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4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B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经济发达阶段,就需要发展艺术”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物质丰裕、生态匮乏的时代,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而这“需要文化和心态来解决”,即使对应着中国文化“艺术型模式”的特点,也不等同于“艺术”。
C.“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有可能发展出包含高科技、高人文和高生态环境的未来文明”属于牵强附会。激活乡村国家的文化基因,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
D.“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绿色、循环等特点”,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要求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拓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力发展空间和文化发展空间”并不是说“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绿色、循环、低碳的特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后碳时代”是未来可能进入的时代,是高于现在正在进入的文明时代。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B.“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主要不是表现绿色生活内容,而是表现朝代更迭、繁华不再的历史沧桑感。
故选B。
4.D5.B 6.(1)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2)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3)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是顺叙,小说主体情节完整,而“刘兰的身世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小说基本事件之外的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属于插叙。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而是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时。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可见,她要求进步,积极进取。
从“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可见,她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帮“我”裹伤,搀扶“我”,随我转移而毫无怨言等,可见她面对艰难坚韧顽强,勇于担当,毫不动摇。
当她得知山顶上妇女很难养活孩子时,她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且“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可见,她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
7.C8.B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分析错误。“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没有运用拟人的手法。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意象的能力。
《沁园春·长沙》所表现的是昂扬奋发的意境。
A.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现的是思乡的哀伤意境。
B.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现的是昂扬奋发的意境。
C.杜甫的《登高》表现的是对国家多难的牵挂,身体多病的哀伤的意境。
D. 曹丕的《燕歌行》这几句,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表现的是怀人的哀伤意境。
故选B。
9.B10.D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选段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同情”错误,诗人在诗歌结尾处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确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所以,此处应是“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的主要意象是“雪峰”“太阳”“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进而象征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故选D。
11.B12.C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火’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错误,根据诗句“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可知,闻一多带着热情和急切,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憧憬和急于报效祖国的赤诚热情,高喊着“我来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所以诗中的“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错误,文章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撕肝裂肺、呼天抢地地呼喊“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然后描写眼前的祖国竟是满目疮痍,由“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可知,现实就像“噩梦”,而且是挂在“悬崖”上的“噩梦”一样黑暗、恐怖。诗中并没有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
故选C。
13.B14.A 15.C 16.B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B.“谢”,道歉。句意:派遣他的长史楠雍前来谢罪。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大军怎么能够到达呢?以前我去唐朝,看见城邑很萧条。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则粮草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够能制胜于他。
“居其二千里”的主语是“沙碛”,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C;
“城邑萧条”是“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吏部,……主管官吏的……俸饷等”错误,“俸饷”不是吏部掌管,是由户部掌管。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离间唐与薛延随、焉耆、伊吾等国的关系”错误。由原文“且谓其使者曰:‘高昌数年以来,朝贡脱略,无藩臣礼,所置官号,皆准天朝。……事人无礼,又间邻国为恶,不诛,善何以劝”句意为:并且对高昌使者说:“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之礼,所设置的官职称号,都和我大唐相同……(麴文泰)侍奉别人如此无礼,又离间周围的邻国作恶,不杀掉他,怎么能劝别人为善?”由此可知,原文说的是“离间周围的邻国作恶”,而不是“离间唐与薛延随、焉耆、伊吾等国的关系”。
故选B。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麴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麴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唐太宗给他下诏书严厉斥责,又征召他的大臣阿史那矩,想和他商议此事。麴文泰不让阿史那矩入朝,派他的长史麴雍来谢罪。颉利可汗被打败灭亡时,在突厥的中原人有的逃奔到高昌,太宗下诏让麴文泰放他们回到唐朝,麴文泰把他们隐藏起来不放。这次又和西突厥共同进攻焉耆,焉耆向唐朝上诉此事,太宗派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往询问情况,并且对高昌使者说:“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之礼,所设置的官职称号,都和我大唐相同。我们的使者到你们那里,麴文泰对使者说:‘鹰飞翔在天空,野鸡伏在草丛中,猫游戏于庭堂,各得其所,难道还有自己不能生存的吗?’又派使者对薛延陁说:‘你既身为可汗,就应该和大唐天子相匹敌,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麴文泰)侍奉别人如此无礼,又离间周围的邻国作恶,不杀掉他,怎么能劝别人为善?”三月,薛延陁可汗派遣使臣向太宗上言,请求派遣他的军队作为向导进攻高昌。
太宗仍希望高昌王麹文泰能够悔过,又下玺书,征召他入朝,麴文泰竟然称病不来。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壬申,太宗派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等领兵进攻高昌。贞观十四年八月,高昌王麴文泰听说唐朝发兵讨伐他,对他的国人说:“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大军怎么能够到达呢?以前我去唐朝,看见城邑都很萧条。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粮草就会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够能制胜于他。如果他们把军队停留在城下,用不了二十天,粮食吃完了必须撤退,然后我们就可追上去俘虏他们,有什么可忧虑的。”等到听说唐军已临近碛口,他又忧愁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得病死去,他的儿子智盛继承王位。
唐军到达柳谷,侦查员来报告说麴文泰当日将安葬,国内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各位将领请求袭击。侯君集说:“大唐天子认为高昌王怠慢无礼,所以才派我们征讨他,如今我们在文泰的墓地偷袭他们,不是兴师问罪之师干的事情。”竭力主张不能这样做,下令击鼓行军。诸位将领赞同他的观点,更加尊崇他的德行。到达田城,向城中告知利害,他们不投降,便于第二天清晨发动攻城,到午间,城池被攻破,又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晚赶往高昌的都城,高昌人出兵迎战被打败。
智盛送信给侯君集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由于上天的惩罚,他已经故去,智盛刚继承王位不久,希望尚书您可怜明察。”侯君集回信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改过,应当束缚双手到军门来。”智盛还是不出来,侯君集命令填沟攻城,城上飞石像下雨一般。唐军又制作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里,只要有行人出来或被飞石打中,都高声报告。智盛窘困无奈,于八月初八打开城门投降。
17.C18.D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一脉相承”错,“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不是“一脉相承”,应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A.烟草连天,喻愁之大;柳絮蒙蒙,喻愁之乱;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断。三个比喻,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且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
B.本体“离恨”,喻体“春草”。
C.本体“白发”,喻体“秋霜”。
D.没有运用比喻,愁心与明月之间无相似点,只是移情入景,使用了拟人修辞,把明月当成可以寄托愁心的人来写。
故选D。
1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本词的末两句与上面的诗句所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错,《长恨歌》以永远相爱不相离为爱情的最高愿望,而本词的末两句却跳出俗套,立意较高,认为两情的长久与否,并不在于能否朝暮相会,两者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不一致的。
故选D。
20. 慨当以慷 唯有杜康 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暧”“颠”“猿”“萧”“纶”“樯橹”“仓皇”“胥”。
2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由于社会和家庭对素质教育的推广,促进了……”错,残缺主语,删掉“由于”;“促进了中学生的阅读选择”残缺宾语中心语,改为“促进了中学生阅读选择的多样性发展”;“青少年从简单的功能型阅读、功利性阅读、从众型阅读逐渐向知识型阅读、愉悦型阅读、个性化阅读转变”不合逻辑,不能一一对应,逻辑关系出错,“功能性”对应“愉悦”,“功利”对应“知识”,改为:……向愉悦型阅读、知识型阅读……”,或改为“青少年从简单的功利型阅读、功能性阅读……”。
B.“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残缺谓语动词,改为“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进行(参与/开展/举行)学雷锋活动”,或者删掉“活动”。
D.“扩大宣传精准性”动宾不搭配,“扩大”和“精准性”搭配不当,可将“扩大”改为“提高”。
故选C。
2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被公安机关押上警车呼啸而去”不合逻辑,“公安机关”是机构,不能执行“押上警车”的动作,应该改为“公安人员”。句式杂糅,“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等四人”是句子主语,“呼啸而去”是谓语,但“呼啸而去”的主语应该是“警车”,应在“警车”后加逗号,在“呼啸而去”前加上“警车”;
C.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开启青少年财商”,然后才能“培养青少年世界顶级价值观及创富能力”。另外,“演出……教程”,搭配不当,可把“出演”改为“制作” 。
D.偷换主语,“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主语应为“法西斯”,而不是“列宁格勒”,可改为“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并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时赶写的”。
故选A。
2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错误。首先,“不但”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放到“用户”前面;其次,在“用户”前面加上“使”,否则导致中途易辙。
B.句中“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最后加上“的重任”。
C.“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并列成分结构混乱,应该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可改为“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或者“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导致”使用不当,“导致”后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用于“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不恰当,可改为“使得”。
故选D。
2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举办”与“展演艺术”搭配不当,应将“艺术”与“展演”互换位置。“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与“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搭配不当,应将“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B.语序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该放主语前,“不但”应放在“用户”之前;成分残缺,在“用户”前面应加上“使”;
D.搭配不当,“扩大”和“精准性”搭配不当,可将“扩大”改为“提高”。
故选C。
25.C26.D 27.C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多指对景致的眷恋之情。依依不舍:舍不得离开,形容很留恋。多指对人或物的眷恋之情。此处对象为景物,又有“引得我”,故选“流连忘返”。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电光石火:形容速度极快或事物转瞬即逝。此处写荷花的美好很快便消失,故选“昙花一现”。
揭示:公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昭示: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揭示”强调把“原来不容易看出”的公布出来,而“昭示”是把已有的东西宣布出来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此处荷花的美与枯槁都是容易看出的,是已有的,故选“昭示”。
静若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波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此处根据前文“盛开过、沧桑过”可见,是经历过许多波澜,如今能够平静“不惊”,故选“波澜不惊”。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主要考虑和上下文的衔接更紧凑、连贯,上文写到荷引得我流连忘返,表达喜爱之情,故先写“喜欢荷”,排除AB。
下文分别写到荷的清丽、淡雅(一朵青翠欲滴的荷)和对坚贞、清正的敬仰(荷枯茎根根、残苞朵朵,却仍直直地挺立着……并无半点枯槁的落寞与苍凉,独具风韵与自信,令我油然而生出敬意)(这枯荷,让我想到了万古长空、无欲无我之境,这是荷之灵魂的升华),一一照应;从“不仅……更”的递进语意中也可看出,应先说起外形的“清丽、淡雅”,再说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对坚贞、清正的敬仰”,排除C。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说“荷塘”“挥如长卷”是比喻,“每一朵荷似乎都在进述自己的故事”是拟人。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是说蜀道之高连善飞的黄鹤都飞不过去,是夸张;“猿猱欲度愁攀援”说猿猱也为攀援不上而发愁,是拟人。
B.“胡马”是借代,代指金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说连废池乔木都厌恶谈到战争,是拟人。
C.说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拟人,把没精打采的灯光比作“渴睡人的眼”是比喻。
D.落叶“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是拟人。
故选C。
28. 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如果音量过大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前句为“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后句为“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据此可知此处应填“听力会受到损失”。第②空,前文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后文为“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分析可知此处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第③空,根据前文“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以及前文对“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音量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