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第六讲(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06:05:05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知识要点: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封闭的封建农业经济时代) 始于:秦汉时期 1.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2.从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 3.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4.唐安史之乱,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封闭的社会主义经济时代) (一)特点: 人口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流动数量少。 1.活跃时期:1954—1960年,建国初期的活跃经济。 2.低潮时期:1961—1976年,文革期间的严格管理。 3.回升时期:1977—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 (二)人口迁移方向: 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西藏 人口净迁入地区——其他地区 (三)迁移人员类型(目的): 安置失业、闲散劳力 支援新工业区 移民支边 高校搬迁、招生、分配 水利设施移民 压缩城市人口 自发迁移 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时代) (一)特点: 1.规模趋大,流动人口猛增 2.原因:改革开放 3.迁移目的:自发性务工、经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二)流动方向: 1.农村到城市 2.内地到沿海 迁出、迁入格局发生了变化,如上海变为净迁入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地理教案第十六讲
- 下一篇:高二地理课程中的区时计算问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