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高一试题库 > 同步测试 >

高中政治新教材习题精解专栏: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新教材专栏|新教材演练|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大课题,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和具体方式。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③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条件
    ④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我国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大课题,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和具体方式。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我国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①④符合题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不是物质基础,②错误。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保障,但不是前提条件,排除③。故本题选B。
    2.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答案】C
    【解析】C: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C符合题意。ABD:材料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要符合中国国情,不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不体现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B.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社会精神生活条件是法产生的决定因素  
    D.法是由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
    【答案】B
    【解析】B: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B说法正确。A: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A错误。C: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C错误。D:道德是由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D错误。故本题选B。
    4.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在这一案例中
    ①法主要执行了政治职能          
    ②法主要执行了社会职能
    ③体现了法具有阶级性            
    ④体现了法能调节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政治统治的作用,依法调节小麦收购争议,不涉及法的阶级性和维护政治统治。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法调节小麦收购争议,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突出了法的社会职能。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
    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决定一国法治水平的因素是
    A.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                
    B.该国人民的主张和意志
    C.该国的依法行政水平                  
    D.该国的文化发展水平
    【答案】A
    【解析】A: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决定一国法治水平的因素是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A正确。BCD:这三个选项都会影响该国的法治水平,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CD。故本题选A。
    6.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是
    A.法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B.法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内部各阶级的利益
    C.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D.法是在调节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内部关系时产生的
    【答案】C
    【解析】A:法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A错误。B: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一定的社会内部各阶级的利益,B错误。CD: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C正确,排除D。故本题选C。
    7.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答案】B
    【解析】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外儒内法,礼法结合”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的,国家确认家族法规,B符合题意。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是西方英美法系的特点,A与题意不符。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是印度法系的特点,C与题意不符。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属于思想特点,不是法系特点,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8.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推进法治理论不断创新           
    ④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推进法治理论不断创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9法者,治之端也。关于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自国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法在国家治理中只承担政治职能
    ④有法的国家就是法治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①②正确。③:法在国家的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该选项说法太绝对,③错误。④:法治国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必须依照法律行使,可见,有法的国家不一定是法治国家,④错误。故本题选A。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中,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该两个选项内容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①②不符合题意。③:该选项强调法律、立法的重要性,符合法治精神,③符合题意。④:该选项强调的是公正的审判,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符合法治精神,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目前,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应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②社会公众可以就“十四五”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规划草案最后需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方能生效
    ④“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应依照法定程序行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应在党的领导下进行,①符合题意。②: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②符合题意。③④:“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需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规划草案最后需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方能生效,编制过程应依照法定程序行事。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同学们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展讨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平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任何差别
    B.“军人优先”是一种特权,不符合平等的原则
    C.“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内”是对特定人群的歧视
    D.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反对特权和歧视
    【答案】D
    【解析】A:平等意味着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不是人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任何差别,A错误。B:“军人优先”是对军人的尊重,不是特权,没有违背平等的原则,B错误。C:“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内”是对所有人群的要求,不是对特定人群的歧视,C错误。D: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反对特权和歧视,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不允许任何人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我国,我们必须按照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法治道路。这条道路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回归中华法系的道路
    【答案】B
    【解析】B:我们按照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B符合题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法治道路,A不符合题意。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法治建设的任务和成就,C不符合题意。D:在世界五大法系中,中华法系和印度法系已经解体,“回归中华法系”是错误的,D排除。故本题选B。
    14.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中国之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思考。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依法治国
    【答案】D
    【解析】D: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D正确。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而不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排除A。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排除B。C: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国人大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而不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排除C。故本题选D。
    15.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宪法            
    B.人权            
    C.立法法          
    D.司法
    【答案】A
    【解析】ABCD: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即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不仅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制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材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说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说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国家不仅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制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说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制体系和法治实践”说明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17.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进行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推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
    【答案】意义:有利于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措施: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②立法机关要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④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解析】此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学生可从党、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等角度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从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等主体的角度来分析说明。
    18.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应对新型非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武器。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依法防控三者之间的关系。
    (2)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对人们进入公共场所做出了必须佩戴口罩的要求。但是,不少地方出现了在公共场所拒绝佩戴口罩的市民。如果你遇到这种现象,该如何劝说他(她)。
    【答案】(1)在疫情防控中,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强政治保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依法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核心问题,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防控提供法治保障,实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示例1:
    从法律角度讲,进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是行政法规做出的强制性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否则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从道德角度讲,进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是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安全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示例2:从个人角度看,进入公共场所拒绝佩戴口罩,会增加受感染的概率;
    从公众的角度看,进入公共场所拒绝佩戴口罩,有可能把自己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别人,危害公共安全。
    【解析】本题以法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依法治疫、依法抗疫为材料,从《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依法防控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可运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首先明确三者是统一的,然后分三个层次分析:①坚持党的领导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强政治保证。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依法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②人民当家作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核心问题,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③依法治国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党中央坚持依法防控提供法治保障,实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在特定情形下,如何劝说公民配合防控疫情。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试题材料和考生身份,考生可从法律和道德上分析作答。从法律角度讲,公民必须遵守抗疫的强制性要求;从道德角度讲,公民自觉抗疫防疫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安全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