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江苏省常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调研
语文试卷
    2022 年 10 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 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 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 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 而元四家的山水则 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 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 在 文艺创作中,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 其实并不难, 因为文化无处不在。对文艺 作品来说, 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 化的理解与创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内容并不复杂, 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 但是, 它却深深地征服了观众, 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 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 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 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 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类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无不说明, 艺术需要文化, 艺术更要表现文化, 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 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含了文化的内涵。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是近期文化自信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它再现了上世纪初中国的历史风云, 重 新叙述了那个时代许多重大的事件, 复活了那个时代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 它以影视剧的话语, 生 动而清晰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化思潮发生演化的轨迹,晚清启蒙文化的萌芽,域外文化的涌进,传统文化的再生,等等,那是一个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从《新青年》的创刊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不仅仅是历史时序的呈现,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进程, 是中国早期文化人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思想探索的凤凰涅槃。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不仅是与《觉醒年代》同题材的作品,还有许多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作品,之所以不尽如人意, 就在于忽 视了文化的存在, 没有能够把历史与现实发生的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明白了这些,也就同时明白了《觉醒年代》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创造, 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场景的设计、情节的安排直到细节刻画与气氛的渲染, 乃至隐喻 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都无不彰显着文化的光辉。
    因此, 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表现文化, 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 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有删改)
    材料二:
    某平台将即将上线的 21 部纪录片分为“人间”“万象”和“烟火”三个板块。
    “人间”板块,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人生第二次》记录的是当代中国人如何在逆境中重启命运的真 实故事。仅是一小段预告片花, 浓郁的时代价值与人文关怀呼之欲出, 不少网友留言“列入必看清单”。
    “Z世代是文化自信的一代。 ”这一论点已得到过各种证明。新的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记录的主角都是中 国的舞台艺术家们, 包括民乐、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 解说旁白却使用了英语, 片花里几个惊鸿一瞥的镜头亦是传 统艺术与当代表演、创新科技的有机结合,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
    “万象”板块里,自然、科学、科幻、视野都是关键词。《众神之地》扎根中国独特的极致地貌,探寻人类、动 物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未来奥德赛》—— 当下唯一一部以刘慈欣科幻宇宙为题材的天文科普纪录片;《心灵密码》 解密人心深处, 有着心理学实验性质。事实上, 纪录片走俏的背后, 更广泛的语境便是学习和知识类视频在年轻人 中“红透半边天”。较之以往年轻人常把上网当作娱乐消遣,现在的他们倾向于上网学习、感受世界、追求精神的充 实。
    而在“烟火”板块里,《川味 4》《人生一串 3》《奇食记 2》等,从片名到内容都是带有温度的日常视角,都切 中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
    纪录片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内容形态。从影像诞生之初开始,它就在记录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故事 和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现在, 1.3 亿乃至更多的中国当代青年,用自己迭代的文化审美推 动着新时代纪录片的创作——我们需要的,是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等多维“在场”的中国故事。
    (摘编自王彦《从娱乐化到知识化,属于Z 世代的纪录片黄金时代来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将文化加以文艺的表达,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B.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 一定是能够超越有限的题材,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的。
    C.Z世代年轻人比以前的年轻人更倾向上网学习, 纪录片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
    D.新时代的纪录片是兼具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三方面要素的文艺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王羲之高妙的书法, 还因为文章当中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的发现、礼 赞和敬畏。
    B.《觉醒年代》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主创团队重视了文化的存在, 能够将历史事件背后文化上的必然性表 现清楚。
    C.《舞台上的中国》的解说旁白使用英语,使得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显示出 Z 世代的文化自信。
    D.由“烟火”板块中《川味 4》《人生一串 3》《奇食记 2》等纪录片的名称,可推断出该板块侧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 美食文化。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
    A.《楚辞》不仅仅是一首首歌, 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心灵栖息之所和永远的精神家园, 是 我们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B.《红楼梦》能成为经典,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同身份,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无不个性鲜
    明又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
    C.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是东方爱情文化的音乐诠释, 这种诠释离不开作曲家对故事原型、社会环境的认识,也离 不开作曲家的生命观、爱情观和伦理观。
    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初步在海外市场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 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4.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 (4 分)
    5.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某视频网站上线,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片中几位文物修 复师成了年轻人尊敬又喜爱的“网红”。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灵与肉
    张贤亮
    许灵均没有想到还会见着父亲。
    这是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在这家高级饭店的七楼。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 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 而在那儿, 在那黄土高原的农场,窗口外就是绿色的和黄色的田野,开阔而充实。他到了这里, 就像忽然升到云端 一样, 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父亲穿着一套花呢西装,翘着腿坐在沙发上。“我一到大陆,就学会了一句政治术 语,叫‘向前看’, 你还是快些准备出国吧! ”
    他想, 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但又怎能忘记呢?
    先是被父亲遗弃。母亲死了, 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 单是撇下了他。以后他搬到学校宿舍, 靠人民助 学金上学毕业了, 他成了一名教师, 却因为学校要完成抓右派的指标, 就又把他归到父亲那一边去。人们又遗弃了 他,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啊,父亲, 那时你在哪里?
    现在, 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
    刚刚,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旅馆 简标, 还有印着波音 747 的椭圆形标笺。而他呢,经过两天两夜汽车和火车的颠簸才到这里的。他提来的灰色人造 革提包放在长沙发的一角,可怜巴巴地缩成一团。上面放着他的尼龙网袋, 里面装着他的牙具和几个在路上吃剩下 来的茶叶蛋。他看着那几个诧异得咧开了嘴的, 畏缩地挤在一起的茶叶蛋, 想起临走那天晚上, 妻子秀芝还叫他多带些茶叶蛋给父亲吃,不禁苦笑了一下。
    吃完晚饭父亲把他带到舞厅。在柔和的乳白色的灯光中, 一些男人和女人像月光中的幽灵似地在他身边浮荡, 他感到不安起来。刚才在餐厅里,他看见有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就端了回去, 竟从肠胃里发出一阵痉挛似的反感。在他那儿,上县城的国营食堂都要带一个铝制饭盒, 把吃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
    有几对男女跳起奇形怪状的舞蹈。这些人就这样来消耗过剩的精力!他想起现在正在热得发烫的稻田里收割的 人们。他们弯着腰,从右到左,又从左到右不停地摆动上肢。偶尔,他们抬起头向远远的担子嘶哑地喊着:“喂, 水,水。 ”啊, 要是他现在能够躺在那一片绿荫下,闻着饱含稻草和苜蓿香气的微风, 那该有多好。
    “您会跳舞吗? 许先生。”忽然,他听见密司宋在旁边问他。他刚捕捉到的一点味儿马上消失了。
    “不, 不会。”他心不在焉地向她笑笑。他会放马、会犁田、会收割,会扬场。为什么他要会跳舞——跳眼前 这样的舞呢?
    “你别为难他了,”父亲笑着对密司宋说。
    “你还要考虑什么呢?嗯?”父亲又燃起烟斗,“现在办出国签证还比较容易,以后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我也有我所留恋的。”他转过身来面对着父亲。
    “包括那些痛苦吗? ”父亲意味深长地问。
    “唯其有痛苦, 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是吗?”父亲抬起头来。
    是的。他解除劳教以后, 因为无家可归, 于是被留在农场放马,成了一名放牧员。
    清早, 太阳刚从杨树林的梢上冒头, 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 他就把册栏打开。牲口用肚皮抗着肚 皮, 用臀部抗着臀部争先恐后地往草场跑。他骑在马上, 在被马群踏出一道道深绿色痕迹的草场上驰骋, 就像一下 子扑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一样。他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 风擦过草尖,擦过沼泽的水面吹来, 带着清新的湿润,带着马汗的气味,带着大自然的呼吸,从头到脚摩挲遍他全身,给了他一种极其亲切的抚慰。他伸开手臂,把头偏向胳肢窝, 他能闻到自己的汗味, 能闻到自己生命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气息混在一起。他的消沉, 他的悲怆,他对命运的委屈情绪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有时,阵雨会向草场扑来,他必须把马群赶到林带里去。他骑在马上,拿着长鞭,迎着雨头风,敞开像翅膀- 样的衣襟, 在马群周围奔驰, 呵叱和指挥离群的马儿。于是, 他会感到自己躯体里充满着热腾腾的力量, 他不是渺 小的和无用的; 在和风、和雨、和集结起来的蚊蚋的搏斗中, 他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
    他终于回来了。汽车站前面横着全县唯一的柏油马路。那上面仍然蒙着一层薄薄的黄尘,风一吹,就在商店、 银行和邮局门口打旋。两边,仍然是东倒西歪的土房,有的门上还能看到古老的雕花门楣。
    但是, 他一下车,就是一种像是从降落伞落到地面的感觉,他的脚又踏着实地了。
    他家门口正站着几个人向大路上眺望。秀芝的白布围裙,在柔和而苍茫的暮色中就像一点皎洁的星光。很快地, 那里人越聚越多,最后, 他们看出了是他,全都向大路上奔跑。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红衣裳的小女孩, 她就像迸射出 的一团火, 飞也似地向他扑来。她越跑越近, 越跑越近, 越跑越近。
    (选自张贤亮《灵与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父亲带许灵均到高级餐厅、参加舞会, 向他展示贴满标签的箱子,既想补偿他, 也想诱使他出国。  B.“现在, 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这句话里包含着许灵均的委屈、怨恨、期盼和久别重逢后的惊喜。 C.在和父亲深入交谈后, 许灵均才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 那些曾经的痛苦都是让他留恋的宝贵财富。  D.从“升到云端一样”到“降落伞落到地面”,这种感觉的变化体现出许灵均回到草原后内心的踏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小说开头通过许灵均的观察和联想,展现了饭店和农场窗外的风景,“空漠”“开阔而充实”传递出人物的主观 情感。
    B.小说插叙许灵均被父亲遗弃的情节,既补充交代父亲的遗弃带给他的痛苦,也为下文他拒绝父亲的出国邀请埋下 伏笔。
    C.小说用对照的手法写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生活样貌, 草原的贫瘠、落后与父亲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 对比。
    D.小说结尾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小女孩向着许灵均“越跑越近”,隐喻他和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人们的关系越来 越紧密。
    8.小说中关于“茶叶蛋”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9.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 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4 小题。
    ..                                           “臣愿
    刘敬者,本名娄敬, 齐人也。汉五年, 戍陇西, 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
    见上言便事。 ”虞将军欲与之鲜衣, 娄敬曰: “ 臣衣帛, 衣帛见; 衣褐, 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于是虞将军入言
    上,上召入见, 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 ”上曰: “然。 ”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
    异。周之先自后稷, 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成王即位, 乃营洛邑, 以此为天下之中也, 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
    .
    不欲依阻险。及周之盛时, 天下和洽, 不屯一卒, 不战一士, 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今陛下起丰沛, 收卒三千人,
    大战七十, 小战四十, 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父子暴骨中野, 不可胜数, 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 臣窃以为不侔也。
    且夫秦地被山带河, 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 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 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
    ..
    下入关而都之, 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 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 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 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  “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 ”
    汉七年,韩王信反, 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 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 还报曰: “两 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
    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 械系敬广武。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 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 赦敬,曰:  “吾不
    .
    用公言,以困平城。 ”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候。
    (节选自《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B.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C.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D.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洛阳,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 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建都于此。
    B.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可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莅中国而抚四夷”。C.侯, 爵位的一种, 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山东,即现在的山东省,也泛指秦以外的东方六国之地,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刘敬定都关中的建议遭到群臣的反对, 刘邦决定采纳群臣的意见定都洛阳,后留侯张良力陈定都关中的好处, 高 祖最终定都关中。
    B.刘敬善于把握时机,胆识过人。他出身戍卒,路过洛阳时,通过刘邦身边的将领希望拜谒刘邦,得到召见和赐食。 C.韩王信与匈奴想联合攻汉,刘邦派刘敬到匈奴窥探虚实。刘敬见匈奴士兵多老弱之人,猜测此乃匈奴营造的假象,建议不可贸然进攻。
    D.汉朝初立、内忧外患之际, 刘敬提出的策略对新生政权的存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被赐姓和封爵,体现刘邦对 其政治才能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臣衣帛, 衣帛见; 臣衣褐, 衣褐见 终不敢易衣。(4 分)
    (2) 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 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4 分) 14.刘敬认为关中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5-16 小题。
    又呈吴郎①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 ①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 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 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诗人说自己以前一直听任西邻妇人来打枣, 因为她是个没有子女供养的缺衣少食的穷人。 B.颔联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多少会怀着一些恐惧的心理, 所以主人更要表示亲善之意让她安心。C.颈联说插篱笆的举动会让本就有戒心的妇人觉得主人真是要阻止她打枣, 劝告意味十分委婉。 D.本诗由生活琐事触发思考,提醒亲戚要怀恻隐之心,与邻妇和睦相处,风格轻灵,耐人寻味。 16.尾联似乎和嘱咐吴郎没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2) 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传播公式:“R (谣言) =I (事件重要性) ×A (事件模糊性) ÷C (公众识别力) ”。
    在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 每一种传播行为都有可能被放大以及误读。 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传播快速、 片面性 强、成因复杂、 真假难辨等诱因,引爆负面舆情发酵。 谣言的治理需要       ,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除了国家机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          之外, 央媒应当根据谣言种类和特征,用科学性较强的专业内容来 _________网络谣言空间,不断引导公众正确认知疫情防护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识别能力。针对新冠疫情期间网络上的负面舆情, 央媒能够快速响应,通过客观、清晰的系列报道进行正向舆论引导。一些主流央媒能更多考虑到事件 中用户的信息需求, 重新设计传播语态, 重新打造文本形态, 利用直播、数族、平面设计、互动视频、 H5、纪录片、
    新闻游戏等  的传播方式, 展现央媒“融观点于形式、融质效于内容”的内涵。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统筹兼顾    制约    侵占    林林总总
    B.运筹帷幄    制裁    侵占    林林总总
    C.运筹帷幄    制裁    挤占    形形色色
    D.统筹兼顾    制约    挤占    形形色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传播快速、片面性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等诱因, 引起负面舆情发酵。 B.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传播快速、片面性强等特性, 引起负面舆情发酵。 C.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传播快速、片面性强等诱因, 引爆负面舆情发酵。
    D.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传播快速、片面性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等特性, 引爆负面舆情发酵。               20.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换成“《荀子》中说: 流言止于智者。”与原文的表达效果哪个更好? 请简要分析。 (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字。(5 分)
    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 2020 年 5 月 18 日宣布, 将在该市唐人街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中设立澳洲华人博物 馆。据介绍,博物馆将收藏相关书籍和期刊, 设立美术和图片展区,提供常设展览和巡回展览等。博物馆还设有工 作室,方便举行艺术活动和艺术家驻地创作。这个博物馆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华人怎样在澳大利亚立足和 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作出的贡献, 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6 分)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 大到跑步, 小到眨眼,_______ ▲ ________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防, 人体不能______▲_________,因为它 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________▲_____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 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四、写作 (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问卷显示, 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比如遇到好笑的事情只 会说“哈哈哈”,看到美景只会拍照或说“真美”等,不会使用成语或修辞。有人认为,年轻人这种“失语”现象跟
    互联网时代的氛围和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系, 比如用表情包聊天, 复制别人的观点等, 这些便捷手段让人的思
    想越来越简单;也有人认为, 思维惰性才是语言贫乏的根本原因,“常常思考应该怎么去表达,自觉去积累和运用的 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人说,传统教育方式下,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很少, 这会导致很多人成年后更加“不善 言辞”……
    班级里举行关于“你‘失语’了吗”的讨论会,现场有全班同学、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请你任选一个身份, 写一篇发言稿, 体现你的联想和感悟。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