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原因(5)


    "孟母三迁"这一成语包含了什么哲学寓意?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对于外因,我们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决不可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这方面,既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出高徒”等有益经验,也有“哥们义气害死人”之类的沉痛教训。因此,我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到对我们成长的有利因素,并充分发挥这种因素对我们成长的促进作用,力争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对我们成长的不利国家,并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和外因结合起来。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板书)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视频播放)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98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的成就录象中的内因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首先充分重视内因。这个内因就是始终把立足点放在我们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我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度过难关的,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奋斗,再好的机遇,再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会白白错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也就只能成为一种美好愿望。
    1)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板书)
    (视频播放)中国与关贸总协定 中国申请复关 中美签署入世协议
    议一议:为什么中国经过十三年的艰苦谈判,都希望加入WTO?
    是不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发展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我国人民自己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这是决定四化大业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不能把自力更生理解为闭关锁国,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人才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目的是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然,在实行对外开放中还要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有害的东西的侵蚀。
    2)扩大对外开放(板书)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对外开放时,总是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强调“要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上述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坚持自力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关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自力更生是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应该清醒地看到,“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穷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
    3)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板书)
    本课小结:
    学生做归纳,老师总结。(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一、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1)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2)正确看待机遇,善于捕捉和把握
    3)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1)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扩大对外开放
    3)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于“事物发展的原因”的设计思路
    作者:蔡燕 王晓红 贾文芳
    ①学生的学习背景:
    本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回答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的问题,因此,与第二、三课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本框题内容充分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特别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来都受到格外重视和普遍欢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