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4。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自“诗教”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的内容颇多,将孔子的诗教与其门人対其思想进行阐释的《礼记》结合到一起来看,其核心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那就是尊德性与道问学。
    “尊德性”的“德性”,具体体现为圣人之性,是君子必须遵守的。简单地说,“尊德性”就是肯定人的德性是本来就有的,但由于为物欲所蔽,“人之本心不明”,因此必须通过“诗教”时时“去此心之蔽”,以保持德性的不堕落。孔子“诗教”所谓“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而所谓“正”者,体现在《诗经》中便是“仁”“礼”和谐。儒家“仁”的本质就是维护等级之礼、法规之礼、人际之礼、为人之礼,二者在《诗经》中和谐统一。孔子盛赞“《诗》之好仁如此”,就是他“诗教”中“欲仁”“闻道”价值取向的表现。
    “道问学”则是指君子通过问学、求知达到至诚的德性境界。达到至诚的道德境界的途径只有读书致知,这个书就是以《诗经》为首的“六艺”。“道问学”是孔子对弟子实施《诗经》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孔子很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是他在具体“引诗”“论诗”的过程中提出来的。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在《论语》中明确提出的三处“教”之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有教无类”(《卫灵公》),“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这三处“教”中,“有教无类”是孔子“诗教”的教学原则,《学而》是对入学弟子的要求,最有价值的是《述而》中的“四教”。这“四教”中,“文”是文献典籍,“行”是德行或实践,“忠”是忠义,“信”是信用。这“四教”既是孔子的教学内容,也是孔子因材施教而采取的不同方法。文、行是外在的,忠、信是内在的。
    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整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诗教”之真正目的是个体精神和永恒本性的形成,“诗教”之真正目标是培养“为政以德”的君子。就尊德性而言,它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就道问学而言,它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和践履性,是形而下的技术。孔子的“诗教”思想,从“尊德性”与“道问学”两个方面发掘了《诗经》陶冶性情、培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功能,通过“人文化成”最终到达“内圣外王”,体现出一种“合内外之道”的精神境界和生存智慧。
    (摘编自刘恒《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材料二:
    在当下中国,我们学古诗文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探知自己的祖先从何而来,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是不少的。不过它为何能保留几千年呢?我们对其既不能简单地否定,更不能简单地肯定。在这方面,“五四”时期的文化学者做出了很大贡献。很多人批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但是却忘了他们在“整理国故运动”中运用西方新方法来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接续文脉。
    我觉得学古诗文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的学习是为了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意识,并非为了完全遵从他们。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会有历史感,会对今天的现实产生洞穿感。若是能培养学生対古诗文持续不衰的兴趣,引导他们入门,便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中小学古诗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为成人的古诗文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小学古诗文教育需要注重未成年人的受教心理,不可硬灌,要讲授在他们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东西,这就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恰当的把握。同时,最好主要讲授与喜、怒、哀、乐、惊、恐、悲等人类的共同情感有关的内容。此外,当今各类古诗文选本选入的篇目值得商榷,从低年段来看,量的问题可能解决了,但是质的问题还没真正解决,比如,如果把《孝经》和《二十四孝》等这样的蒙学读物选入读本,恐怕就无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感了。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文选本中,抒情等情感性篇目偏多,选材应该更广博一些,应适当加入清晰且有逻辑的说明性文字,以便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比如可选入《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水经注》等较为精练清晰的文字,应该让古文与科学、逻辑等方面产生联系,甚至可以选些商业性的文字,让学生们知道古人也在思考比较现代性的问题。
    此外,在教学上,同样要讲究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这样今后才会有更深刻的体悟。当然,一味靠学生自己理解和感悟也是不行的,如果学生只是读而没有老师的指点,很难有质的提升。因此,古诗文教育要坚持学与教的有机统一,教师要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和关键点上给予指导。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教”的核心观念包括“尊德性”与“道问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孔子对《诗经》教育功能的发掘,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B.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诗教”教学原则,其很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是他在具体“引诗”“论诗”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C.一些文化学者在“整理国故运动”中运用西方新方法来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换一种方法来为中国传统文化接续文脉。
    D.小学高年级的古诗文选本要更多地选择《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知道古人也在思考比较现代性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初,性本善”,德性是人本来就有的,但人仍需要通过“诗教”时时“去此心之蔽”,以保持德性的不堕落。
    B.在孔子看来,“诗教”的真正目标是培养“为政以徳”的君子,其本质是维护等级之礼、法规之礼、人际之礼、为人之礼。
    C.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古诗文在当下中国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探知自己的祖先从何而来。
    D.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意识,不是要完全遵从他们,所以在学习古诗文时要取其精华。
    3.下列各项中属于“尊徳性”范畴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文本一:
    我们仨(节选)     杨绛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阿瑗的石子最多。周奶奶也身安心闲,逐渐发福。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钟书的小说改为电视剧,他一下子变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钟书的风采。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
    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钟书每天第一件事是写回信,他称“还债”,他下笔快,一会儿就把“债”还“清”。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但是债总还不清。今天还了,明天又欠,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钟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文本二:
    《我们仨》是杨绛在九十二岁高龄写下的回忆之作,延续了地一贯的从容节制、平淡简约的风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叙事艺术,人们能透过作品的领针结构和平凡人的视角,解读出断的内容要素。《我们仨》是一部沉淀之作。最激烈悲痛的情感都化作对昨日世界的感念,宇里行间全是肺腑之言,也是杨绛心目中的“我们仨”的显现。《我们仨》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部分最短,记录了老年人凄性的梦,在失散与寻找中奠定离别的感伤基调;第二部分拉长,约占正文的四分之一,写“我”在“万里长梦”里艰辛跋涉,送别至亲,领悟人生如寄;第三部分最长,约占四分之三,回忆“我们仨”的相守相知。三部分内容有一种内在的平衡感,中间部分的重量微微分散两端,使饱满深重的情感流向两端:一端是凄惶,没有过多的承载;另一端是扎实的生活。杨绛在回忆“我们仨”时,完全淡化名誉,以平凡人的视角展现温馨又单纯的家庭点滴。她着眼于人物的真实性情,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刻画性格特点,使文本具有别样的魅力。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总在简单之中开掘趣味。                                  (节选自徐敏、吴惜文《〈我们仨〉的叙事艺术与文本新质》)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意指“我们仨”角色的多样性,既使人物形象饱满立体,又体现了作者观察体会的细腻。
    B.文章用语平淡,但情感深沉,如“他可高大了”蕴含着作者对丈夫的敬佩,“他又很弱小”则饱含着同情。
    C.文章描写女儿有家中许多人的影子,如写钱瑗审稿时“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体现了家人间的互相影响。
    D.文章回忆自己和家人的快乐与烦恼,叙述中穿插着议论抒情,既有深沉热烈的感情,也有彻悟人生的通透。
    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钱瑗以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为论据反驳极“左”论调,既符合其知识分子的身份,也显示出其勇敢机智的性格。
    B.   “我们仨”之间“拉帮结派”,表面上“造反”、互相嘲笑,但实际温馨愉悦;《孔乙己》中酒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但人心是割裂的。
    C.   “彩云易散琉璃脆”蕴含的哲理,与李清照面对花朵被风雨摧残时发出的“绿肥红瘦”的感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D.  《我们仨》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回忆性散文,都表现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相处的生活点滴,表达细腻,情感真挚。
    7.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我们仨》结构的“倾斜”特点。(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8—11。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注:①佚:散失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人穷则作            作:造反
    9.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B.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C.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D.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12—13。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①(节选)
    黄庭坚
    儿无饱饭尚勤书,如无复裈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②。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③?
    【注释】①王宣义:苏轼妻叔王淮,曾任宣义郎,故称。②追呼:指吏胥到门号叫催租,逼服徭役。③黄垆:犹黄泉。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一、二句写王宣义儿子吃不饱仍勤读,妻子穿短袄不求棉裤,体现了他们虽生活清贫却知足。
    B.社酒过滤可喝,溪中鱼可捕食,又问黄鸡的肥瘦,三、四句在叙事中显示王宣义的洒脱神情。
    C.五、六句虚实结合,实写王宣义醉卧林间闻官家“追呼”之声,虚写伐木的声音,颇有深意。
    D.全诗由王宣义家人生活状况写到王宣义自身,他隐居林下,尽享野趣,安贫乐道,悠闲恬适。
    13.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结尾两句。(8分)
    三、情景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      ,      ”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
    (2)子路自信认为“千乘之国”在“        ,        ,      。”情况上,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
    (3)面对老师的追问,曾皙推脱不愿表达说道:      。孔子为了打消曾皙的顾虑回应到:“      ?      。”
    (4)冉求认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效果是:      。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17。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
    遵义会议传达到各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将士们、战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展陈史料      了这一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①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处处都留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烙印。三大改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②       着磅礴厚重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在遵义会议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探索真理的路愈走愈宽。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登上娄山关,渡过赤水河,耳边不时传来        的“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军民情谊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的歌谣。被英雄的鲜血浸润的热土,今天被国家和民族奋斗发展的热潮深深浸染。遵义会址后门【:】③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生机勃勃。红色的遵义【,】④英雄的遵义,如今也是绿色的遵义、时尚的遵义、花繁叶茂的遵义。
    一个        的遵义正向我们走来。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遵义会议的决议传达到各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将士们、战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
    B.遵义会议传递到各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将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
    C.遵义会议的决议传达到各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将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
    D.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各连队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将士们、战士们都激动得难以自抑,泪水与雨水交融。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录      见证        代代相传    多彩多姿        B.铭记      亲历        代代相传        五彩缤纷
    C.记录      亲历        经久不衰    多彩多姿        D.铭记      见证        经久不衰        五彩缤纷
    17.下列对文中【】中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处的句末句号放到后引号里面是正确的。
    B.②处的省略号标示列举没有穷尽,余下内容省略。
    C.③处的冒号使用错误,应该用破折号,标示解释说明。
    D.④处的逗号错误,与后文顿号呼应,逗号要改为顿号。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1919年5曰4日《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曾经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豆瓣网友万千
    年龄越大越钦佩百年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才是最酷的年轻人,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革命万岁!青春万岁!——豆瓣网友环形山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的回答是:“他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续集应由当代青年来写!”——豆瓣网友嗯嗯
    请他以“新时代青年的觉醒”为主题,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说说他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4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