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9月23日秋分|秋分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点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全球各地6时(地方时)日出正东,18时(地方时)日落正西。下面是资深地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秋分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点,同学们快来掌握吧!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气,因为这四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二分二至”这些现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着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所致。
    
    地球自转是沿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形成一个赤道面,公转则是沿着黄道自西向东转形成一个黄道面,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因此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黄赤交角”(如上图所示)。这个交角的度数目前是23°26′,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23°26′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度数的纬度圈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一,地球公转的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上面说到由于黄赤交角的问题,太阳直射点会随着自转公转运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端——北回归线,这一天我们称之为夏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到达最南端——南回归线,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会有两次直射赤道,这两天分别为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分别称为春分日和秋分日。
    
    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
    2、正午太阳高度角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随之变化。总结来说就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3、昼夜长短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此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反之。
    
    三,昼夜长短变化
    4、四季和五带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有规律的变化就形成了四季。依据气候特征把全球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四,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就会有被太阳照射和不被太阳照射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更替。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指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平分经线和纬线。
    2、地方时
    因为有了晨昏线,所以形成了地方时。在同一瞬间,位于不同经度的观测者测得的地方太阳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个统一标准。以英国的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为零时区,向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地方时在计算时,先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然后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3、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依次类推
    从冬至开始白天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天比晚上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天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原因: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这天白天最短,然后直射点北移,白天越来越长。在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然后白天就比晚上长了。
    
    秋分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2088年秋分日期=[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专题|高中九大学科完整思维导图(超高清可打印版),高中三年都能用!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