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一切从实际出发》(3)


    三.教师讲解复习本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呢?
    回答是否定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2.既然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状况来客观地决定,不能由人主观随意地选择,那么,为什么又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根本原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不仅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而且生产关系的变更也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于生产力的水平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状况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但是,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为各阶级共同认可。不同的阶级,集团按照本阶级、集团的利益,主观上总是希望生产关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们在主观上就要选择生产关系。中国从1840年以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都试图选择一种社会制度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当然,无产阶级也在探索,在选择。
    (3)主观选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主观愿望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趋势,是否符合本国所处的内外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认识、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国情及世界环境,认定中国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而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发展历程,同样是客观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成功,这只是体现了主观选择的科学性,体现了主观选择与历史发展客观性的统一,绝不意味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3.“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对人们的行动会有什么影响呢?
    它会使人们放弃认识世界的主观努力,从而使改造世界的活动失去正确的指导。我们青年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要参加改造世界的实践。为了正确有效地进行实践,我们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4.从主观方面看,人们为什么犯错误?
    首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其次,从主观来讲,由于人们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的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可能发生错误的认识。从客观来讲,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和许多方面的总和,并且客观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客观历史条件和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能发生片面性,也可能发生错误。
    第三,过于强调主观的作用,忽视了客观事物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忽视了事物运动性和特殊性,都容易在实践或认识中犯错误。
    5.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学生来讲,有多方面意义。
    ⑴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⑵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只有了解国情,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