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2)
http://www.newdu.com 2025/05/19 11:05:21 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基础解读】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历史总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 下一篇:巧用数字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