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高中地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知识点详解,帮助大家了解学习与复习的重点要点,掌握考点。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地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案例: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西南季风强盛,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多发生风暴潮,潮水顶托,加剧洪涝;飓风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  人为原因:
    ①人口城市集中,受洪水威胁大;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③防洪意识,防洪设施薄弱。
    3.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4.我国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除上以外,还有两类洪水类型:海泛洪水(如风暴潮的次生灾害)、溃决洪水(如前文中的堰塞湖溃决等)。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6.我国雨涝★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
    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根本原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
    7.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分析我国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
    东部平原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因此,我国洪涝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恰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8.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7、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
    (1).危害地区: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2).类型及时间:台风风暴潮(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温带风暴潮(春秋两季)
    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
    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都有发生,但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因此,我们说影响更为深远。
    案例:喇叭口海湾多潮灾的原因:
    ①海湾形状为喇叭口,而且地形平坦或者低洼,浪高涌入海水,易淹没低地;
    ②天文原因;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引潮力大;
    ③盛行风(或季风、气旋)推动海水,加剧潮势;
    ④湾口地带,人口稠密,单位经济密度大,损失严重。
    (三)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多发在较温暖季节,冬季仅在南海、东海发生,发生时间从南往北逐渐推迟。)
    (1)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1)纬度较低,水温高;   (2)静水;
    (3)静风                (4)海域相对封闭。
    B人为原因:
    a.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b.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2)治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污染,污水净化后再排放,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3)利用天敌生物法进行治理
    (3)危害: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引起海洋异变,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四)、咸潮
    分布: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
    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
    ③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④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
    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危害:①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③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防治措施: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等。
    (五)、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尤为频繁)
    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a、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c、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特别是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水量大
    d、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e、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f、异常年份降水增多
    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b.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比如水库
    c.退耕还湖;
    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f.修建分洪蓄洪区;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
    i.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等.
    案例2:黄河中游黄土平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 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三、气象灾害
    (一).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1、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干旱多发生于降水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季风区。年雨型、少雨型气候均不宜形成旱灾。干旱地区由于长期处于干旱状态,已适应当地环境,缺乏受灾体,难以成灾。
    2、旱灾的特点:渐发性。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3、★危害:人和牲畜饮水困难,危机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造成湖泊、河流干涸和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旅游景观受损;加重土地草场的退化,土地荒漠化;使森林火险等级提高,引发森林大火
    4、防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旱灾预报;提高人的防灾减灾意识,及时做好防御准备;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农业;加强水利建设,兴建水库;推广耐旱作物,营造防护林;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
    5、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中国旱灾灾情严重原因分析(农牧业灾情严重):
      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
      ②水土组合不平衡,北方耕地多,城市人口密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6、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
    7.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A春旱:华北,(4、5月),原因: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大风天气多,加剧了水分蒸发。冬季降雪少,土壤含水量小;华北大型河流湖泊较少。人为:华北地区人口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正值作物返青期,农作物需水量大。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B伏旱:江淮(7、8月),原因:季风进退,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夏季农作物需水量大。C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       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D.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   
     b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
    E.华南地区广东等地冬旱:a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仅供参考)
    F.我国云贵高原降水多,但干旱较严重的原因为: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云贵高原不是普遍干旱)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8.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 自然原因(资源型缺水):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 人为原因:(需求型缺水)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水质型缺水)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调;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①季风气候,副高强弱不稳定,雨带移动异常,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②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③旱灾发生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吻合,加重灾情。★华北、西北地区防旱措施:①开展农田基本建设;②营建水土保持林,风沙防护林;③改进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④干旱地区发展耐旱作物;⑤合理灌溉,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工农业用水得用率;⑥因地制宜衽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生态;
    (二)、台风灾害
    1.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1)★生成条件: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热力条件:温度超过26摄氏度的热带副热带洋面;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下热上冷得不稳定大气层结,位置条件:纬度大于5度,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消失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中心气压升高;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
    (2)★结构:由外围大风区(风最大)、漩涡风雨区(雨最大)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台风眼风力微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台风的划分:
    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称之为“台风”;10-11级称之为“强热带风暴”;8-9级称之为“热带风暴”;6-7级称之为“热带低压”。
    3、台风的分布: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西北太平洋沿岸多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称之为“飓风”;南半球称之为“气旋”;印度半岛称之为“热带气旋”;孟加拉湾称之为“气旋性风暴”;菲律宾称之为“碧瑶风”;澳大利亚称之为“威力威力”。
    4、★台风危害暴雨:洪涝灾害,诱发滑坡与泥石流;狂风:摧毁农作物、建筑物、输电设施等;风暴潮:冲毁建筑物、防护堤,淹没村镇、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河流水质变坏;影响海上作业安全等。5、★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东部地区旱情;特别是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确保农业丰收
    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③使水库蓄满雨水以供发电之用,从而节省大量原煤。
    6、★防御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及时转移和安置广大民众;。工程性措施:修建与加固沿海堤防,营建沿海防护林。
    7、台风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率远高于以北地区。其时间为盛夏至秋初。
    (三)、寒潮灾害
    1.寒潮寒潮: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A.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B.寒潮来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
    C,天气特点: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2、★危害:大风、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北方沿海大风引起风暴潮,影响海上作业;雨雪影响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建筑物,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牲畜食物来源,牲畜饿死;影响人体健康,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3、★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4、★防御: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和警报,做好对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
    5、中国的寒潮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既影响生长期始尾。
    秋末的第一次寒潮易引发北方大范围初霜。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原因:
    ①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②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季风爬升受阻,东西向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
    (6)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7). ★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沙质土土质疏松,抗风蚀能力弱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危害:①强风:摧毁建筑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死亡;②沙埋:造成农田、村庄、交通线、草场被流沙淹埋;③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④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 加强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沙尘暴天气预报;提高认得防灾减灾意识,及时做好防御准备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华北地区是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旱灾中心。当地频率最大的是春旱与初夏旱。已成为最缺水的区域。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②冬季风通道;③邻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盖度低。
    (2)人为原因:①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六)其他气象灾害
    1.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时,就称雾。
    危害:①影响交通(能见度、事故);    
      ②含有污染物,吸入对身体不利;
      ③使农作物缺乏光照,影响作物生长和病害发生。
    雾灾的防护措施:
    a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b注意交通安全,驾驶车辆要减速慢行,渡轮停航。
    2.干热风,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热风。
    3.雪灾
    A,危害:阻断交通、中断通信、输电设备、危害越冬作物、树木受损、人畜、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生活困难。
    B.防治:通用 + ①培育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②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
    【总结背诵】雪灾原因分析: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
    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
    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
    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
    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
    ⑥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