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复习提纲


    《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复习提纲
    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 全跃标
    一、知识点网络
    
    二、知识点精讲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
    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如下图: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理解]
    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1)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2)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3)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4)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
    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
    (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