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09:05:0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节讲事物发展的原因,共两框题。第一框题讲基本原理,第二框题讲方法论意义。明确体现了与第三课的联系。突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第二节讲事物发展的状态,共两框题。也是第一框题讲基本原理,第二框题讲方法论意义。这是在第一节回答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 "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两节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同时第二节还体现了第三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第三节分为两框题,第一框题讲事物发展的趋势。在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基础上,又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所遇到的曲折两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统一。第二框题实际上是对第二、三、四课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实现全书的总体目标。在综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之后,又对青年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所以说本课三节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与第二、三课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本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 1. 基本概念 ⑴内因P119 ⑵外因P119 ⑶量变P127 ⑷质变P127 ⑸唯物辩证法P141 ⑹形而上学P141 2.基本常识 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P122—125; 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P125—126; ⑶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P130—131; 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P136; ⑸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P137—138; ⑹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影响P139; 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分歧的表现P140—141; ⑻青年学生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P1412—142。 3. 基本原理 ⑴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P122; ⑵量变和质变的关系P129; ⑶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P133—134; ⑷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P135—136; ⑸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形而上学是统一的P142。 三.教师讲解复习本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话:“富贵不淫,贫贱不能衣,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盂子的话适当加以解释。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学生议论后,教师讲解、归纳: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是由坚强的毅力、清高的品格、无畏的精神等内在因素决定的。而富贵、贫贱、威武都是外因,对意志坚强的大丈夫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就在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孟子的这段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 一个人的进步过程中如何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 一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挫折、逆境的勇气等。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内在动力,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即使是孪生兄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里学习,外因虽相同,但进步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进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成绩有好有差。其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基础、动力、进取精神、努力程度等内因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内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著名的古训。在历史上,它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为个人的成长而努力。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各种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一定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 下一篇:高二政治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