好给主战的罗斯福总统找到了对日宣战的最好借口,他再也不用说服国会以保护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名义向日本宣战,而本来对参战与否犹豫不决的美国人民也立即团结一致加入抗日行列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