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历史 > 课外阅读 > 参考资料 >

将“追问”进行到底!


    将“追问”进行到底!
    刘玉广
      
    关键词:追问;课堂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29一03
    “追问”是人们探究未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法门。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养成“追问”的习惯。
     案例一:
    近日我听了一节课,题目是《鸦片战争》,教师的素质很高,上课如行云流水,能打很高的分数。不过,课堂上出现的一件小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位教师在引导同学分析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所带来的危害时,出示了一张中国人躺在榻上吸食鸦片的图片,问:这个人吸食鸦片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几乎所有同学都很配合地说:形容枯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倾家荡产等等,但却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爽!这让我很意外,上课的老师也吃了一惊。“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对学生来一句‘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这种‘外交辞令’显然能将学生搪塞过去,这样可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教学任务也能如期完成,但这样做,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学生质疑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1]遗憾的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铸成了一次典型的生成性资源的浪费!这位老师很老成、很从容,狠狠瞪了这位同学一眼,又继续上课了。这位同学也很“识相”,这节课就一直低着头,再也没说过一句话,也没再回答过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对这样的同学横眉冷对,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方式呢?教师想过学生说抽鸦片爽的原因了吗?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请这位同学讲讲原因呢?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一次教育的良机?是谁,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同学低下头去,他的头何时能重新抬起呢?
    为什么不追问呢?我想,这位教师完全可以这样追问,“抽鸦片很爽是你真实的想法吗?”“过把瘾就死值得吗?”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追问,这位同学一定会有所感悟。在这里,追问本应该是一把妙手回春,切除病灶,让机体与灵魂重回健康之路的手术刀。
     案例二: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52页[学思之窗]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自诩为西方文明的国家军队会将东方的文明精华焚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你能猜测一下英法联军将圆明园焚毁的原因吗?
    学生1:他们抢了很多东西,焚烧圆明园是为了销毁罪证;另外,他们可能妒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是妒忌心理在作怪。(许多学生大笑)
    师:后面一位同学,你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学生2:我感觉第一种说法比较符合逻辑,第二种似乎不大可信。
    师:为什么你认为第二种不太可信呢?
    学生2:感觉吧,用妒忌心理来解释历史好像不太合适。
    师:那你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
    学生2:我以为还有一个原因,英法联军想吓吓清政府,为以后的讨价还价奠定基础。
    师:你们认为你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两位同学沉默了一会)
    学生1、2:不敢确定。
    师:为什么不敢确定?
    学生1、2: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事实作为证据。
    师:太好了,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但一定要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那英法联军到底是因为什么将圆明园烧毁呢?
    接着,我展示了下面几段王道成先生的认识: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烧圆明园,这个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他说是因为有三十七名英法俘虏在圆明园受到了虐待,所以呢要焚烧圆明园来作为报复。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不是这么一回事,9月21日僧格林沁在捉拿了巴夏礼他们二十几个人送到圆明园以后,他在圆明园只过了一个晚上,因为圆明园不是个关押俘虏的地方,所以第二天呢,就把他们就转送到了刑部,把他们分别囚禁在刑部的南监和北监,因为刑部监狱里边关押外国人这是破天荒的事,因为过去从来,刑部监狱里边没有关押过外国人,所以,这个刑部尚书赵光。和另外两个刑部的官员,他们亲自到了这个南北两监去察看,看俘虏在这里边生活究竟怎么样。还跟那管理监狱的,这些人讲,就说你们要小心防守,不可凌虐,简直是待如上宾,这巴夏礼在离开刑部监狱的时候还摘下了帽子向监狱的管理人员一再地表示感谢,你们看,如果是他们真正的在这个“监狱”受到了虐待,像额尔金讲的那样,巴夏礼离开监狱的时候会这样吗?
    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呢,是我们国家呀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这些英法侵略者是为了掩盖他们抢劫圆明园的罪行,所以说把圆明园烧了,这个说法也是不可靠的,因为在英法侵略者看起来,战胜了一个国家,抢劫他的东西这并不是什么罪行,所以法国那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呢,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像这样的人,他并不认为(抢劫)是一种罪行,他能够放火把它烧掉吗?第三种说法呢,这是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我的看法。我认为英国侵略者之所以要焚毁圆明园,他是要以此对清王朝施加压力,使清政府尽快地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签订和约,以便他们能够按原定的计划从北京撤出。为什么我要这么看,因为在1860年,英法联军从香港出发的时候,还是春天,他们的军官和士兵,都是春装,但是北京呢,到了十一月天气就冷了,而天气寒冷以后对英法侵略者是很不利的,大家知道拿破仑一世在攻打莫斯科的时候,就遇到了严寒的天气,因为他们的士兵,还是穿着春天的衣服,结果是很多兵士被冻死饿死,所以英法联军这次在出发的时候就定下了撤军的日期,就必须在11月1号以前,要撤离北京,但是他们提出的条件是非常苛刻,作为清方的谈判代表奕不敢接受,接受了以后不好跟咸丰交代,所以不敢跟英法侵略者接触,所以一直到了这个十月中旬,到十五号都还没有动静,所以这个额尔金就认为,只有是用烧毁圆明园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因为额尔金,他很清楚,额尔金和格兰特,他们深深地知道,圆明园在咸丰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圆明园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园林,而是从雍正朝开始,从雍正以来五朝的皇帝,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当时的这个政治中枢,不是在紫禁城。而是在圆明园,皇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圆明园里边。都在那处理这个国家的这些人事,他认为焚毁圆明园可以对清统治者产生正面的作用,所以就以虐待英法俘虏,就以英法俘虏啊,在圆明园受到虐待为借口,下令焚毁圆明园……”[2]
    

──以上材料引自王道成《圆明园到底是谁烧的!》
    师:王道成先生认为以往人们在认识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原因时有哪两种主要说法?王道成先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答略)
    师:大家看看,我们和王道成先生的有什么差距吗?
    学生3:他的观点,我们也想到了,只是我们没有提供事实进行证明。
    师:对,那你们认为王道成先生的说法一定是正确的吗?
    学生4:不一定,说不定我们还会发现其他事实。
    ……
    证据意识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这种意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个案例的追问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力,特别是提高了学生证据意识,易于使其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在这里追问是一把圣火,指明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正道!
     案例三:
    张汉林老师发表过一篇文章──《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三种问法──基于三维目标视野的分析》。文章中,张老师先是提出了典型的传统问法: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接着使用了着眼点在于过程与方法的提问方法: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但张老师对这两种问法,都不满足,继续追问: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张老师的这一追问山高水长、立意高远,它唤起了学生的民族反省意识,充分挖掘了鸦片战争蕴涵的历史教育价值,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次反省民族、认识自我的机会。”这不禁让人想起蒋廷黻先生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4](p.16)历史上的中国人曾经一度浑浑噩噩、愚昧难醒,在遭受重创之后,依然如故。有鉴于此,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思想和历史反思意识应当在学生心中牢固地扎根!在张老师这里,追问是一服清醒剂,又像一股春风,苏醒了久违的思想,让人在痛苦之后痛思,在痛思之后通悟!
    很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面对面》,喜欢其在交流中探询,在追问中求真的风格。追问吧,柱追问中升华我们的思想;追问吧,在追问中探寻我们的未知;追问吧,在追问中参透历史的灵魂!
    作者简介:刘玉广,男,1975年生,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参考文献:
    [1]戴文君.老师,错了[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09(1).
    [2lhttp://gz.yuwen789.com/Article/200703/3113_2.html
    [3]http://hist.cemp.com/jEqj/jd/200802/9321.html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