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地形对天气及气候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25/05/21 02:05:33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成功的方法千差万别,失败的原因却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在高考不足200天的时间里,找到大多数人的易错点并进行强化学习是在最后的决战中取得高分的法宝。为了帮助大家在地理学科取得好的成绩,言老师在这个寒假为大家带来了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大盘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一下~ ![]()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 (2)地理计算能力差。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可简单归纳如下: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JP3〗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