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化学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题(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ⅧB族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
    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 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解析:当铁中含有杂质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Ⅷ族,而不是ⅧB族;铁在氧气中能发光、发热、剧烈燃烧,而与水蒸气反应则不会发光,看不到燃烧现象;铁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被氧化为Fe3+,但若铁过量,则Fe3+被Fe还原为Fe2+,所以,Fe与HNO3反应可能因铁过量而生成Fe(NO3)2;FeCl2、Fe(OH)3都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2FeCl3===3FeCl2,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B
    2.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铜粉溶解的是(  )
    A.只有①或② B.只有②或④
    C.只有①或②或③ D.上述四种物质中任意一种
    解析:Cu与Fe3+作用:2Fe3++Cu===2Fe2++Cu2+,Fe2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3+,故①、②能使铜粉溶解.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铜粉溶解.
    答案:D
    3.(2010•全国卷Ⅰ)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
    D.将铜屑加入含Fe3+的溶液中:2Fe3++Cu===2Fe2++Cu2+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项错误;磁性氧化铁可以看做FeO•Fe2O3,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B项错误;氯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3Fe3++NO↑+2H2O,C项错误;将铜屑加入含Fe3+的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Cu===2Fe2++Cu2+,D项正确.
    答案:D
    4.(2011•东莞一次联考)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
    解析:过量的铁粉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最终生成的是Fe2+,A错误;制备氢氧化亚铁应避免被氧气氧化,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把胶头滴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且不能搅拌,B错误;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Cu(OH)2沉淀,加热后过滤,滤纸上留有的是CuO,D错误.
    答案:C
    5.(2010•山东实验中学模拟)某同学对未知物A盐的水溶液进行了鉴定,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现对A、B、C、D作出的如下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盐A一定是FeBr3 B.浅黄色沉淀B是AgBr
    C.滤液C中一定含Fe3+ D.D溶液中有[Fe(SCN)]2+
    解析:生成浅黄色沉淀证明A中含Br-,B为AgBr,A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C,C遇KSCN生成D红色溶液,C中一定含Fe3+,A中也可能含Fe2+.
    答案:A
    6.(2011•沛县一模)将11.9 g 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2.7 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6.72 L(标准状况)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恰好使Mg2+、Al3+、Fe3+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质量为 (  )
    A.22.1 B.27.2
    C.30 D.无法确定
    解析:此题可以用守恒法解答.Mg、Al、Fe与过量硝酸反应后生成Mg2+、Al3+、Fe3+,1 mol的Mg2+、Al3+、Fe3+分别结合2 mol、3 mol、3 mol的OH-,所以结合OH-的物质的量=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NO)×3.6.72 L NO为0.3 mol,所以金属离子结合OH-的物质的量为0.3 mol×3=0.9 mol,OH-质量为15.3 g,沉淀质量为11.9 g+15.3 g=27.2 g.
    答案:B
    7.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2-4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2-4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解析:A项,硫酸亚铁铵晶体受热会失去结晶水,试管口有液体生成;B项,Fe2+不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Fe3+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C项,加盐酸排除Ag+、CO2-3、SO2-3等离子的干扰后,只有SO2-4与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项,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答案:D
    8.(2011•陕西名校联考)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解析:n(Fe)=1.12 g56 g/mol=0.02 mol,n(Fe3+)=25 mL×10-3 L/mL×2 mol/L=0.05 mol,由反应:Fe+2Fe3+===3Fe2+可知Fe3+过量,加入KSCN显红色.溶液中n(Fe2+)=3n(Fe)=0.06 mol,溶液中n(Fe3+)=0.05 mol-2n(Fe)=0.01 mol,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B
    9.正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热剂就是单指Fe2O3粉和铝粉的混合物
    B.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C.分别还原a mol Fe2O3所需H2、Al、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D.明矾属于硫酸盐,含结晶水,是混合物
    解析:A项铝热剂是难熔金属氧化物和铝组成的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三氧化二铁和铝组成;B项检验三氧化二铁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盐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D项明矾含有结晶水,但是纯净物;在还原Fe2O3时,1 mol H2失去2 mol电子,1 mol Al失去3 mol电子,1 mol CO失去2 mol电子,所以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判断C正确.
    答案:C
    10.(2011•安徽十校联考)在Fe(NO3)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Fe(NO3)3与Cu(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1 B.1∶2
    C.2∶1 D.1∶1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2Fe3++Fe===3Fe2+、Fe+Cu2+===Fe2++Cu,结合图象可知,c(Fe2+)的大小范围在0~3变化快,3是拐点,此前发生2Fe3++Fe===3Fe2+,在3~4范围内变化时发生Fe+Cu2+===Fe2++Cu,由化学方程式2Fe3++Fe===3Fe2+可得,3n(Fe3+)=2n(Fe2+),由化学方程式Fe+Cu2+===Fe2++Cu可得,n(Cu2+)=n(Fe2+),故c(Fe3+)∶c(Cu2+)=2∶1.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4分)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液体,C为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是一种无氧强酸、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X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的A,可转移电子________ mol.
    (5)写出D的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给信息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B为液体,即可以确定B为Br2.A为固体,可确定A为金属,根据D与G的转化关系,推测A属于变价金属元素,进一步确定A为Fe;E为黑色固体,且与一种无氧强酸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猜测E为Fe3O4,H为H2O,D为FeBr3,G为FeBr2,X为HBr,F为硫氰化物.
    答案:(1)Fe FeBr3 Fe3O4 HBr (2)③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