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历史 > 学习方法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基础解读】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