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三轮冲刺,地理考前30天抢分指导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02:05:26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考对每一个人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能够激发蕴藏于我们心底的与生俱来的强者意识,能够使我们爆发出一种激情,从容而积极的与人生共舞。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30天抢分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一、高考地理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 (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二、如何突破高考“选择题” 地理选择题,多以中心问题组形式呈现,即主题干提供文字或图像、图表信息,分题干叙述具体要求。 选择题涉及知识面较广,切入点可能是教材以外的内容,重在考查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能力。 三、选择题解题一般思路 1、读题: 用较快的速度读题目、资料(文字资料,图表)和答案,读题目为了知道所考知识点,看答案选项缩小所考知识点范围。对于读图题,要注意图例或文字资料对图形的提示。 2、寻找关键词:具体指设问与解题的关键词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误性:对选项叙述的正误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1)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前后矛盾、表述错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表述绝对化。 (2)选项叙述正确(分两种情况):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如果要选正确的选项时)、它的叙述没有错,但不符合题意。 四、做题的几点小建议 1.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等。 2.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 3.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筛选法)。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4.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要“瞻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事半功倍,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6.有些难题,让你无从下手,可以先分析选项,如果选项中的三个有相似性,那一般来说另外一个就是正确答案. 7.选择题多以题组出现,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五、如何突破高考“综合题” “睁大眼睛看题目”---仔细审题,要特别注意以下一点:不要忽略题目中一些特殊要求,如审题不细,容易忘做“用,将······填(涂)在图中适当位置”之类而失题丢分。“开动脑筋想问题,规范准确写答案”---组织和书写答案 (1)要点完整、意思全面,条理清楚(主要的写前边,次要的写后边),表述准确,反映思维过程,体现因果关系 (2)书写规范(减少别字和笔误)。至于答题详略,书写长短,则应根据题意要求,参考题目分值大小,适度即可。并不是写的越多越好,答的越长越好,不要抓住一点或几点,长篇大论,大肆发挥而忽略题目要求的其它意思(答案要点)。那样既耽误时间,也会因要点不全,内容不完整而失分。 六、薄弱能力突破 A、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描述与阐释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基本含义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 (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4)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要点的描述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主要考查方式】 判断并描述地理概念;比较地理概念的本质属性;描述地理概念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等 【做题基础】 扎实的基本概念;根据实际,灵活答题;良好的思维品质;地理术语,准确使用 ;清晰的记忆能力;思维答题,看分踩点。 【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 (1)地方时与区时、时区与区时 (2)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气候因素(因子) (3)地形与地势;地形区与地形;地形特征 (4)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5)自然带与植被类型 (6)区位因素与区位特征 (7)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 ①某区域位置特征的描述 ②气候特征的描述 ③地形、地势与地形区特征的描述 ④河流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⑤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⑥农业生产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描述 ⑦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区的特征描述 B、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基本要求:思路清晰、全面简洁、术语使用准确。备考启示:熟练的描述思路;地理术语,准确使用;良好的思维品质;根据实际,灵活答题清晰的记忆能力;思维答题,看分踩点; “大答案”覆盖“小答案”;“具体”代替“概括”。 【失 误 实 例 分 析】 一、用现象解释现象 例1:青藏高原上太阳能十分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录答案]青藏高原地势高 [分析]“地势高”和“太阳能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因”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短”,而线路短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外一现象发生关系。 [参考答案]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而太阳能丰富。 二、只有原理,没有分析 例2:读崇明岛示意图,该岛会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实录答案]左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 [分析]“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实录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了,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么就会导致岛屿与右岸相连呢?答案中没有体现出来。 [参考答案]北岸或左岸 因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 三、分析不具体 例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实录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2)水陆运输方便(3)农业基础好(4)发展历史悠久 [分析]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陆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许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本题的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 [参考答案](1)五大湖区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港口。(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供应方便。(4)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 四、分析不全面 例4:城市人口密度比农村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录答案]城市工业和商业发达 [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开发历史长短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其中“生产方式和经济”对人口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本题的分析方向,在分析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本题答案是否全面,取决于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即社会经济条件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的多少等等。实录答案只从经济方面作答,是不全面的。 [参考答案](1)城市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2)城市交通方便,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好。 五、答非所问 例5:分析地中海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从海陆热力性质的角度考虑)。 [实录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 [分析]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是由于地中海是一个陆间海,深入大陆内部,增强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扩大了中纬西风的影响范围。 [参考答案]冬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高,形成一个局部低压,对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有增强作用,使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夏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低,气压高,对(亚速尔)高压有加强作用,使沿岸地区晴热少雨。 几点温馨提示: 1、要善于从题目所给分值揣摩答题大概有几个要点。 2、解答综合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包括材料、图表、设问等,做到整体把脉,明确该题要求从哪个知识角度去答题。另外,要十分注意题目给出的限制性条件。 3、一切从题目的设问和材料实际出发进行审题解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