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语文学科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体现(2)


    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中“人生观”部分内容时,我们组织了“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和“金钱是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为辩题的两次专题辩论活动。从辩论的效果上可以看出辩手要讲得有理有据,风度大方,一方面必须对课本上的内容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还必须熟悉辩论规则,掌握讲话技巧。
    在学完“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节后,我们与语文老师联系,要求学生结合政治课所学内容,以“自我设计漫谈”为题写一篇作文。根据语文老师反馈,大多数同学能以政治课本上的理论为依据,使文章的说理性增强。另外,在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这一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理想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进行演讲,这一切,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中经常迁移语文课本中学生熟悉的知识或引用名言、警句,有利于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哲学常识关于理想的内容教学中,每课时抽出3—5分钟时间由学生朗读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说明理想在人生中的作用,我们还了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中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一文,结合讲课的内容给学生朗读,既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趣味性,也促进了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横向联系。针对班上少数同学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的说法,我们播送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配乐诗朗诵《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在学习《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之前,先播放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配乐诗朗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然后提问:“为什么活着的已经‘死’了,死了的却还‘活’着?”随既引出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在于所活时间的长短的话题,从而导入了新课,真可谓诗句咏来,满堂生辉。在哲学常识内外因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引用了苏洵的《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议论文阅读法”是政治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从文体上说,政治课教材的每一框题,均属一篇议论文。因为它具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议论文所应具备的三个要素,从文章的结构看,政治课每一框题中的内容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言之,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与议论文的最基本结构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政治课与语文课在结构上“血脉相承,源于一致”。“议论文阅读法”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论点,这个“论点”,就是政治课中的“观点”。
    比如哲学常识中“人们周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以黑体字
    提出了“自然界是客观的”及“社会的存在与是发展是客观的”的两个分论点。在授
    课中,只有让学生从宏观上准确把握了文章的观点,才能了解文章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阅读法”还应要求学生掌握论据和论证,论证的方法有多种,但政治教材的论证一般采用的是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与观点结合起来进行的。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将大多数框体看成一篇小议论文,从观点、材料、论证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马卡连柯语)因此,以“舌耕为业”,“雄辩”著称的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适度地妙用幽默的语言,也能提高教学实效。一句巧妙的笑话,一段好笑的故事,一段经过文字修饰的俏皮话,信口拈来,令学生在捧腹大笑之余,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如:学习初三社会发展常识中“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这一节内容时,穿插上马克思的一段话:“原来是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鲜明的对比,形象的比喻,活生生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