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末考 >

吉林省通化市部分重点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B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据此推断的能力。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故选D。
    4.A
    5.①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并引出后面“十三不靠”的情节;
    ②塑造人物形象:拒绝金条、撕毁书画表现出汪无奇的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
    ③揭示主旨:这个情节意在通过人物的生命态度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6.①通过人物作画的工具。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显示书画技艺的独特。
    ②通过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如“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表现出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
    ③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如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侧面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
    ④以京城来客的“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能够勾起汪无奇的画兴,侧面衬托汪无奇书画技艺的更为精湛。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错,根据原文“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可知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应该意在说明他是一个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人。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情节方面:文中写到“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后文又写到“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汪无奇写“十三不靠”的情节是受上文事件的影响,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作用。人物方面:“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刷刷’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这段文字刻画了汪无奇拒绝金条、撕毁书画的形象,表现了汪无奇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品质。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旨方面:汪无奇写字技艺之高,但是他却拒绝了京城来客的金条,撕碎了画作,认为他们侮辱了自己,表现了汪无奇不以卖字卖画为生,不拼命不追求名利的特点,体现了汪无奇文人风骨,突出了小说赞扬文人风骨,不追求名利的主题。所以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根据“自己写字作画用的却是自制的鸡毫笔。鸡毛是从家里养的公鸡屁股上拔下来的”“他用自造的鸡毫笔来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毛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都有意外,时时闪出灵光”,他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这是通过对人物作画工具的刻画来展现他书画技艺的独特,属于侧面描写。根据“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中“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这是对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出他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属于侧面描写。根据“外边虽然没几个人见过他的字和画,却不少人说他的字和画好,渐渐竟还有奇才怪才鬼才之说”“从没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看戏”“京城来客说:‘这几个字——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这是三根金条,我买下您这两幅画一幅字了。您给我盖上印章吧”,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来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属于侧面描写。根据“顿时勾起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拦不住”,这是以京城来客的“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能够勾起汪无奇的画兴,来衬托汪无奇书画技艺的精湛,属于侧面描写。
    7.C
    8.D
    9.B
    10.(1)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
    (2)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句意: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捕人父子兄弟”,“捕”的宾语是“人父子兄弟”,其中“人”修饰“父子兄弟”,需放在一起,排除AD;“送县”的目的是“鞭笞”,而“鞭笞”的结果是“流血被体”。故“送县鞭笞”和“流血被体”前后要断开,排除B。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D.“以低官兼掌高职曰判”的说法错误。“判……”应该是以高官兼掌低职。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的表述错误。原文是“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太宗毁的是自己正在造的假山,而非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逸豫”,安逸享乐;“丑诋”,用丑话骂;“鄙”,轻视,瞧不起。(2)“为……所”,表被动;“以”,凭借;“疾”,嫉恨;“大为”,十分。参考译文:       姚坦,字明白,是曹州济阴县人。开宝年中期,凭借《尚书》考中进士,调补为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征召姚坦等人,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大家一起努力吧。”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府翊善。       姚坦性格益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钱,假山建成后,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一起观看,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停止修建。       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皇上曾经告诫姚坦说:“元杰会读书好学习,也就足以成为贤王了。他年轻不懂事,也需要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况且没有大过却去攻讦责骂他,这哪里是辅助他成长的方法呢?”没过多久,益王的侍从就教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太宗每天派使者查看病情,过了一个月都没有痊愈,心里非常担忧,就召见益王的乳母询问情况,乳母说:“益王本来没有病,只是因为姚坦的约束,在家里经常不能自由行事,益王很不开心,所以成了病。”皇上生气道:“我选拔正直的人,辅助益王让他变好。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反而装病,想让我罢去正直的人来让自己方便,怎么可能做到呢。况且益王年纪小,一定是你们这些人替他谋划的。”于是命人将乳母拉到后苑,打了几十廷杖。然后召见姚坦劝慰他说:“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你只管这样做,不用考虑别人的谗言挑拨,我一定不会听的。”       益王死后,姚坦改任卫尉少卿,兼吏部南曹。某日姚坦因事被获准当面奏对,皇上因为他是旧臣,召他上殿和他交谈。姚坦说道他在益王府时的事情,话语中有诋毁各位王爷的意思,并称自己敢于直言。姚坦退下后,皇上对侍臣说:“姚坦在王宫,不能用正确的道理教导王子,王子有一点轻微的过失,他就到处宣扬,这是在卖取正直的名声啊。”       景德年初,姚坦请求补郡县之职,皇上让他担任邓州知州。转运使上表奏陈他的政绩,皇上下诏嘉奖他。大中祥符年初,又担任光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11.C
    12.参考一:诗人先借景抒情,通过对秋雨后田间景象和男耕女织乡村生活的描写,表现出农家喜迎丰收的快乐心情,为最后一联的抒情做铺垫;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
    参考二:诗人先总写雨后秋容的美丽,表达出喜悦之情;中间两联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几方面来描写农忙时的场景,借此表达丰收的快乐;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是又遇到了一个丰收年。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C.“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错误。因为农者是在“鹭影边”,“鹭影”应为“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示例一:诗歌的首联写出秋天雨过天晴,景色美好;颔联写到稻浪起伏,稻香阵阵,雨后水涨的景象;颈联写到蛩声、机杼声交织,白鹭的影子倒映在水边。前三联描写了秋雨后田间景象和男耕女织乡村生活,通过这些景象表现出农家喜迎丰收的快乐心情,属于借景抒情。尾联写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啊,又遇到一个丰收年。其中“幸”直接点出作者的情感,属于直抒胸臆。示例二:诗歌的首联写出秋天雨过天晴,景色美好,属于总写,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颔联写到稻浪起伏,稻香阵阵,雨后水涨的景象。“新香”指的是稻香,属于嗅觉描写;而“罢程”是指稻子摇摆的样子,稻浪滚滚,属于视觉描写;同时雨后水涨也属于视觉描写。颈联写到蛩声、机杼声交织,白鹭的影子倒映在水边。“机杼蛩声里”属于听觉描写,而“犁锄鹭影边”属于视觉描写。这两联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几方面来描写农忙时的场景,借此表达丰收的快乐。尾联写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啊,又遇到一个丰收年。其中“幸”直接点出作者的情感,属于直抒胸臆。
    13.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示例一】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示例二】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示例三】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示例四】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致”“攻”“觅”“谋”“莫”。
    14.无可非议不知所云  长此以往
    15.所以,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
    16.①把不同类型的散文比作衣服,把写散文比作穿衣服,把写作时用力过度比作为了穿衣服扭曲身体;
    ②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散文写作要好好说话不可用力过度的观点。(意对即可)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形容散文作者写什么内容都是合情合理,故可用“无可非议”。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第二空,语境形容有些新散文的代表作者过于用力,写了半天,不知道到底写的是什么。故可用“不知所云”“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第三空,语境指不良写作倾向发展的结果,可填“长此以往”。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长此以往的“此”是有所指,并多指不好的情况,作分句,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语句有三处语病:①不合逻辑,根据语境,上文语句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为因果关系,而非转折关系,“但是”应改为“所以”或“因此”。②语序不当,“一个”这个定语应放在“可以用油来炒拌”的前面。③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放在“滋味”后面,致使“却缺少良心”的主语变成了“滋味”,明显不合文意,应改为“虽然有了滋味”。故病句改为:所以,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运用比喻修辞,将“散文比作“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将“写散文”比作“穿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将过度用力地写作散文比作“把自己的身体扭曲”。整个句子运用多个比喻修辞,将散文、写散文、过度用力写散文比作日常生活中的衣服、穿衣服,化抽象为形象,通俗易懂,生动地表达了散文写作要好好说话不可用力过度的观点。
    17.C
    18.①推广冰雪运动
    ②拥有亲水性的高聚物网络
    ③即便温度升高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代词的意义的能力。题干和选项C 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A.特指交谈之人。B.特指没有家人陪伴的对象。D. 特指交谈之人。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和“就要有冰”,说明要想人们爱上冰雪运动,让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就要有冰,据此可填入“推广冰雪运动”类似的句子。第二空:根据后文“在没有高聚物网络时,升温后,冰晶会融化成水;而在加入高聚物网络后,由于该网络的亲水性,即便冰晶融化成水,那水也会被锁在网络里面‘插翅难逃’。”这是说明“高聚物网络”对凝胶冰雪的作用,也是解释凝胶冰雪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的原因,据此可填入“拥有亲水性的高聚物网络”。第三空,根据前文“升温后,冰晶会融化成水”,说明要想冰晶融化成水,就要升温,再根据“凝胶冰雪的形状依然非常完整,永不融化”,这说明无论温度多高,凝胶冰雪的形状也不会发生变化,据此可填入“即便温度升高”。
    19.例文
    除追捧颜值之风,扬中国朝气之美
    当全红婵以轻巧的一跃跳入水中,当评委齐刷制地亮出满分,相信没有人不被这个十四岁的女孩折服。她的惊鸿一跳,跳离了近年畸形的审美文化,跳出了朝气蓬勃的中国之美。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让我们对审美有了正确的认知。
    犹记盛夏,奥运之火熊熊燃烧,运动健儿争金夺银,他们以汗水、泪水和力量展现中国美。
    美,是由内而外的。你看,“小猴子”侯志慧举出举重队首金;你看,巩立姣奋力一掷夺金圆梦;你看,樊振东作为小将崭露头角。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美女,但当他们取得胜利,突破自己时,他们眼眸中耀眼的光,脸上灿烂的笑容,都让我们觉得,他们是最美的。这美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脸蛋与身材,而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朝气与自信,有着奋斗向上的态度,有着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些都是关于美最好的体现。
    反观当下,畸形的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外貌焦虑”“身材焦虑”影响着多少人的健康生活。蚂蚁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鸡蛋成为多少人心中的噩梦;为了减肥过午不食、不吃碳水、吃减肥药,引发了多少健康问题。深陷焦虑的人们丢掉了自己原有的美丽,忘记了什么是健康蓬勃,什么是朝气自信,成为了一具美丽的骨架,徒有其表。这难道是美吗?
    更有甚者提出“颜值即正义”的无脑言论, 三观跟着五观走,在追捧颜值中迷失了自我。当自己的“偶像”违背道德、罔顾人伦或对历史选择遗忘而参观靖国神社后,盲从者居然为他们洗白喊冤。这样的风气必须扼制,只有除去追捧颜值之风,摒弃颜值至上的歪理,方可治愈焦虑,弘扬朝气之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不囿于皮相。真正的美在于气质,在于精神,在于灵魂。 奥运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很美,深入乡村进行饮水安全推广的任晓媛很美,挑灯夜读向着自己的热爱奋力前进的钟芳蓉很美。每一个人都有美的潜质,正如顾城所言“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当一个人朝气自信地向着目标前进,当一个人跌倒后也坚持站起来,当一个人的身上充满希望与力量,他就是美的。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诚哉斯言,再美的皮囊,没有了灵魂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我们只有摒弃追捧颜值的歪风邪气,方可弘扬汗水、泪水与力量中孕首出的中国美,那才是值得弘扬的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网友对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的评价,首先肯定全红婵“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接着指出这种从汗水、泪水和力量中孕育出的青春美的意义,可以治愈当下的“外貌焦虑”“年龄焦虑”,“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这暗示了我们当下应该具备怎样的审美观和如何才能具备正确的审美观这两个问题。
    “以上材料,给青春的你们怎样的启发”,一可以谈正确审美观的内涵,即该追求怎样的美;二可以谈自己发展的方向,即成长为怎样的青年。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先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再识新审美,自信绽芳华”,接着由全红婵联系更多积极自信的青年事例从正面论证,然后联系当下的“外貌焦虑”等畸形审美进行正反对比,并引发“当下该如何绽放芳华”这一思考,阐述正确的做法,最后回归材料,呼应开头。
    立意:
    1.弘扬中国美,砥砺青春行。
    2.美是永不放弃的坚守。
    3.正确审美,让青春绽放。
    4.中国美,在于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