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末考 >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这不仅是政治家们提出的一种主张”与原文“这不仅是一种主张”的表述有差异,原文并没有相关信息直接或者间接指出这种主张是政治家们提出的,根据后文的表述,这种主张的提出反而是学者们的责任。
    2.【答案】A【解析】B.“既作用于自身旧有文化‘复兴’,也有益于建立起与世界文化的紧密联系”与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原文表达的是在重述或重建传统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也要考虑到与世界其他文化的紧密联系。原文侧重于条件的分析,而不是作用的分析。C.“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于文无据。D.“而是在对自身传统的坚守与回归的基础上”与文中所表述的“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不符。
    3.【答案】D【解析】在《乡土中国》中,“团体格局”是西方社会的特征。
    4.【答案】①提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②告诫我们要注重研究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和价值,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变迁;③指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合理的方向;④开展传统的重述和文化的重建;⑤提倡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收入。(4分。可按采分点给分,答到1点给1分。)
    5.【答案】材料一中,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中提出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一观点,与材料二关联最为紧密。因为材料二所谈便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而其主旨便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其中“乡土重建”“农业”“工业”三个关键词各1分。若找出“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或“传统重述、文化重建已绝不仅局限于对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问题了,而是与世界文化尤其是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且能合理阐释,可酌情给分。)
    6.【答案】D【解析】“我”对于父亲并不存在怨恨,同时“我”也并不知道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
    7.【答案】C【解析】“丰富小说主题意蕴”有误,属于过度解读。插入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对表现人物心理和文章行文方面起到作用,对小说主题并没有起到丰富的作用。同时,“增添行文波澜”不明显。
    8.【答案】①小说借“秦岭”“村庄”“操场”等词语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②小说开篇展现了山岚田野的广袤和生机,以及农民忙碌的丰收场面,表现了解放区人民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③小说开篇渲染出和谐、美好的画面,为全文故事的叙述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任答2点,即可得满分)
    9.【答案】相同点:徐慎独和别里科夫都有保守、封闭、敏感的特点,两人都是旧制度、旧思想文化的受害者。不同点:①产生的根源不同:徐慎独深受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熏陶,但对于旧制度和旧文化有着质疑的态度;别里科夫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也是其维护者。②两人受害程度不同:徐慎独在他人的感召下,脱下了蓝袍,抛弃了八字步,走向了自由;别里科夫未能在爱情面前获得拯救,依然缩回到了“套子”之中。这表明两人受害的程度不同。(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B【解析】“然必句性情”意为“然而必须勾画出所讲说人物的性格情态”,与前文“小技”形成对比;“简练揣摩”为并列关系,共同作谓语。
    11.【答案】D【解析】“南面”应为坐北朝南之位。
    12.【答案】A【解析】从“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可知,柳敬亭是后来渡过长江(到江南)才遇到莫后光。
    13.【答案】(1)在豪华大厅的盛大聚会上,在悠闲亭阁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延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解析】“旅会”、“延”、“奏”、句意,各1分。“旅会”:大聚会;“延”:邀请,延请;“奏”:表演。)
    (2)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解析】“内交”、“要誉”、介词结构后置、句意,各1分。“内交”:结交;“要誉”:博取(求取)名誉。)
    14.【答案】天赋异禀;莫后光的指导;丰富的阅历。【解析】柳敬亭逃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此后见到莫后光,莫后光说:“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可见,柳敬亭具有说书天赋。在莫后光的指导下,技艺更超群。再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艺术造诣更深。(答出1点得1分)
    【参考译文】
    我读了《东亭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当时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时以后,说书芑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仅在近几年人们才共同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本姓曹。15岁时,因蛮狠凶悍强横刁钻,触犯刑法应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后来,渡过长江(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获得声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然是小小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描摹出所说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像优孟那样善于用隐言和歌唱进行讽谏,然后才能够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就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反复思考,过了一个月就前往莫后光处。莫后光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快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赞叹地说:“你还没有说话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就超过一般技艺了。”从此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金陵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上,在悠闲亭阁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延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结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绍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认为与柳敬亭相见太晚,便让柳亭参与决定军中机密大事。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幕下文人立意谋篇润色词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左良玉都不满意。可是柳敬亭耳朵听的嘴里经常说的,从斜陋里巷的俗语常谈中引来的,没有不合左良玉的心意。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那时南明朝中群臣都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无不倾倒以恭之礼相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亭坐在向南的尊位,称呼他柳将军,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上往日和柳亭不分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如知此的富贵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也差不多花费光了,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在军中时间很长,那些强横狡诈不守法的人、杀人犯法逃亡在外的人、那些流离失所悲欢离合的事、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经常看到听到的,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碰撞铁骑突围,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久雨泣诉,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其艺术造诣已不是莫后光的话所能说尽的了。
    15.【答案】C【解析】颈联不是接着描写胡马的外在形象,而是在写其内在特征。
    16.【答案】相同:都表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寄托了诗人锐意进取的豪情。(2分)不同:本诗通过描写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胡马表达了诗人对房兵曹骑着它驰骋万里、为国立功的美好祝愿,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2分)《望岳》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景象,流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2分)
    17.【答案】(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18.【答案】A【解析】“鄙视”:主要是看不起某人(对某事的做法、态度)。“鄙夷”:强调不屑一顾,多从神态、言行中表现出来。“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锢”:束缚;强力限制。原文主要指思想上的束缚。“裹挟”:(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流落”:漂泊外地,穷困潦倒或(物品)流转散失。“流窜”:到处流动转移;(多指盗匪或敌人)乱逃。
    19.【答案】D【解析】横线处为“比喻”。A.使用了夸张的修辞。B.“护”将水赋予了人的情感,“送”将山赋予了人的情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C.排比(互文)。D.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答案】(1)“脚步”与“愚钝”搭配不当,可将“愚钝”改为“迟缓”;(2)句子状语成分“在(第一时间获知的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不能表示时间状态,可将“获知的”改为“获知了”。(答出1点1分,2点3分)
    21.【答案】①医学上称这种病为“神经衰弱”(2分)②知识和阅历是失眠的两大症结(2分)③脑力劳动造成失眠(2分)
    22.【答案】(1)失眠的特征(2)失眠的主要因素(3)解决失眠的途径(答出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23.作文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与评价分析的能力。作文题以孟晚舟回国演讲中的两句话切入,并指出这一事件引起的社会轰动,进而回顾了孟晚舟被扣押的整个事件梗概,最后剖析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审题的时候,要重点关注诸如“坚强不屈”等表示精神品质的词语。从材料的编排来看,写作的重心在于其人文精神内涵的深入剖析。学生既可以站在孟晚舟的角度,剖析其坚强不屈的信念、不卑不亢的从容、心向祖国的情怀等;也可以站在任正非及华为企业的角度,思考其攻克难关、勇攀科技高峰的锐气,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与气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等;还可以站在国家博弈的角度,分析国家近些年的崛起之势以及对中国人民的的关爱与维护,思考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个人尊严的道理。写作空间大而不空、散而不乱,真正考察学生见微知著、深度思考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