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十二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5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2023学年度十二月月考答案
1.B(“熟悉社会”与“熟人社会”虽一字之差,但两者在内涵上存在差异。差异不一定“更丰富”。费孝通特别强调“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
2.D(主要是引用论证,另外还有举例论证。)
3.B(“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无须了解相关理论。)
4.“熟悉社会”是以对人情熟悉(1分),对物、周围环境以及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等熟悉为特点(1分)的一种理想类型的社会学概念(1分)。
5.首先提出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接着分析“熟悉社会”与“熟人社会”内涵存在的差异;最后得出“熟悉社会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的结论。
6.C(C项,“是因为诗歌作者将秋虫的诗会比作李清照的诗词专场”理解有误。从原文“你想啊,秋虫的诗会多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看,这里应该是“我”认为秋虫的诗会很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并非诗歌的作者在诗中认为的。)
7.A(A项,“插叙了朋友捉蟋蟀的事”错误。此处不是插叙,因为插叙是指在记叙某件事的过程中暂时放下正在记叙的内容而插人必要的情节或材料,这里作者先写自己朋友的事,后写自己去母亲家住发生的事,故此处“插叙”手法表述不正确。)
8.①写难以忘却法布尔的昆虫王国,是为下文对秋虫及秋虫清音的具体叙写做铺垫。②写自己热衷法布尔,是为了表明自己对蟋蟀、蜻蜓等秋虫的关注乃至喜爱,奠定全篇的情感基调。(每点2分,意对即可)
9.“流淌”在文中意为流动,强调其具有动态。(1分)
①听到的“秋虫清音”是动态的“流淌”。作者对秋虫清音感受细腻,当它“交相共鸣”“倾倒而来”时,自己有“月光般水银泻地”的动态感受。
②对“秋虫清音”喜爱之情的“流淌”。由幼时对静寂之声的敏感写到随年龄的增长对秋虫声音的愈来愈亲切,喜爱之情是逐渐加深的。
③“秋虫清音”蕴含的文化韵味的“流淌”。由秋虫清音联想到李白、杜甫、李清照等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文化意蕴,又联想到当代诗人海子和北岛等的思想,具有由古至今的变化。
④“秋虫清音”于人生历程的“流淌”。由秋虫的各种迷人的声音,逐渐地读懂、读透自己的心、自己的心路历程,让自己有幸福感。
(每点2分,答案必须有不同层面,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C
11.B “壬戌之秋”是干支纪年法
12.C “这充分体现了辛弃疾的均贫富思想”无此意。
13.(1)于是运粮的船接踵而至,粮食的价格自然就降低,百姓凭借这个得以度过饥荒(得到救济)。
(“樯”1分,“直”1分,“济”1分,句意通顺1分)
(2)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一苇”1分,“凌”1分,定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14.主要是救助了信州。(1点1分)解决了皇帝面临的信州灾情问题(1分),“均为赤子,皆王民也”也表达了辛弃疾对皇帝的忠诚(1分)。
说其他事情的最多2分。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与党怀英同学,号称“辛党”。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判定,党怀英得一坎卦,于是留下为金国做事,辛弃疾得一离卦,就下决心南归。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在山东集聚兵力,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任掌书记,并劝耿京下决心南下归宋。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辛弃疾带奏表请求归宋,高宗在南京慰劳军队,称赞辛弃疾,并接受了耿京的奏表。(辛弃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盗贼事件,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事后)他就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官污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今年剿除,明年平灭,就像木头,一天天刻一月月削,最终不是损伤就是折断。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原因,寻求平定盗贼的方法,不要只凭借镇压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根本,有违法贪赃的人,就让各部门尽职查处,不要只纠举一些小官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辛弃疾)被加封为右文殿修撰,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下诏命他负责赈灾事务。刚到灾区,就在交通要道张榜宣布:“不卖粮的人发配,强行买粮的人斩首。”又命令把官府中的官钱、银器全部拿出,召集官吏、儒生、商贾、百姓选出有才干的人,酌情借给他们钱物,并让他们负责买粮运粮,约定月底运到城下售卖,于是运粮船接踵而至,粮价自然降低,百姓凭借这个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守臣谢源明请求发米救济,辛弃疾的幕僚们不同意,他说:“这些都是良善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发往信州。皇上嘉奖了他。辛弃疾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把务农作为首要事务。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因此没有极富极贫的家庭。南方经商的人多,对农业生产有伤害,再加上兼并之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同了。”就用“稼”给自己的轩命名。辛弃疾曾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在遭到严格的查禁,他的门生故旧都没有为他送葬。辛弃疾写祭文去哭吊他,说:“不朽的是留传万世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凛然正义的形象就像活着一样!”辛弃疾十分善长写长短句,他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5.D(“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理解错误,诗歌第一联“不得意”“况复”“柳条青”写离别,第三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这两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故应是“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
16.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自责。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③对贤才遭弃的愤慨。“羞为献纳臣”,“羞”中寓愤,表达了对贤才遭弃这一社会现实的愤慨。(每点2分)
17.(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18. B A项,惑:糊涂。C项,磴:石阶;齿:并列。D项,通:全面。
19. A 例句和A选项是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B定语后置。C介宾短语后置。D被动句。
20. C 此题根据后文的内容“更加不用你思念”可是欧阳克表达的是思念的内容,故选C。
21. ①“仁”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核,是内容;“礼”和“乐”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形式。(1分)孔子是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的。(1分)
②在内容和形式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孔子更注重“内容”(即“仁”)。所以孔子认为没有“仁”,“礼”和“乐”也没有什么用处了(1分)(意思对即可)。
22. A 第一处,“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语境强调的是“战争硝烟”,应选用“血雨腥风”。
第二处,“囊中羞涩”:没有钱或经济不宽裕(含委婉意)。“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形容非常贫穷。语境指“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应选用“囊中羞涩”。
第三处,“每况愈下”:愈下愈甚,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病入膏肓”: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语境表述的是朱自清的身体,应选用“每况愈下”。
第四处,“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左支右绌”:偏重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语境侧重于家庭生活方面应付不过来,应选用“捉襟见肘”。
23. D “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语序不当,结合语境,此处强调的重点在“月色中的”,应改为“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排除A、C,“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语序不当,应为“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排除B。
24. B 文中“弦”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结合语境看,加引号后,“弦”不再只是弓弦、琴弦,还喻指朱自清的气节。A.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反语讽刺;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