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3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摘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摘编自黄金《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作只是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B.培养工科人才,要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既要重视“硬知识”,也要关注“软学养”。
C.人文教育,以文化人,可以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D.工程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使不少国货由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
B.传统“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工匠精神”则强调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为出发点,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D.只有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才能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周建民,国家级工具钳工技能大师,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默默奉献。
B.30年来,捞纸大师周东红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保持着100%的成品率,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C.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艾爱国培养的600多名徒弟,遍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中不少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
D.荣获中华技能大奖的刘丽已累计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荣获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其部分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的技术空白。
4.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和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硝烟下的流泉
符浩勇
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
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
“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
“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
“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着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
“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
“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
“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没有喝上水了,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
“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
“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
“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
“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双方都得耐性留火了,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
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
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儿,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
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战场缺水断粮的严峻形势。
B.白连长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遭到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巧妙地说明前沿阵地供水中断的原因,表现汲水难度的确很大。
C.对面敌人被老苏突如其来的举桶汲水的行动“惊呆了”以致于忘记了开枪射击,随后他们也派人效仿老苏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
D.“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品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前沿阵地缺水严重,取水迫切”,设置了悬念;结尾段写“双方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呼应开头,结构圆整。
B.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发展。
C.小说结尾互送香烟的情节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戏剧性,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体现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D.小说一线串珠,情节紧紧围绕“老苏汲水”这个线索展开,不蔓不枝,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突出。
8.小说在刻画“老苏”这一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分别是怎样刻画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9.小说以物象“流泉”作为标题,且将“流泉”置于“硝烟”的背景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上谓侍臣曰:“薛延陀屈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
上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以魏征为太子太师。征疾少愈,诣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之:“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征乃受诏。
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
B.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
C.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
D.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股肱,指大腿和上臂,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比喻左右辅佐得力的人。
B.“征疾少愈”的“少”为“稍微”之意,与《狼》“少时,一狼径去”的“少”不同。
C.受诏,在古代指臣子接受皇帝的命令或下级官吏接受上级官吏的文书或命令。
D.陪葬,文中指功臣葬在皇帝的陵墓旁,是封建帝王给予文武大臣的殊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过问北门营缮事宜,遭到太宗的责备,而魏征却认为房玄龄的过问理所应当,劝谏之语令太宗听后十分羞愧。
B.薛延陀在漠北称雄,房玄龄认为中原地区刚刚安定,如出兵征讨会凶多吉少,最好的办法是和亲,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C.当众大臣对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谁更适合做太子产生疑议时,太宗想任用忠直的魏征来消除天下人的疑心,于是让魏征做太子太师。
D.魏征深受太宗宠幸。他生病时,太宗派人问讯赐药并把衡山公主嫁给他的儿子;他去世后,太宗允他陪葬昭陵,并亲撰碑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4分)
(2)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4分)
14.如何理解太宗所说的“魏征没,朕亡一镜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题湖上①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画图”二字是诗眼,领起后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最后以不舍意作结,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
B.西湖的春天,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
D.这首诗前三联写景,突出西湖的生机勃勃;尾联抒情,表达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的留恋。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16.本诗最精彩的部分是中间两联,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的写景技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叩问,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出巧妙的回答。
(2)杨万里《插秧歌》以农夫插秧顾不上休息来表现插秧季节繁忙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芣苢》中真实地再现了劳动的过程,其中写女子从茎上成把地采摘车前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智能手机延伸了信息时空,也创造了全新的社交方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_____①______的一部分。但智能手机的每一次_____②______和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产业环境的改变和头部企业的剧烈洗牌。
6年前,虹科公司正处于从生产厚度是1.8毫米的等离子玻璃电视机板到生产超薄触控屏盖板玻璃的转型升级中,而这项技术由美、日率先开发出来,他们在全球进行专利布局,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且当时市场上盖板玻璃的厚度已可达0.55毫米。从1.8毫米到0.55毫米,公司团队遇到的挑战巨大。如何把强度很大的玻璃做得薄如蝉翼呢?就要从窑炉、锡槽和退火三个极其复杂又最为重要的环节入手。
面对中国人做不成盖板玻璃的说法,团队成员偏不信这个邪,40天攻坚克难,团队开发出了使盖板玻璃的厚度达到0.55毫米甚至更薄的双热点熔化工艺等关键技术。之后,企业又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屏幕保护玻璃配方,发布的新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虹科公司的生产线每天都______③______地生产,应用范围也从手机、电脑拓展到军工、高铁、光热发电等领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端电子玻璃产业的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____①____?我们知道,农历的月份是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一个月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____②____。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从地球上看月亮是黑的,此时的月相被称作朔,农历历法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为了满足这个规定,农历的月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初一那天月相是朔。
从朔到满月大约需要十四五天,但时长并不完全固定,这是因为月亮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有时离地球近一些,有时远一些,离地球近时运行速度快一些,____③____。因此,从朔到满月的时间最短不到14天,最长超过了15天。从统计数据看,出现在十六的满月最多,占总数的近60%,出现在十五的满月次之,约占40%。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不过,2022年中秋节的月亮却是十五圆,具体满月的时间是9月10日17时59分。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方舱医院外围守护者在烈日下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衣服浸透了汗水,但他们却说“我们值得”。
B.面对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班会上班主任鼓舞大家:“让我们一同前进,永不停息,为梦想!”
C.心理学家指出,当我们的心理因遭受某些影响而变得脆弱时,应该像受伤的野兽一般,找个僻静之处舔一舔伤口。
D.武契奇说:“我们没有核武器和石油,这就是西方认为可以对塞尔维亚为所欲为的原因。”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重庆山火期间,“山城救火骑士”自发组成摩托车队,一趟又一趟,向山上运送救援物资;“00后”女生从成都请假,自费购买物资送到现场……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紧急情况下,当代青年以实际行动提供支援的行动力,以及中国人面对灾难时的超强凝聚力。
两年前,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紧要关头,到处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大年初一,来自江苏首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147名队员中有39名90后,最年轻的只有22岁;一大批返乡大学生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加入到战“疫”志愿者队伍;贵州小伙吴斌在国外休假期间,5次飞行,3过海关,跨国运送,将购买的20000只口罩、200个护目镜火速寄往武汉……在这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当代青年勇敢地扛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逆行出发,迎难而上。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想和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