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联考、调研 >

河南省部分名校(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高二联考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传承发展“天人令一、万物一体”的自然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蕴含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意识,“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人与自然有共同的本源并遵循共同的法则,因而能够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北宋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强调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内在统一性。这些思想观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我国古代生态自然观中汲取经验,找寻智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以及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等,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哲学基础。
    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同和空间。”唐代陆贽讲“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认为自然生长之物和人力创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所节制。这种发展观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已有充分体现。《孟子》讲:“不讳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之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科学吸收“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我国运用制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历史十分悠久。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也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定。重视生态制度建设的观念,对于今天仍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刻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指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摘编自赵建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要获得永续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生态文化中优秀内容的吸纳和借鉴。
    B.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观念,有益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反对并杜绝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就是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足够时空。
    D. 从周朝开始,我国就已经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二到四段分别从自然观、发展观、制度观三方面论证论点。
    B.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于推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C. 文章第三段引用《孟子》和陆贽的话,揭示了古人的发展观,明确阐释了后者对前者的传承关系。
    D. 文章末段列举《伐崇令》和《睡虎地秦墓竹简》,旨在论证我国古人懂得“顺天应时、建章立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如今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推进这种观念的现代化。
    B. 自从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这种生命关怀就成为我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可或缺。
    C. 习近平借鉴我国古代生态自然观,发展出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D. 当今时代,我国运用法律处罚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人员,乃是对古代“顺天应时、建章立制”制度观的科学借鉴。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错误。原文只说“习近平……,指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种要求,文中并未表明“从周朝开始,我国就已经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于推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错误。“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于推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不是文章开宗所明之“义”,所明之“义”是第一段第二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C.“明确阐释了后者对前者的传承关系”错误。文章只是说“唐代陆贽讲‘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认为自然生长之物和人力创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所节制。这种发展观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已有充分体现。《孟子》讲:‘不讳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文章并没有阐释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
    D.“旨在论证我国古人懂得‘顺天应时、建章立制’”错误。文章末段列举《伐崇令》和《睡虎地秦墓竹简》,目的是论证“我国运用制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历史十分悠久”。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自从张载提出……,这种生命关怀就成为……”错误。原文说“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北宋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强调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内在统一性。这些思想观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传统生态文化中早就有这种生命关怀,张载只是对它进行了抽象的概括。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码停,绿码行!”近日,为要加高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多地基于大数据技术推出了本地版本的手机健康码,如杭州“健康码”、上海“随申码”、广州“穗康码”、北京“健康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码有近百种。
    各地推出的健康码是市民通行电子凭证,是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网上申报并经后台审核生成的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大都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显示绿码者,亮码通行;显示红码和黄码者,需要集中观察或居家观察,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相比反复填写表格,市民只需随手“亮码”外加测温就能证明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些健康码的推出,旨在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市民发现手机中的健康码只在本地有效,一旦跨地区就会受限。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推动健康码互认:长三角、京津冀等已经宣布将推进区域内健康码互认,浙江与河南、山东与贵州等省份也开展了健康码的跨省互认。
    (摘编自《只为健康“加码”,不给抗疫“添堵”》)
    材料二: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疫情时代下,健康码已经成为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它不仅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有力科技手段。健康码技术纵使千般好,也抵不上一次亮不出码带来的不便。自健康码问世以来,多地时常上演健康码亮码异常等情况,轻则用户出行受阻、上班迟到,重则影响公共秩序和正常生活。为什么一枚小小健康码,频频崩溃?归根结底还是短时间内高访问量惹的祸,粤康码系统为了防止全面崩溃,设置了130万/分钟的流量限制,一旦超过这个访问量,即可能出现某些用户刷不出来码的情况,但一般只要再多刷两次就能显示,这也保障了不会出现大规模故障。
    2022年2月28日深圳市上班早高峰粤康码公共场所打卡
    (摘编自《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健康码如何运行?——从粤康码谈健康码运行机制》)
    材料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出示、核验健康码,已成为越来越日常化的行为,尤其是在像“春运”这样人员大量集中流动的场景中,“亮(健康)码、验码”更是不可或缺且需频繁面对的基本程序。但是,在核验健康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考虑到“亮码、验码”的频繁性,其中存在种种烦琐、不便问题。比如,在“亮码、验码”过程中,总是必须借助手机中的相关程序,分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核验程序,费时,费力。
    相比之下,“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则要省事得多。从此前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借助“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系统,核验仅需短短的2~5秒钟,效率大大提升,大大减轻卡口人员拥堵的风险。对于那些不便或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更便利。
    (摘编自《“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应成标配》)
    4. 下列关于材料二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健康码”是疫情时代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但由于有流量限制,健康码系统常有崩溃之可能。
    B. 因为亮码异常问题而导致的公共秩序紊乱的现象频频出现,表明现在的健康码还有很大缺点,急需改进。
    C. 2022年2月28日早九点,深圳市公共场所粤康码扫码次数约为130万,是上班时间扫码次数最少的时间点。
    D. 鉴于有上下班高峰,居住在深圳市的退休人员如果出门,应避开这两个时间段,这样就不易出现亮码异常。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疫情、全国多地推出的本地版本的手机健康码共计上百种,其中,杭州、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健康码名称都不相同。
    B. 各地推出的健康码是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大都实行“三色”管理,绿码者可以通行,而黄码、红码者则要受到管制。
    C. 市民乘公交出行时,需要随手“亮码”外加测温以证明自己的健康状况;无手机者则需要反复填写表格,留下个人信息。
    D. “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的措施显然更为便利,在像“春运”这样人员大量集中流动的场景中使用不会造成卡口人员拥堵现象。
    6. 健康码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应该如何解决?请简要说明。
    【答案】4. D    5. B   
    6. ①健康码只限于本地使用,跨地区会受限。解决方法:推动健康码的跨地区互认。②为防止大规模故障,健康码使用有流量限制,故而有时出现健康码亮码异常情况。解决方法:多刷几次。③健康码使用烦琐不便,核验程序费时、费力。解决方法:借助“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系统,提高效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由于有流量限制,健康码系统常有崩溃之可能”因果颠倒,结合原文“为什么一枚小小健康码,频频崩溃?归根结底还是短时间内高访问量惹的祸,粤康码系统为了防止全面崩溃,设置了130万/分钟的流量限制”可知应该是因为有崩溃之可能,所以才设置了流量限制。
    B.“因为亮码异常问题而导致的公共秩序紊乱的现象频频出现”说法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提到“自健康码问世以来,多地时常上演健康码亮码异常等情况,轻则用户出行受阻、上班迟到,重则影响公共秩序和正常生活”,并没有说“导致公共秩序紊乱的现象频频出现”。
    C.“是上班时间扫码次数最少的时间点”以偏概全,早九点只是上班早高峰三个时间点扫码次数最少的,而非“上班时间扫码次数最少的时间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面对疫情、全国多地推出的本地版本的手机健康码共计上百种”中“上百种”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表述为“目前全国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码有近百种”。
    C.“无手机者则需要反复填写表格”说法错误。从材料三第二段“相比之下,‘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则要省事得多。从此前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借助‘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系统,核验仅需短短的2~5秒钟,……对于那些不便或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更便利”可知,对于没有手机的人,可以使用“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而无需反复填写表格。
    D.“不会造成卡口人员拥堵现象”说法错误, 材料三第二段原文是“大大减轻卡口人员拥堵的风险”。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二段“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市民发现手机中的健康码只在本地有效,一旦跨地区就会受限。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推动健康码互认:长三角、京津冀等已经宣布将推进区域内健康码互认,浙江与河南、山东与贵州等省份也开展了健康码的跨省互认”可知,健康码只限于本地使用,跨地区会受限。解决方法:推动健康码的跨地区互认。
    从材料二“健康码技术纵使千般好,也抵不上一次亮不出码带来的不便。自健康码问世以来,多地时常上演健康码亮码异常等情况,轻则用户出行受阻、上班迟到,重则影响公共秩序和正常生活。为什么一枚小小健康码,频频崩溃?归根结底还是短时间内高访问量惹的祸,粤康码系统为了防止全面崩溃,设置了130万/分钟的流量限制,一旦超过这个访问量,即可能出现某些用户刷不出来码的情况”可知,为防止大规模故障,健康码使用有流量限制,故而有时出现健康码亮码异常情况。而解决办法是“但一般只要再多刷两次就能显示”。
    从材料三第一段“但是,在核验健康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考虑到‘亮码、验码’的频繁性,其中存在种种烦琐、不便问题……必须借助手机中的相关程序,分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核验程序,费时,费力”可知,健康码使用烦琐不便,核验程序费时、费力。而从“相比之下,“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则要省事得多……对于那些不便或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更便利”可知,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借助“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系统,提高效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的红飘带(节选)
    魏巍
    大家都不止一次尝过挨浇的苦头,步伐不由就加快了。那个小青年也咬了咬牙,尽快地向前赶。哪知走了不上几里路,东面地平线上的那疙瘩黑云,已经胀大了许多倍,像海涛一般迅猛地扑了过来。随着云阵,透过一阵阵逼人的寒气。霎时间,耀眼的阳光被遮蔽了,接着草原上卷起一阵狂风,沙沙的雨脚就随之扫了过来。
    可是,在远处,在黑云的羽翼还没有遮住的地方,灿烂的阳光在草原上仍然金带一般亮得耀眼。铁锤仰天骂道:“这老天!就是专门同我们作对。”
    人们纷纷戴上斗笠,披上毯子、被子。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
    这场大雨实在骤猛非常,简直如瀑布般向下倾泻,打得人睁不开眼,迈不动步。铁锤和那个小青年几次滑倒,跌得满身都是泥水。
    幸亏这场暴雨来得疾去得也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顶空仍然是一尘不染的蓝天和灼目的太阳。
    大约走出十几里路,前面路边有一棵七歪八扭的红柳,像一个佝偻着腰的矮小老人站在那里。走在前面的小李忽然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皱着眉头说:“排长,你看——”
    红柳树下,有三个红军战士,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中间有一堆灰,像是烧过的火堆。铁锤叫了一声:“同志!”几个红军战士毫无反应。铁锤的心扑通跳了一下,因为路上遇到红军遗体已不是初次。铁锤率先走上前去,看了看那个靠着小树的红军战士,面目枯瘦黧黑,戴着一顶油污的红星军帽,头深深地垂在胸脯上。第二个红军战士两手紧紧捂着肚子歪在地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第三个人披着棉被躺着,露出的两只脚都已红肿溃烂,呈深紫色。铁锤摸摸他们的米袋,空空的。事情很明显:他们大约是昨天晚上赶到这里,因为饥饿没有能度过这个寒夜。
    这样的场面他们见过不止一次,但是每次看到,总还是叫人揪心地难过。铁锤正准备吩咐众人把他们掩埋,那个小青年,突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把棍子一丢,惊叫了一声“哥哥!”猛地扑了过去,把那个靠着小树坐着的死者紧紧抱住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哥哥呀!哥哥呀!你到底没有走出草地呀!你到底没有走出草地呀!”
    他哭得十分哀痛,大家也止不住落下了眼泪。铁锤忍住悲痛,劝解道,“别哭了,别哭了,现在死了这么多人,可有什么法子!”小李望着几个死者,也不由叹了口气:“现在谁能走出去,谁不能走出去,还真不好说呢!”
    铁锤见大家情绪悲观,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两三天的路了!”说着,他把那个小青年扶起来说:“快清理一下你哥哥的东西,我们还得赶路呢!”
    “埋在什么地方?”有人提问。铁锤看看周围,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就指指小树说:“就在这里吧,这里还算有个记号。”收容队有现成的铁锹,大家就动手挖了三个浅浅的坑,把死者留在除了这株红柳什么也没有的平平的草地上。
    那位小青年仍然悲伤不止。人们轮流搀扶着他,走得很慢。走出不到十里路,一轮圆圆的艳红的落日,已经悬在了地平线上。
    “排长,你看那是什么?”小李惊愕地指着路边一个白花花的东西。
    铁锤和大家仔细一看,才看出是一匹高头大马的白色的骨骼,它的姿势仍然像仰颈长嘶,马尾成放射状垂在地上,只是身上的肉不存在了。原来它的四蹄深深地陷在泥淖里,周围全是散乱的脚印。可以想见,当这匹骏马陷于困境时,有许多人曾在这里奋力抢救,它也以自己的神勇进行挣扎,终于没有脱出不幸。也许在最后时刻才忍痛射杀了它,被过路的红军战士宰割了。
    “这是谁的马呀,太可惜了!”
    “一定是哪位首长的马。”
    “也许是炮兵连的马。”
    “它跟我们走到这里也不容易呀!怎么把它杀了?”
    人们都停住了,发出一阵嘁嘁喳喳的议论。
    铁锤沉吟了一会儿,带笑说道:“同志们,你们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们的粮食快完了。小李,你看骨头上还有点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剐下来吧!”
    小李看见马身边的稀泥乱糟槽的,迟疑地说:“能进得去吗?”
    “不要紧的,你跟着我。”铁锤说着,就蹑手蹑脚地试探着向马骷髅接近。将走到马身边时,铁锤把棍子往地上一放,又把同志们的棍要过来几根,在地上摆成“井”字形,然后踏在棍子上。
    “拿刺刀来!”他招呼小李。
    小李抽出刺刀递给他。他就在马的骨骼上去刻削剩下的碎肉。刻下一点就递给身后的小李,费了很大劲,才剐下一斤有余,也算是很大的胜利了。
    人们再度行动时,西边天际已经失去金红的余晖,草原很快就暗了下来。一股难以抗拒的寒潮,正随着晚风侵袭着人们。令人喜悦的是,人们已经从北方天际的小丘上看见了点点的火光和冒起的炊烟。
    “同志们,快走吧,我们快赶上队伍了!”铁锤高兴地说。
    人们在夜色里加快了脚步。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文写“顶空仍然是一尘不染的蓝天和灼目的太阳”,结尾写“西边天际已经失去金红的余晖”,悄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B. 小说较详细地描述三个红军战士的死状,写出了红军过草地时牺牲人数之多,同时强调了他们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C. 铁锤说“可有什么法子”,小李不由地叹气,这类言语动作,因为真实地再现了红军战士在绝境中的心态,所以更为动人。
    D.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与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有明显的不同,后者有作者的很多议论和抒情,本文则没有,这是体裁特点决定的。
    8. 文中的铁锤有怎样的个性特征?请简要分析。
    9. 开头一段关于乌云风雨的描写,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7. B    8. ①坚强乐观。他在战士们情绪悲观时,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希望大家顽强与困难作斗争。②乐于助人。他在暴雨来临之时,扶着小青年,助其前进。③善于观察,有远见。他发现马骨上有剩肉,就想法剐下来,以作未来之需。   
    9. ①描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天气状况,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②以天气之恶劣突出红军长征的艰难,从侧面烘托出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形象。③引出下文铁锤扶助小青年的内容,从而推进情节发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过度解读。三个红军战士的死表现不了牺牲人数之多;他们的死状,也不能表现不怕牺牲的精神。写三个战士的死,是在表现长征的艰苦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分析铁锤的个性特征,需从关于他的叙述和描写入手。
    “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暴雨中,他帮助小青年前进,体现他乐于助人;
    “铁锤见大家情绪悲观,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两三天的路了’”,大家情绪低落时,他鼓励大家,这体现了他坚强乐观;
    “铁锤沉吟了一会儿,带笑说道:‘同志们,你们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们的粮食快完了。小李,你看骨头上还有点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剐下来吧’”,他能够发现马骨有肉,并把肉剐下来以备未来之需,说明他比别人观察得细且有远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从环境本身看,“云阵”“寒气”“狂风”“雨脚”,描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天气状况,这是当时几个红军过草地的天气状况,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
    从人物角度看,天气如此恶劣,“这场大雨实在骤猛非常,简直如瀑布般向下倾泻,打得人睁不开眼,迈不动步”,突出红军长征的艰难,红军战士雨中行军,从侧面烘托出他们坚强不屈的形象。
    从情节角度看,“铁锤把那支步枪交给别人,然后抖开一块雨布和那个小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说:‘老弟,我来扶着你走’……铁锤和那个小青年几次滑倒,跌得满身都是泥水”,引出下文铁锤扶助小青年的内容,从而推进情节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节选自《墨子·兼爱》)
    文本二: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B.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十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C.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D.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亏父而自利”与“不为征利”(《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利”字含义不同。
    B.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 “君说之”与“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D. 子,有多个义项,放在人的称谓之前常常是“老师”之意,文中即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如果不互相亲爱,就会都只为自己着想而损害对方的利益,而这正是祸乱之因。
    B. 大夫和诸侯也都有爱,不过他们只爱自己的封地或封国,不爱他人的封地或封国,所以会互相攻击,互相损害。
    C. 墨子列举晋文公、楚灵王的例子,旨在论证在上位的人有怎样的爱好,则这种爱好就会广泛普及到种种人身上。
    D. “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等形成一组排比句,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语势酣畅淋漓,语意有非常强的启示作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抢劫者只爱自身,而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
    (2)等到过了一年,朝中之人多是面黑肌瘦,这是什么缘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越王亲自为奋进的士人击鼓。士人听闻鼓音,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冲向大火被烧死的,有一百多个近臣。越王鸣金收兵,他们才退下。
    “士闻鼓音”主谓宾齐全,表意完整,其后断开,排除AC。
    “左右”指在国君身边的人,即近臣,它作“百人有余”的主语,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亏父而自利”中的“利”,使……获利;“不为征利”中的“利”,好处、利益。句意: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
    B.解说正确。
    C.“君说之”中的“说”通“悦”,喜欢;“范增说项羽曰”中的“说”,劝说。句意:国君喜欢这样的服装/范增劝说项羽说。含义不同。
    D.解说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旨在论证在上位的人有怎样的爱好,则这种爱好就会广泛普及到种种人身上”错误。这两个事例与勾践的事例一样,旨在论证只要国君把“兼爱”体现在治理政事之中,则人们就会兼爱。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其身”,自身,自己;“贼人”,伤害别人;“利”,使……获利。
    (2)“比”,等到;“期年”,满一年;“朝”,朝廷。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能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祸乱)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主,因此使君主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子女,因此使子女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下,因此使臣下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这是因为什么呢?都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盗贼爱自己的家,而不爱别人的家,因此偷窃别人家来使自己的家获利;抢劫者只爱自身,而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这是因为什么呢?都是起因于不互相亲爱。即使卿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因此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因此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自己的封地获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在这里了。
    文本二:
    从前,晋文公偏好臣子穿破旧衣服,所以文公的臣子都穿母羊皮做的衣服,用牛皮带佩挂剑,戴熟绢做的帽子,进入宫中以这样的穿戴拜见君主,出来以这样的服饰走上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国君喜欢这样的服装,所以臣子这样去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士人,所以灵王的臣子每天都以吃一顿饭为节度,屏气束紧腰带,扶着墙然后才能站起来。等到过了一年,朝中之人多是面黑肌瘦,这是什么缘故?国君喜欢这样子,所以臣子就能做到这个。从前越王勾践喜欢将士勇猛,教导训练他的臣子时,私下令人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士人说:“越国的宝藏都在这里面!”越王亲自为奋进的士人击鼓。士人听闻鼓音,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冲向大火被烧死的,有一百多个近臣。越王鸣金收兵,他们才退下。所以老师墨子说道:“至于吃得少、穿得差,牺牲自己而为了成就名声,这是天下老百姓都觉得难以做到的,如果国君喜欢,那么众人就能照着去做,何况互相爱护、互相给予好处,与这些是不同的。凡是爱人的,人必然随即爱他;给予人好处的,人也随即给他好处;憎恶人的,人必然随即憎恶他;害人的,人必然随即害他。这有什么难的呢?只是国君不把‘兼爱’体现在治理政事中,为官者不把‘兼爱’付诸行动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B. “千里澄江似炼,翠峰如簇”描绘金陵图景,既有平面铺展,又有立体呈现。
    C. 作者在上阕以“残阳”意象奠定悲伤基调,引出了下文对六朝灭亡的感慨。
    D. “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过渡到登临所想,使上下两阕紧紧相连在一起。
    15. 有人评此词下阕“妙用典故而各具深意”,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也暗含对宋朝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告诫。(2)“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表现得更深沉宏阔。(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以‘残阳’意象奠定悲伤基调”错误。“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并未渲染悲凉的情感,全文的基调也不是悲伤的,而是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用典的能力。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也暗含对宋朝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告诫。
    “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表现得更深沉宏阔。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随书·五行志》说:“祯明初,后主创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后来《玉树后庭花》就作为亡国之音。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认为,如果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团结一致向西对付秦国,那么秦国国君恐怕连饭也吃不下去。
    (2)《(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只是在讲实行仁德靠的是自己,也可以引用来表达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自己努力之意。
    (3)对于爱骄傲人而言,《老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今天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着相同的警示作用。
    【答案】    ①.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 为仁由己    ④. 而由人乎哉    ⑤. 自伐者无功    ⑥. 自矜者不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赂”“己”“矜”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  ①  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不仅应  ②  ,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③  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三个段落的开头一句,都用了破折号和引号,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17. ①如履薄冰  ②痛定思痛  ③踏踏实实   
    18. 破折号的作用: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可用破折号。
    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强调,突出重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阅读上文“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突出了问题复杂,挑战大;下文“必须时刻保持”,针对问题和挑战应有“小心翼翼”或“如履薄冰”的谨慎,可填写“小心翼翼”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很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如履薄冰:比喻身处险境而十分警惕,小心谨慎。
    第二空,上文“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后面是关联词语“不仅……更”,针对短板和不足首先(不仅)要反思原因,故可写“痛定思痛”。痛定思痛:经过痛苦之后,回想当时所遭的痛苦,以汲取教训,警惕未来。
    第三空,结合前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下面应从正面论述应该怎么样,并且从“认认真真”叠词的使用来看,前文也应该用同类型的词语——叠词,故可写“踏踏实实”。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分析选文每段所论述主题不一样,第一段主题“底线思维”,第二段主题“解决问题、推动进步”,第三段主题“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可见段首的破折号作用是分别列举事项,使得各项之间得以区分。
    每段第一句是该主题的总领,概括下面的内容。引号里的主题总结用语简略、句式规整、三言一句,同时用引号引起来,着重表达,也突出的重点,让读者好读懂、易记忆,达到了作者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第二次游黄山是在2019年初,记忆最深刻的是新安江山水画廊之旅,  ①  ,山下乃潺湲无尽的碧水。那次旅行中,我看到了颇具特色的九姓捕鱼表演。渔民在江中的10多艘小船里用各种方式捕鱼,小船在江中飘摇,似乎每一次都要翻覆,  ②  。渔民那一声声低沉的吼声,似乎从北宋末年一直传到现在。
    我第三次游黄山是在今年8月。前些年出游,我总是走得很快,想把标志性景点逛完;  ③  ,仔细地看,希望把更多精力用在深度体验景区和特色住宿上,我和不少朋友把出游当作自我疗愈、心灵体憩之旅。关麓村是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八大幢村内的连体民居可以堪称徽州古建筑一绝。关麓度假区以国际标准、本土文化融合并激活了徽州历史文化与黄山自然生态资源,被当地视为“大黄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一个探索。随着日落,天空逐渐变成冷灰色,同青郁郁的山色一起变成了新安江画派中的名作。夜晚,人们在夜虫的动听的歌唱中,喝着啤酒,吃着烧烤,聊着闲天,享受忙碌后的闲适。夜深了,入住在半山腰中的帐篷度假酒店,我感到十分惬意。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19.①两岸是绵延不断的青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②但最终都平安无事    ③如今我更喜欢慢慢地走   
    20. (示例)村内的八大幢连体民居堪称徽州古建筑一绝。   
    21. ①句中把夜虫之吟鸣说成歌唱,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虫鸣显得更加动听迷人,增加了亲切感。②“喝着啤酒,吃着烧烤,聊着闲天”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的快乐生活,内容集中,节奏鲜明,渲染了喜庆的氛围。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横线前面提到的是“新安江山水画廊”,后面是“山下乃潺湲无尽的碧水”,可知,中间作为承上启下的部分,应该填与山的景物特征如青翠欲滴、群山连绵等相关的信息。与此句式相对应,则可填写“两岸是绵延不断的青山”之类内容。故可填:两岸是绵延不断的青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②前文是“似乎每一次都要翻覆”,根据“似乎”一词可知,其实并没有翻覆,所以后文应填表示安全的句子。故可填:但最终都平安无事。
    ③前文是“前些年出游,我总是走得很快,想把标志性景点逛完”,而所填的句子显然要与此形成对照,能够表现现在“我”更喜欢“仔细地看,希望把更多精力用在深度体验景区和特色住宿上”这一态度的转变,故可填:如今我更喜欢慢慢地走。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八大幢”不能做“村内”的定语,它只是属于村子的其中一小部分,故应置于“连体民居”之前,依次呈现“村内”“八大幢”“连体民居”这样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
    二是成分赘余,“可以”与“堪”同义,应删去“可以”。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歌唱”本是人的行为,文中用在了虫的身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夜虫的鸣叫说成是歌唱,还冠以“动听”这一形容词,既充分说明大自然的美好,也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欣赏之情,以及“我感到十分惬意”的舒适感受。
    其次,“喝着啤酒,吃着烧烤,聊着闲天”显然是排比。句子连用三个动词+名词的形式,表现的也都是人们放松玩乐时的活动,这一方面说明玩乐的种类之多、时间之长,也充分展现了度假旅客们的放松与喜悦。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下面的现象:网络大V罗昌平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发表侮辱性言论;知名软件金山毒霸在推送一篇名为《阴险小人被当成英雄写进课本》的文章时,居然使用邱少云的插画当配图;李某在烈士陵园内面带笑容脚踩烈士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烈士墓碑摆拍。
    请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针对上述现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向英雄致敬,做时代先锋
    英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来都不缺乏!
    这是我们民族优秀的基因。建国前,我们有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奉献终生的毛主席,有在长征路上历经艰辛、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有既有热血豪情,又有大战中无私拯救日本小姑娘的聂荣臻元帅……建国后,我们也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扶贫路上的焦裕禄同志,有跨国鸭绿江、保卫新中国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有不慕名利、矢志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袁隆平……他们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令多少中华儿女传颂。
    英雄者,国之干。今日,也有祁发宝、陈红军等英雄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抒写了钢铁之师的荣耀,捍卫了领土主权的完整,也护佑了人民生活的安宁。向英雄致敬,正是为了致敬那些负重前行的勇士,正是为了弘扬爱国卫国的精神,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而诸如网络大V罗昌平对“冰雕连”英烈发表侮辱性言论、知名软件金山毒霸使用邱少云插画当负面人物配图等抹黑英雄、颠倒黑白的行为,事实上是对历史事实的轻视、对民族精神的无视,以期实现混乱历史认知、瓦解信仰根基的图谋。如此行为,当引起所有人的警惕。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崇尚英雄。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近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八路军五战士勇跃狼牙山,鲁迅弃医从文拿笔唤醒中国人,钱学森放弃美国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屠呦呦潜心钻研终成硕果。饮水思泉,不忘来路,在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安逸的同时,更应铭记英雄,致敬英雄,崇尚英雄。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捍卫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先进的国家需要先锋。现如今,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人质疑……种种不尊重英雄的言论被发表出来。对此我认为,任何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言论及行为都应被谴责、被严惩,我们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一个时代对英雄的看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英雄是用来歌颂的,不是用来诋毁的。英雄,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有着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要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为此,我们都应致敬英雄,捍卫英雄。
    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引领者。作为英雄的后辈,我们应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致敬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供的是当今诬蔑先烈、解构英雄的几个事例,这些事例表明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对英雄烈士极为不敬。不管是发表侮辱性言论,还是插图使用不当,或是行为侮辱,这都是不该被原谅的侮辱行为。试题要求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结合材料现象,对“致敬英雄”这一主题进行思考。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建设新世界任重道远,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第二篇课文《长征胜利万岁》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第三篇课文《大战中的插曲》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正气在身,胸怀博大”:第四篇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勿忘历史,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第五篇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展示的英雄精神是“无私忘我,为国为民”。课文内容与材料内容形成了正反对比。由此可见,先辈们为我们付出了包括家庭幸福、生命在内的一切,只是为了我们这些子孙后代能够成长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所以我们只能以崇敬的态度去缅怀他们,而不是质疑、侮辱。
    写作时,应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当事者忘本和低俗的本质,并提出对其应予以严肃教育甚至严厉制裁的措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的历史,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充分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内涵,传播英雄精神。写作时应注意站在这样的高度,运用课文相关内容,赞美英雄,揭示致敬英雄的时代意义。如可以回忆历史的方式,提炼出像如毛泽东主席、聂荣臻元帅、焦裕禄书记等“英雄”们身上的鲜明品格:忠诚、执着、朴实等。然后详细阐释如“忠诚、执着、朴实”等精神在当代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征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用。最后可以用“向英雄致敬,学习他们的忠诚担当、甘于奉献。做时代先锋,每个人都应踏实前行、砥砺奋进”向广大青年提出希望和呼吁,以此彰显文章的主旨并照应开头和标题,完美收篇。
    立意:
    1.致敬英雄,接受英雄精神的洗礼。
    2.杜绝诬蔑英雄现象,让致敬英雄蔚然成风。
    3.不忘历史,致敬英雄,铸造英雄品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