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语文学科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体现
http://www.newdu.com 2025/05/20 08:05:31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特殊的任务。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更新观念,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工具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可以这样说:语文学得好的学生,政治一般学得就棒;反之,学生语文学得差,政治学习效果就欠佳。同样道理,教师语文修养深,则极易驾驭教学;反之,教师语文知识贫乏,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拟就语文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工具性作用,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验作初步探讨,诚望行家赐教。 一、 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必要性 1.语文知识的工具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内在要素构成的,整体和各要素部分之间在性能状态和变化发展上是相互影响的。当部分以无序的、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部分的性能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使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系统论才应用而生。而协同论是系统论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有序结构是通过怎样的组织方式形成的,既探讨系统与各要素之间、要素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步和互补关系的形成规律,揭示系统进化的动力,实现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具体到学科教学来说,就是要揭示出不同学科中存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知识的整体性上着眼,寻求知识教学的最佳目标。同时,要在服从整体知识教学的前提下,搞好相关各个学科知识的教学,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作为语文知识的工具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要将有关语文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意地应用,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目的,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2.语文知识的工具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政治科高考更注重了比较能力、应用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等中、高层次能力的考查。 这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 同时在“3+X”新的高考方案中,又增加了综合科目的测试,这就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来提高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有多处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才能做好试题: 第一方面:要求考生看漫画回答哲学问题;阅读图表,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回答问题; 分析、比较政治材料,归纳总结所反映的政治常识观点。这实际上是要学生具有把图表、数字及显示的关系和内容,转化为文字的能力。 只有读懂漫画、 图表及材料,由表及里,挖掘其“图外之旨”、“弦外之音”,寻找其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才能顺利地作答。 第二方面:在试题中大量的运用了寓言、典故、古代名言,并且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卷面上,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3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辨析题);97年高考政治第37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 ” (辨析题)1997年选择题中, 要求考生分析《孙子兵法》中“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中所包涵的哲学观点。这就要求考生正确地阅读文言文,正确地理解文言文,并能知道其出处,才不至于在做答时造成偏差。其实,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古诗、词、赋、古代寓言、典故、俗语、谚语及其他文言文,这就需要学生扫清文言文的阅读障碍,努力提高理解水平,能活学活用。 第三方面,在选择题的设置上,题干与题肢之间往往用一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在进行答案的取舍时,必须运用语文中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知识弄清楚与关键词或中心词相关的词语的含义。如“根本”与“基本”;“表明”与“说明”;“影响”与“决定”;“联系”与“关系”,是因果选择题的还要搞清楚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审清题干的规定性是正确作选的关键。 在解答政治试题时需要加强词语辨析,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仅“一字之差”的概念就有很多。如经济常识中有商品与产品;指导与主体;先富与共富;财政预算与财政决算;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顺差与逆差等50多对。在哲学常识中主要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客观与主观;规律与规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等30多对。政治常识中主要有国体与政体;专政与专制;人治与法治;基本政治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等30多对。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语言的组织、材料的阅读与分析、问题思思路的梳理都要应用语文中的相关知识。 另外在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语法知识,逻辑知识,文学写作知识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主语 谓语(定语) 谓 语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所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 主语 谓语 (并列关系) 谓 语 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时,采用这种划分句字成分的方法,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关键词。如例②中“物质”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物质概念的外延是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都在物质概念的外延之中。物质概念的内涵应从万事万物“总和”中进行概括,进行抽象。 以上例证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实效。 二、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提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乐学”气氛中,强化思想教育,其中加强师生双边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上达到这一目的有效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案: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下一篇:高二政治教案:“让我们选择坚强”