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http://www.newdu.com 2025/05/19 04:05:48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理解:(1)列举实例表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近代革命的事实以及现阶段我国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为习惯以及了解中国国情,从而激发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复习提问: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上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做? 导入新课 以上,是我们在这一课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世界,世界的本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以上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的。那么,唯心主义世界观又是怎样认识界本原的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习第三节第三框。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别找出课文中列举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的观点。) 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 (I)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3)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5)气者,理之依也。 、 唯心主义思想和观点: (l)心外无物; (2)存在即被感知; (3)物是观念的集合。 想一想心外无物存在即被知为什么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简单解释,并介绍,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柳宗元、王守仁、贝克莱的生平。) 提问: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恩格斯语录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看漫画)他们分别是什么观点? (学生回答: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物主义和?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意识的反映 正是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对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便形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哲学被划分为两大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板书) (1)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板书) 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因为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要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