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如果说西医是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产生在工业文明基础上,以解剖学和化学为诊治手段,追求“个体精确”而相对割裂的实证医学;那么,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医,它的哲学基础是朴素唯物论,它是产生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轮廓,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元素的,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同时相对“模糊”的系统医学。
    听起来很玄,尤其一听“阴阳五行”,有人就觉得太虚无缥缈,甚至感觉简直就是迷信。其实,阴阳五行是实实在在的朴素观念,是古人的宇宙观、认识论在人体医学上的典型的集中的反映。弄清楚了它,“神秘”的中医就变得明白如话了。
    古代中华文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在阴、阳两种作用力催动下形成的,人也不例外。根据这个认识,人体的主要功能器官——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属性是火、木、土、金、水,它们之间互相促进和滋养,又互相制约和把控;这些脏器及与之相关联的系统,又分别与身外的五方、五色、五味、五声等相对应;它们在阴阳二气催动下互相作用,构成人体内部和对外的“平衡”的生理机能。一旦人体某方面出现了对内对外的“失衡”,就会生病,必须借助外部事物,按阴阳互动和“五行生克”的规律进行调整,使之“恢复平衡”,平衡了就没病了。
    以肝为例:假如一个人肾阴虚了,肾属水,而肝属木,则水不涵木,肝得不到滋养,郁结了,肝阳上亢,就会产生头晕目眩、胸胁苦满等病症;脾胃属土,木克土,肝还会影响脾胃,导致腹痞、厌食,甚至面黄肌瘦;肝火升起之后,还会引爆心火,产生烦躁、失眠、舌红眼赤、小便黄等病症;心火发动之后,不可收拾,又会影响肺,产生干咳甚至咳血。
    这一系列变化,怎么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因在于肾阴不足,暂放一旁;眼下是肝气郁结,就疏肝利胆;是木侮脾土,就培土平肝消滞理湿(脾土忌湿);是风火相助(肝生风,心生火),就清心平肝;火克肺金,就降心火、清肺热。回过头来,再好好滋肾养阴,把肾调理好,免得产生系列连锁反应。
    那么,用什么药来调治?中医选用药物多为本草,配以少量的矿石和动物等。中医将这些药物按五行学说分别使有归属,叫作“归经”。如上所述肝胆郁结问题,青色、酸味的药物可入肝胆,但不是所有的青色、酸味药物都可用。这不仅是遵循“阴阳”观念,还涉及一个关键观念——将药性的寒、凉、平、温、热等“五气”,与其他功能需求结合,进行组合疗疾。比如,同是可以治疗肝胆有关疾病的中药,柴胡用来疏理肝气,芍药用来养血滋阴;板蓝根苦寒,用来泻肝胆实火,等等。医生可以将它们组成方剂,主次分明,分工明确,共同发挥作用。
    中医的这套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本草等中药的归经、气性和功效,系统的生理学、医理学、脉理学、药理学等理论,还有一个个典型医案,靠一代代医家、药师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留在了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里。而在具体临床中,每位中医医生运用其学识和经验,通过望、闻、问、切,完成对病症的分析判断和处方治疗。有人疑惑:中医治病,是不是靠经验瞎打瞎撞?了解中医的整套理论体系后,对于这类疑问就会释然了。
    其实,人类到今天,对人体医学的认识仍然在探索阶段。中医、西医只有联起手来,密切合作,才能用好现在这少得可怜的防病治病知识,去跟几乎是“不可知”的强大的病魔搏斗,为人类的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
    (摘编自黄扬略《中医:相对“模糊”的系统医学》)
    材料二: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认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从几千年的发展来说,中华民族多次经历自然灾害、战争动乱和疾病瘟疫,却能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人口得到增加,文明能够继承,不能不说中医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走向世界等方面大有可为。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文化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越来越显示出独特功能。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作为古代科学的中医也不是十分完美的。比如,中医在诊断方面(切脉、望色、闻声等)具有一定神秘性、主观性和模糊性,医生们要得到一致的客观检查结果几乎很难,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变数较多,传统中医——尤其那些名中医开方治病灵活多变、不墨守成规,这就使人很难理解与传承。为此,从理论到实践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时代课题。“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心藏神、气的防御作用等中医认识人体、认识生命现象的原创理论研究”非常必要。中医药或许有形而下的成分在内,但超越养生和医疗并基于实修实证而逐渐形成的中医哲学、中华哲学理念,对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意义重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大量身心健康养生的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中医”的范围,如果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对其进行挖掘、创新,“中华医学”会走得更远、更高——不啻为医术的突破,更可能由于“医道”的飞跃,带来的是向“人的科学”文明的提升。
    (摘编自朱康有《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中医药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医和中医有明显区别:西医以解剖学和化学为诊治手段,中医则全凭个人经验,采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B.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来源于对内对外的“失衡”,只要借助外部事物,参照一定的规律使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就能痊愈。
    C.中医用药都取之于草本,医师根据药性的寒、凉、平、温、热,并结合其他功能需求将药物组合成方剂共同发挥作用。
    D.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身心健康养生内容的挖掘和创新,“中华医学”已经走向更远更高的空间,超越了传统中医的范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医滋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轮廓,研究阴阳五行学说对认识中医学有很大助力。
    B.中医药物各有归属,凡青色、酸味药物均可用于治疗肝胆郁结问题,但在实际施药过程中,药物作用却各有分工。
    C.深入了解中医的整套理论体系后,就不易对中医有“神秘”感,也不会再认为中医治病纯靠经验瞎打瞎撞。
    D.中医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了多次疫情最终都能够转危为安,中医药功不可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含有中医诊疗疾病的方法或原理的一项是(   )(3分)
    A.抽取病人的血,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进行分析诊断。
    B.对脑溢血的病人采用通腑化痰平肝、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C.唐代孙思邈为长孙皇后诊病时,引丝诊脉,并询问其症状。
    D.通过听气息、观察舌苔和双目的颜色,判断病人的病情。
    4.综合以上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医的优点和缺点主要是什么?(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如果不想听这悲凉之声,那么只有打捞泪鱼了。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渔妇们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心安理得了。次日凌晨时人们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她每年都能捕到上百条泪鱼。她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吉喜被敲门声惊醒,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男人第一次当爸爸时都是这么慌乱不堪的。吉喜喜欢这种慌乱的神态。
    吉喜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一百多幢房屋的阿甲渔村在雪中显得规模更加小了。房屋在雪中就像一颗颗被糖腌制的蜜枣一样。吉喜望了望逝川,似乎能感觉到泪鱼到来前河水那微妙的震颤了。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这个可怜的老渔民在七十岁那年成了黑熊的牺牲品。年轻时的胡会能骑善射,围剿龟鱼最有经验。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然而胡会却娶了毫无姿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胡会曾在某一年捕泪鱼的时候告诉吉喜没有娶她的原因:“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
    吉喜恨恨地说:“我有能力难道也是罪过吗?”吉喜的这种想法酿造了她一生的悲剧。在阿甲,男人们都欣赏她,都喜欢她,但没有一个男人娶她。
    逝川日日夜夜地流,吉喜一天天地苍老,两岸的树林却愈发蓊郁了。吉喜到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但过了四十岁就不再歌唱了,她开始沉静地迎接她头上出现的第一根白发,频繁地出入一家家为女人们接生。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见到吉喜,眼睛湿湿地望了她一眼。
    “吉喜大妈,我会死吗?”产妇从毯子下伸出一只湿漉漉的手。
    “头一回生孩子的女人都想着会死,可没有一个人会死的。有我在,没有人会死的。”吉喜安慰道,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产妇说:“我自己。你告诉我怎样剪脐带,我一个人在家就行,让胡刀也去捕泪鱼。”
    吉喜嗔怪道:“看把你能耐的。”
    夜越来越深了,吉喜换上一根新蜡烛,给产妇讲她年轻时闹过的一些笑话。产妇入神地听了一会儿,忍不住笑起来。吉喜见她没了负担,这才安心了。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吉喜大叫着:“胡刀胡刀,你可真有造化,一次就儿女双全了!”
    胡刀兴奋得像只采花粉的蜜蜂。产妇终于平静下来,“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没有那种悲哀之声从水面飘溢而出了,逝川显得那么宁静。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她开始起网了,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她跌坐在河岸上。
    天色渐渐地明了,篝火无声地熄灭了。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吉喜用尽力气将木盆拖向岸边。她跪伏在岸边,喘着粗气,用瘦骨嶙峋的手将一条条丰满的泪鱼放回逝川。这最后一批泪鱼一入水便迅疾朝下游去了。
    (选自《短篇小说三十年精选》,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甲渔村村民在每年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捕捞泪鱼,借此消灾祈福。人们在寒冷的夜晚安慰了一条条悲伤的鱼,便也得到了内心的安宁。
    B.吉喜曾经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然而胡会却娶了毫无姿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这一切的原因都来源于吉喜的保守落后。
    C.这篇小说充满了地域特色,如“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等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北国渔村的情调。
    D.逝川是小说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暗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之意。逝川是一条时间之河,生命之河,见证着阿甲渔村一代代的悲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逝川》的情节并不复杂,也不设置矛盾冲突,作品在平淡的叙事和清新的笔调中,体现生命的真谛,彰显人性的美好。
    B.小说合理的使用插叙手法,补充出上一代的恩怨情仇。既避免了单一叙述方法所带来的单调,又使得作品的情节更加丰富。
    C.泪鱼既是村民美好夙愿的寄托,也是小说的线索。小说通过泪鱼的捕和放结构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D.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在塑造吉喜这一人物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吉喜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4分)
    8.有人认为迟子建的小说在忧伤悲凉之中透露着希望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徵孙赎故第,居易言:“徵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剌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后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谏诤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於才章,盖天禀然。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B.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C.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D.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B.翰林,这里指翰林院。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
    C.卒,这里指死亡。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死,庶人死曰不禄。
    D.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B.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
    C.白居易关心民生。在杭州刺史任内,他修筑堤坝,聚泄湖水,以利灌溉,疏浚当地的六口水井,帮助解决杭州百姓的用水问题。
    D.白居易淡泊名利。他持节去向田布宣布谕旨时,田布送他五百匹细绢,他拒绝了。死时,他遗命薄葬,不必请谥号。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2)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
    13.文中白居易做官入则直言进谏,出则造福一方,但最终却“无立功名意”。请结合文本简析其无意功名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欲三更”写黑夜过去了一大半,暗含有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之意。
    B.兹游不仅仅指这一次渡海的经历,还推而广之,指自惠州贬儋州的全过程。
    C.尾联乃反语,作者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实则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D.本诗写于苏轼晚年,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品性高洁,乐观旷达的诗人形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和斗都是星宿的名称,“参横斗转”,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颔联表面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
    C.颈联运用了孔子的典故,一个“空”字表明了作者不能“乘桴浮于海”的遗憾之情。
    D.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间接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16.本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惆怅之情。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枫叶荻花秋瑟瑟    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B.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D.采之欲遗谁         遗:报答
    1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按内容可以划分为风、雅、颂三类,其名篇《静女》就选自“小雅”。
    B.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C.词又称长短句,是两宋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整体可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D.《登高》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20.下列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两句诗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塑造了琵琶女技艺高超,美貌出众的形象。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自问自答,以水喻愁,写出了内心愁绪的连绵不断无穷无尽。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是点题之笔。
    D.《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作者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21.阅读下列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入化学剂将其灭活。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①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而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
    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②                  ,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后抗体的浓度会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③              。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加强针。
    22.请以“做好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4分)
    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6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000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失传的风险。因此,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事情,当初经历时或枯燥无味或困难重重,也许结果也并非尽如人意。让你内心遗憾、感伤、烦闷。可时过境迁,当我们再回看当初的经历,会发现那些看似枯燥的事情其实别有风味,那重重的困难也许是另一种收获,那些阴差阳错事与愿违,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当初的事情,现在想想也挺好。
    你也一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请以“现在想想也挺好”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