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一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5/11/04 07:11:1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本题主要考查筛选、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开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并没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故D错误。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D项错误,从材料二第四段“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说的是“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而不是“空灵”“飘逸”等语,“空灵”“飘逸”是风格,故错误。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理解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文章的观点再进行判断。本文观点是:怎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者从两个方面,一继承创新传统文化;二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 
	    A“宜师古圣贤人”强调向古人学习质”。 
	    B洋务派的主张,政体不变,只学习西方技术。 
	    C““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继承创新传统文化;二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外来文化,符合观点。 
	    D项“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的是变化。 
	    4.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5.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②与时俱进。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A.“也暗示出下文写墙的文字会如书中记载的一样客观”错误。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并不强调客观,而且下文也并不都是客观的记述。 
	    B.“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表达不准确。从文中“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可体会出此处是儿子对大自然的敬仰。 
	    D.“都烘托出所咏对象的衰败”错误。作者写那束“灿烂的花”,是为了表现墙的顽强生命力。故选:C。(3分) 
	    7.C.“便于作者抒发情感”错误。作者在文中间用第二人称,是在想象中与读者对话,这是为了将读者引入文本情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不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故选:C。(3分) 
	    8. 作者对花草、苔藓等植被的描写,在内容和主题上一方面表现了墙的岁月的久远,同时借这些植物也表现了墙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墙”一直是活的,暗喻了中华民族生命力的顽强。在表达上,对这些植物的描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让文章充满意境之美。(6分) 
	    9. ①赞美老墙的厚重岁月感和鲜活生命力。 ②对老墙逐渐消失感到无奈,对少有人理解老墙文化内涵感到惋惜。(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借助(2)同“性”,天性(3)浮躁,不专心 
	    11.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12.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14.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示例一]我倾向于把“争渡”理解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词人和她的游伴“误入藕花深处”,急于找到出路而奋力划船,杂乱的划船和欢乐的说笑声,自然惊起一滩鸥鹭”。这种解释侧重于人物动作,使上下文衔接紧密,也符合全词轻松欢快的基调。 
	    [示例二]我倾向于把“争渡理解为怎渡”。词人和她的游伴“误入藕花深处”急于找出路,“怎渡?怎渡?”,慌张的问询和杂乱的划船,于是惊起一滩鹭”。这种解释侧重于人物心理,使上下文衔接紧密,也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   
	    16. 老师的修改欠妥,(1分)如果黄花无法哭泣,那么浩瀚的大河怎么会高歌?轻盈的雪花又如何能迎风飞舞?刻板的教育,意味着诗意的丢失。(2分)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势必造就一批缺乏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人。(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10分) 
	    17. (1)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2)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3)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4)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6)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8)独怆然而涕下  乱花渐欲迷人眼 
	    (9)人迹板桥霜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亭亭净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1)前仆后继/浴血奋战(2)如释重负(3)当之无愧 
	    19. C 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作用,近年来练习模拟时关注度不高,好在本题并不难。题干和选项C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而A、B、D三项都是特指。 
	    20.①主要看体质指数  ② 还会损害健康  ③体重不仅会反弹 
	    21.示例:由地理名和商品名组成的知识产权标识 
	    22. ①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②带动的产业产值高;③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④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四、写作(60分) 
	    2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