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02:05:3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关于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的三点要求,课本层次分明,“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证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可通过楷体字的例子帮助理解。在教学中,无疑应以第三点的分析为重点。在讲解三点理由前,可启发学生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根据,讲完三点理由后,还应从反面说明不从实际出发的危害。 (1)从具体工作来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人们工作的对象,既是人们的认识对象,又是人们的改造对象。人们只有承认它的客观性,从它的自身状况属性与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改造它,把工作做好。我们不要去做那些确实办不到的事情,但是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能够办到的事情,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坚决办好。 多媒体显示: 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恩格斯 提问:恩格斯的论断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恩格斯的论断说明了人们无论是改造自然的活动还是改造社会的活动,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2)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忆一忆: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其出现原因是什么呢7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基本上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不了解中国的工人和农民,不懂得中国革命的规律,也没有真正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 提问:“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在认识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左”右倾机会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共同特点是主观认识脱离中国社会实际,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而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特点是:主观认识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叫做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可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还是相分离,成了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无产阶级政党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统一和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分散难点。先说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然后讲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再对“主观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作出说明,指出其主要是指人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从不同的事物和变化发展的情况出发。 “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或事物)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从具体“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句话选自毛泽东同志193O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该文是毛泽东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当时在党内有一些人认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不作调查,而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因而毛泽东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调查”,以“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事物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这句话表明毛泽东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不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而且正确地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东西,各地区、各部门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本地区、本部门收到实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案: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 下一篇:高二政治教案: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