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末考 >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B
    2.C
    3.C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古代各种学说在自己的著述中对民本经济观都有所体现”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富民’是中国古代民本经济观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几乎各流派的学说对其都有体现”,可见都有所体现的是“富民”思想,而不是整个民本经济观;去掉“几乎”,也扩大了范围。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对第②段中主要观点的再次论证”表述有误。第②段论述的是“富民”思想,第③段论述的是“养民”思想,这两段内容是并列关系,不是对前段的再次论证。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还为富民提供了各种制度方面的强力保障”说法错误。第二段原文“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思想,提出让老百姓治‘恒产’。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治‘恒产’就是强调富民要有产权制度保障”此处只是提供了产权制度保障,并非已有了各种制度方面的强力保障。
    B.“有助于提高当时政府治理社会的能力”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到提高当时政府治理社会的能力这一话题。另外,据原文信息,荒政制度是为了抵御各种灾害和备荒赈济,而治理社会的范围要大得多。
    D.“《礼记》所提‘天下为公’的理想为实现‘小康’梦想提供了充分条件”无中生有,文中第四段只提到“《礼记》中描绘的‘小康’社会成为历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文中并无“《礼记》所提‘天下为公’的理想为实现‘小康’梦想提供了充分条件”的内容。
    故选C。
    4.C
    5.D
    6.材料一重点介绍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材料二重点说明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的重要性。材料三重点说明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标准或指标。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在此落脚的鸟类数量为全国最多”表述有误,原文为“是我国沿海湿地鸟类数量最多的区域”,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我国沿海湿地”。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都表明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了突破性好转”错误,材料一“入海口的湿地面积明显增加了”“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已由保护区建立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说“整个黄河流域”言过其实。
    B.“无论人类怎样开发湿地资源,只要在外界的作用下能够大体上自我恢复,也可以被认为是健康的”错误。由材料三“如果人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使其保留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组织功能,在外界作用下能够自我恢复,就可以认为是健康的”可知,“无论人类怎样开发湿地资源”不合文意。
    C.“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错误,材料三“使湿地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和自组织能力有序演化”,选项与原文信息不符。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材料一结合“截至今年,黄河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增加1.25万平方千米,设立河湖长22.76万名,推动黄河保护立法实现实质性突破”“入海口的湿地面积明显增加了”“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已由保护区建立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概括出:重点介绍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材料二结合“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地处我国3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黄渤海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过程完整”“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沿海湿地鸟类数量最多的区域”概括出:重点说明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的重要性。
    材料三共有两段,其中第一段说明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标准或指标,第二段主要介绍建立客观、完善的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结合第一段“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可用其自身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方面特征衡量”“还可以依据……来衡量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另外,GDP、人口增长率、资源消费、公众生态意识等社会经济指标也是评价湿地健康的依据”概括出:重点说明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标准或指标。
    7.D
    8.①这些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②环境的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①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②从小说的主旨来看,本文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铁匠过去“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是何等荣耀,而如今却穷困潦倒、难以糊口,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表述有误。从全文来看,马五叔只是介绍了铁匠如今的困窘,本文并没有写出铁匠一生的变化。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柳树、椿树都被掘去,马五叔的小屋孤零零地立着,鸡在刨食,远处驴子的叫声,这些描写写出乡村的变迁和落寞,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暗示铁匠也和这柳树一样,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先看“单纯”。小说描写“我”回到乡下,发现村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柳树、椿树都被掘走了,铁匠炉子也找不到了,于是“我”到处寻找铁匠的痕迹;然后写遇到了马五叔,他谈了铁匠的变化,“他永远不会来了”“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后来有一个固执的人去找他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喜出望外的铁匠也许是最后一次孤独地打他的赖以为生的铁器了。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
    再看“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本文的情感上,文章描写铁匠生活的变化巨大,原先他总是在那柳树下按上铁匠炉子为人们服务,他曾经“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甚至文中的“我”多年后回乡还在想着他,寻找他,他已经是某种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今他穷困潦倒、难以糊口,许久没有工作,“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甚至有人还惦记着他的手艺,请他打一柄铁叉,他都没有钱去买铁和碳,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小说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
    10.C
    11.B
    12.D
    13.(1)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客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和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
    (2)相如等人到达蜀郡,蜀郡太守率领属官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打通夜郎及西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
    “夜郎西僰中”是“通”的共同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
    “上闻之”是皇上听说,不是“巴蜀民”怕皇上听说,因此“恐”和“上闻之”之间断开,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通过水道运输称为‘转漕’”错,古时陆路运输称“转”,水路运输称“漕”。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天子认为他说的不对”错,“天子异之”是天子看了司马相如的书很惊异,不是天子认为他说的不对。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说”,通“悦”,喜欢;“因”,凭借,以……为借口;“客游”,客居。
    (2)“以下”,率领属官;“郊迎”,到郊界上迎接;“负弩矢”,背负着弓箭;“先驱”,在前面开路;“宠”,荣宠。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和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正赶上梁孝王去世,司马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卓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代啊!”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讶,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皇上答应了,让尚书官给他书写工具。司马相如把写好的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打通夜郎及西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唐蒙已掠取并打通了夜郎,趁机还要打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卒,参加筑路的有数万人。修路两年,也没有修成,士卒很多死亡了,耗费的钱财要用亿来计算。蜀地民众和汉朝当权者多有反对者。皇上就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率领属官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司马相如就平定了西南夷,邛、筰、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西边到达沬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zāng)柯,以此为边界,打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筰。相如还京报告皇上,皇上特别高兴。
    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后来他说有病而在家闲居,不追慕官爵。他留下来的书文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天子对这些书文很是惊异。司马相如已死五年,天子才开始祭祀土地神。他死后八年,天子终于首先祭祀中岳嵩山,然后又到泰山祭天,再到梁父山祭地,十分庄重。
    14.B
    15.(1)以乐景写哀情。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用大河高山的奇观美景来衬托国家山河破碎的悲痛。(2)运用了夸张手法。黄河本无三万里长,华山也无万仞高,更未能摩天。诗句运用夸张,倍感气势恢弘,境界阔大,景色雄浑壮丽。(3)巧用动词。用“入”、“摩”二字,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久病将愈、壮心高涨,渴望上阵杀敌,收复国土以报效国家”理解错误。“壮志病来消欲尽”,正常语序是“病来壮志消欲尽”,意思是诗人的壮心将被消磨殆尽。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三万里”“五千仞”运用夸张手法,倍感气势恢弘,境界阔大,景色雄浑壮丽。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黄河”是“横向”的,“华山”是“纵向”的,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用大河高山的奇观美景来衬托国家山河破碎的悲痛,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16.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已、谏、频烦、窥、檐。
    17.A
    18.A
    19.B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多指好的)。风靡一时:靡,倒下,指草木一时间全部随风倒下,形容某事物在一个时期里非常盛行。此处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择“蔚然成风”。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地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强调与外国插画相比,中国古风插画另有一种风格,选择“别具一格”。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形容古风插画中的“人物形象”,选择“栩栩如生”。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此处形容科技发展很快,选择“日新月异”。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因为上一段讲的是古风插画借鉴传统绘画,本段讲的是科技对古风插画的益处。所以应该先说融合传统,再说辅以3D效果,排除CD。
    两个分句间存在递进关系,应用关联词“不仅……还”连接,排除B。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前句主语是“创作者”,后句主语是“受众群”,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面,即“不仅”要放在前面;
    句式杂糅。“以……为主”与“多”句式杂糅。
    全部改对的是B项。
    故选B。
    20.(1)喜欢在冬季进补 (2)不可迷信萝卜的保健功效 (或者:不可迷信萝卜的医疗功效 )(3)气虚和腹泻者不宜吃萝卜
    21.示例:虽然酒精会刺激身体表面的血管,使人暂时感觉暖和,但是酒劲过去,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体温会快速下降。因此,饮酒御寒是一个误区。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说“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说明不少人相信这个说法,喜欢在冬季进补,据此写“不少人喜欢在冬季进补”;
    第二空,此处是关于进补的一个误区,“人们喜欢在冬季食用白萝卜”,但是“萝卜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也没有保健作用”,此处是提醒人们不可过分迷信萝卜的进补作用。据此写“不可迷信萝卜的保健功效”或者“不可迷信萝卜的医疗功效”;
    第三空,此处是说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萝卜,前面提到“气虚的人吃萝卜会让体内的气血进一步流失,从而导致气血亏空,引起多种不适”,这里又说“萝卜容易刺激肠胃,会让经常腹泻的人腹泻情况加重”,作为总结句,这里可写“气虚和腹泻者不宜吃萝卜”。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及句式变换的能力。
    第③是关于“喝酒御寒”的误区,“不少人喜欢喝酒御寒,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可压缩为“饮酒御寒是一个误区”。
    人们感觉喝酒后暖和是因为“酒精会刺激身体表面的血管,使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加速流向身体表面”,可压缩为“酒精会刺激身体表面的血管,使人暂时感觉暖和”;
    事实是“等酒劲过去,由于血管不能及时收缩,无法防止血液散发热量,身体的温度会快速下降,使人产生‘酒后寒’”可压缩为“酒劲过去,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体温会快速下降”。
    将这三个句子原因放在前面,用“虽然……但是……”连接,结论放在后面。得出答案:虽然酒精会刺激身体表面的血管,使人暂时感觉暖和,但是酒劲过去,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体温会快速下降。因此,饮酒御寒是一个误区。
    22.例文:
    青年人要胸怀天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年人要胸怀天下”。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说,无论达与穷,都可有兼济天下之志,胸怀家国之心。尧选择舜为继承人,而不是选择自己的儿子,是为天下考虑;祖逖刘琨闻鸡起舞,怀复中原之向,之后前途无限,是为国家着想;范仲淹发奋苦读,虽被贬但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为了心中抱负,自强不息,在漫漫人生路中显出惊世骇俗的豪壮!
    孙家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当家人。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被送入太空,在当时的国家技术装备那样落后的条件下,孙家栋硬是带领着中国团队研制出来,就连后来到中国参观的美国博士都对此惊叹不已,连连感慨:你们是怎么把它造出来的?其实答案很简单:胸怀天下。正是为了让祖国能在世界立足,胸怀天下之志,才让他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所以有了“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的肯定。
    潘建伟,也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科院院士。少年时的潘建伟刻苦努力,长大后去国外名牌大学读书,大学时代,他仍然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潜心研究物理。又一次,他的导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当轮到潘建伟回答时,他满怀自信地说:“我要在中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物理量子实验室!”其他同学都不以为然。可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并且实现的很漂亮!以前的中国,总是在追随别国的脚步去搞研究、搞设计,而现在潘院士用他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这个现状:让其他国家来追随我们干了什么。少年时的报国梦,在一步步的实现着。正因如此,所以有了祖国和人民对他“保持名与利的距离,做前无古人的事业”的赞誉。
    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理想,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是什么令你们奠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是早年那孜孜求学的精神;是什么令你们敲开了科学大门?是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是什么令你们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什么令你们流芳百世?是一颗火热的爱国心,还有胸怀家国天下的大致在伴你们勇敢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让“胸怀天下”成为我们的格局,让“放眼未来”成为我们的目光,让我们成为有远大志向的新一代,为祖国创造更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引用名言,证明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天下”情结;然后,联系实际,揭示了有部分人不理解“胸怀天下”,不愿意“胸怀天下”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为什么有些人不理解也不愿意胸怀天下?这种不良现象会有什么影响?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
    作文的任务是写一篇以“胸怀天下”为主题的演讲稿,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题目给了明确的立场——胸怀天下,考生要在这一立场下进行写作。只是对于不理解“胸怀天下”,不愿意“胸怀天下”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讽刺或抱怨,而是要体现自己的辩证思维。
    具体写作时,学生可围绕“胸怀天下”思考中国人“天下”情怀的历史传承,思考个人与天下、国家、民族,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思考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胸怀天下”,实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立意:
    1. 坚持胸怀天下,彰显责任担当。
    2. 胸怀天下与照顾“小家”并不矛盾。
    3. 胸怀天下,从我做起。
    4. 胸怀天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