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卷


    下面是高中地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一起来练习吧!
    
    
    
    
    
    
    
    
    
    
    
    解析
    1.从题中可知,树穴篦子为硬质透水板,利于地表径流通过透水孔下渗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A错误。增加地下水,增加植物蒸腾,B错误。通过下渗增加地下径流,C错误。故选D。
    2.树穴铺设树穴篦子后,板材对流水侵蚀具有削弱作用,减少树穴土壤的流失,①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①正确。避免行人直接踩踏树穴,②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②正确。树穴篦子有大量透水孔,杂草可以通过透水孔生长,③不能阻止杂草生长,③错误。板材可以降低树穴风速,④减少扬尘,美化市容,④正确。A正确。故选A。
    3.根据图中三种补给形式的特点,①主要出现在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错。②主要出现在6-9月,我国夏季,是雨水补给,②对。③补给形式最稳定,是地下水补给,③对。此河大气降水补给量大,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④对。D对,A、B、C错。
    4.此河一年有两个汛期,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大气降水形成夏汛。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B对。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A、C、D错。
    5.读图分析可知,该大洋环流是以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北半球,此时30°附近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以北,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太阳直射于北半球,AC错误;此时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正确;此时海区应该盛行西南风,属于盛行西风带,D错误。故答案选B项。
    6.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洋环流是以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北半球,A错误;甲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B错误;乙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性质为寒流,C正确;丙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错误。故答案选C项。
    7.读材料可知,该点是距离陆地最偏远的点,陆地上的有机物很难被冲刷到此地,海洋生物难以生存,生物种类少,A正确;离地磁极远,B错;该点孤立于航线之外,冰山少,C错;盛行西北风,D错。
    8.与其他海域相比,该点距离陆地最远,该海域成为失效航天器残骸坠落和埋葬地对环境影响较小,D正确。
    9.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10.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11.从图中看洋流围绕副热带海域呈逆时针旋转,从纬度和洋流方向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选择B。
    12.若该大洋为太平洋,①处位于南太平洋的东部,南美洲的西岸,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选择D。
    13.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无关,上升流是形成原因,A错;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的影响,B错;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不同,④为寒流,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为暖流,C对;③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错。
    14.图示大洋局部环流呈逆时针方向,结合风向判断,不可能是中高纬度环流,只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如果该海域属于太平洋,则位于南半球,C、D错。①是南半球的西风河流,使沿岸降温减湿,A错。②是秘鲁寒流,附近形成著名渔场,B对。
    15.图中风带a是东南信风带,b是南半球盛行西风带。a控制下吹干燥的东南风,高温少雨,A、B错。b控制下,温和多雨,C对,D错。
    16.由图可知,乙洋流位于欧洲、非洲西部,为加那利寒流;因为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由北至南流的寒流。
    17.非洲北部为撒哈拉沙漠,因受东北信风影响,可形成甲所示的沙尘扩散形势。
    18.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19.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20.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填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21.(1)结合水循环,根据图示箭头指向及发生位置可知,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
    (2)我国夏季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也就是水汽输送环节,则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①。
    (3)②和③发生在海洋,分别表示降水、蒸发,则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海上内循环,环节①与环节③分别表示水汽输送、海水蒸发,则水量较大的是来自海洋的③。
    (4)⑤过程表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对⑤过程的影响主要有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蓄水、退耕还湖等。
    22.(1)甲图中两湖泊所处位置不同,对河流的作用不同。①位于河源,为河流源头,②位于河流中段,对河流流量起调蓄作用。图中显示该河最终东流入海,为外流河,因此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河流航行条件较好的是下游河段,原因是下游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有利于行船。
    (2)乙图中河流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因此乙图中的河流为内流河,图中显示该河的河源海拔在6000米,因此,该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融水量因气温而变化,因此乙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大,但气温的年变化较小,故乙图中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小。
    (3)甲图所示地区河流最终入海,属于海陆间水循环,乙图所示地区河流最终消失于沙漠之中,属于内陆小循环或陆地循环;海陆间水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